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早期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刘林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时间的前后分为两组,即早期组(n=56)与参照组(n=56)。参照组患者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早期组患者接受早期开颅显微手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以及GOS评分、WHOQOL-BREF评分。结果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早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早期组患者术后GOS评分、WHOQOL-BREF评分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通过早期开颅显微手术完成临床治疗时,可发挥较佳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近期预后、神经功能均得到影有效改善,并降低再出血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早期开颅显微手术;临床价值;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属于常见一种。调查指出[1],该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临床治疗中,除内科治疗之外,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手术治疗的方式较多,由此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微创穿刺置管抽吸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微骨窗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均是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手术方法,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帮助[2]。本文旨在观察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时间的前后分为两组,即早期组(n=56)与参照组(n=56)。早期组中,男患25例、女患31例。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58.94±7.30)岁。出血量为19-74ml,平均出血量为(46.87±9.31)ml。参照组中,男患29例、女患27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年龄(59.23±6.95)岁。出血量为15-81ml,平均出血量为(47.26±10.33)ml。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24h内送入医院,且患者未合并有心力衰竭、颅内感染等疾病。对比两组病历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下结合血肿部位切开皮层,并除掉骨瓣。清除血肿,止血、减压、关颅。早期组患者接受早期开颅显微手术,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后完成手术,取仰卧位。患者患侧的下肩略微垫高。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分开外侧裂池蛛网膜,让岛叶皮质暴露出来。而选择无血管区域切开2cm左右的切口,显露基底节区血肿腔。若患者采用经颞部颞叶上中回入路,通过铣开颞部颅骨、颞叶上中回来显露基底节区血肿腔。而后清除血凝块,电凝止血,术中做好血肿腔壁的保护。术后放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NIHSS评分评估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2)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GOS评分、WHOQOL-BREF评分,GOS评分评估患者的近期预后。患者的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精神障碍越高。WHOQOL-BREF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结果差异对比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早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x±s)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分)

再出血发生率(%)

参照组

56

23.65±3.51

33.96(18)

早期组

56

19.20±2.91

12.50(7)

t/X2


6.941

7.524

P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GOS评分、WHOQOL-BREF评分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早期组患者术后GOS评分、WHOQOL-BREF评分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GOS评分、WHOQOL-BREF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GOS评分

WHOQOL-BREF评分

参照组

56

11.94±2.43

86.39±5.27

早期组

56

13.28±2.70

92.08±6.31

t


8.231

10.070

P


<0.05

<0.05

3.讨论

有调查指出[3],在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占比在70%以上。且发病人群多数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也具有发病急、极易合并有颅内高压、脑疝等疾病[4]。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才能更好的保障手术救治成功率。早期开颅显微手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清除患者的脑部血肿。术中,可在直视下止血,减压效果也较佳,对改善患者的脑部功能、预后质量均有积极意义[5]。并且,也有效减轻出血后脑组织水肿、血细胞分解等继发性伤害,增强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早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这一结果显示,早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更有效的缓解,对患者的身体康复更为有利。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再出血率也更低,近期预后较好。并且,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早期组患者术后GOS评分、WHOQOL-BREF评分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这一研究表明,早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清除脑部血肿的同时,也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从微创的角度出发,既保护了血肿周围脑组织,也提升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效率,提高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通过早期开颅显微手术完成临床治疗时,可发挥较佳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近期预后、神经功能均得到影有效改善,并降低再出血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洋洋, 孙晓阳.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 v.42;No.158(02):75-78.

[2]崔健, 王钢, 温大平,等. 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9,26(3):251-253.

[3]王光绿, 邓峰, 潘明远,等. 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小骨窗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J]. 河北医学, 2020, v.26;No.285(03):145-149.

[4]张建辉, 蔡欣汝, 李鹏,等. 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017(008):1262-1264.

[5]刘斌, 喻军华.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比较[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 30(00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