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护理质控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护理质控的应用研究

汤金珍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省 新泰 271219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实施护理质控的改进效果。方法 2018年末供应室针对清洁消毒的改进措施。结果: 2019年器械召回率低于2018年,2019年手卫生、环境表面采样合格率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名工作人员普遍认为人员工作能力、清洁消毒器械以及供应室环境、规章制度建设、清洁消毒流程质控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人员工作能力进一步最为显著。结论:供应室器械消毒护理方式从简单流水线工作、事后召回以及末端流程质控向全面质量管理、全员质控转变,可以极大的提升供应室器械消毒护理质量。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护理质控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是负责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供应各种医疗器械的场所,能够保证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整个医院的器械卫生管理都与消毒供应中心有直接的联系,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的消毒灭菌等工作质量是预防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涌现出了各种新型且功能各异的医疗器械,导致传统的医疗器械管理已无法有效满足临床科室管理的需求。因此,医疗器械包装不合格及消毒灭菌不合格等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并危及患者的安全。有研究表明,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护理质控管理中应用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管理效果,提升消毒灭菌质量。为进一步提升供应室器械消毒的质量,医院尝试加强护理工作的改进,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消毒供应室年处理物品3万件以上,主要为各类手术器械、剪刀等重复使用金属物品。共有护理人员12名。

1.2 方法

1.2.1 改进前

在改进前护理工作模式采用工厂化的流水线工作模式,即不同岗位的护士完成接收与处理、重复清洗与漂洗、消毒或灭菌、终末漂洗、干燥、发放等工作。质量评价主要从终端开展,在消毒或灭菌后,肉眼、试纸评价是否有残留,采样送检检测微生物密度,对于不合格的物品会重复清洗消毒。医院会对科室发现的不合格的物品进行召回,召回同批次的物品,并回溯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1.2.2 观察组

2018年末供应室针对清洁消毒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各司其职,全员质控:①组织对护士进行培训,由护士长进行培训,采用仿真模拟法,让护士掌握所有的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技巧。②反复强调工作中的质控,每一个护士都需要有高度的护理质量控制意识,能认识到护理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能够自觉的在清洁消毒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发挥能动性。如自我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出现护理不良事件能自觉的上报、对于发现的潜在的问题能够上报并且及时解决、能够自行进行经验总结、对自己所在岗位发现的上一个步骤不合格的物品能够通知上一步骤的护士回收重复上一个步骤。

(2)清洁消毒工作改节改进:①调整消毒液的更换频次,不同环节所使用的消毒液更换频次不同,需要根据消耗情况、是否容易被污染等情况调整;②在消毒液的配置上、消毒液浸泡时间需要标准化,组织进行实验研究,全员参与,探索科学、符合供应室特点的标准,而不是盲目的照搬指南操作;③建立与实验室的长期合作,定期采集环境、护士手、消毒池、灭菌锅等物品的表面的样本送检,评价供应室自身的环境清洁消毒质量;④建立与后勤部门长效合作规范,做好清洁消毒设备的消毒保养维护,让设备始终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⑤设立早班的轮岗工作,早班护士需要提前抵达供应室,检查器械归位、消毒物品处理、地面清洁等工作;⑥晚班护士,需要按照流程启动紫外线消毒设备,进行最后的清理,双人核对确认;⑦进一步规范消毒清洁物品的运输,腔镜器械采用密封设备运输,做好遮盖,特别是灭菌后取出包装前需要密封、无菌管理,预防污染;⑧进一步完善存放柜的消毒质量,每日消毒。

1.3 观察指标

2018年与2019年间,器械召回率、手卫生合格率、环境表面采样合格率。同时对12名工作人员,就供应室器械消毒护理质量进行点评,分为进步非常大、大、一般、无进步、退步,主要包括人员工作能力、清洁消毒器械以及供应室环境、规章制度建设、清洁消毒流程质控。

1.4 统计学方法

器械召回率等计数资料不同年份比较采用x 2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18年-2019年器械召回率、手卫生合格率、环境表面采样合格率对比

对比分析2019年器械召回率低于2018年,2019年手卫生、环境表面采样合格率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8年-2019年器械召回率、手卫生合格率、环境表面采样合格率对比(%)

年份

器械召回

手卫生

环境表明采样

2019年度

9.6‰

92.23%

95.66%

2018年度

26.8‰

73.25%

84.12%

2.2 供应室护理质量改进评价对比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2名工作人员普遍认为人员工作能力、清洁消毒器械以及供应室环境、规章制度建设、清洁消毒流程质控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人员工作能力进一步最为显著。见表2。

表2 供应室护理质量改进评价对比(n

评价内容

效果显著

一般

无效果

退步

工作能力培养

25

11

0

0

清洁环境和器械

18

15

3

0

规章制度建设

11

15

10

0

毒流程质控

28

8

0

0

3 讨 论

消毒供应室长期以来被视为后勤保障部门,得不到重视。供应室的一线工作人员,也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枯燥,是重复作用,缺乏能动性,自身的工作实际上与那些工厂流水线的工人并无区别。供应室也长期采用流水线管理、事后召回以及末端流程质控作为主要管理核心,认为把控末端,做好质量的反馈,减少被污染的器械流入临床即可。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质量反馈是一种事后管理,并不能杜绝清洁消毒不合格的器械流入临床。转变护理工作方式,向全面质量管理、全员质控转变,才是减少不合格物品流入到临床的关键。研究显示,相较于2019年,2018年的器械召回率显著上升,与此同时手卫生、环境表面采样的量以及合格率都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提升了供应物品质量,也提升了管理的质量。一线护士普遍反映人员工作能力、清洁消毒器械以及供应室环境、规章制度建设、清洁消毒流程质控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种进步是全方位的,涉及人、物、环、法四个方面。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全员参与质控,对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可能会消耗更多的工时,影响清洁消毒的质量,这种质控应更多的体现在意识层面,即培养护士的质控意识、态度,能在进行自检。

综上所述,供应室是医院对重复使用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清洁消毒、发放的科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供应物品的消毒清洁质量,从而影响器械使用的安全,增加器械上的病原菌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的风险。供应室器械消毒护理方式从简单流水线工作、事后召回以及末端流程质控向全面质量管理、全员质控转变,可以极大的提升供应室器械消毒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亚飞,王 琇,范 颖,等.吉林省62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问卷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10):932-935.

[2] 曾艺雅.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规范化管理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5186-5187.

[3] 申良荣,李 倩,李宝珍.陕西省170所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12):1129-1131.

[4] 高静芳.细节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植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