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0
/ 2

探究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与方法

朱卫锋

上海嘉豪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砖混结构主要的抗震加固技术,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依照房屋的高度、承载力与性能,找出了对应的抗震加固方法,为探究该加固方式的实用性,以某项工程建筑为例,全面阐述了砖混结构的抗震过程,从而使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获得了优化。

关键词: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技术;房屋承载力


引言:随着房屋建筑的增多,其内部结构的安全性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改善砖混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抗震承载力,技术人员需采用必要的抗震加固技术,通过各项加固技术的优化,有效转变了当前房屋建筑质量,保障其抗震效果。

一、砖混结构主要的抗震加固技术

(一)加固钢筋砂浆面

在抗震加固技术中在砖混结构中加固钢筋砂浆面极为重要,该方式主要通过砖墙来涂抹适当的水泥砂浆面层,以强化其抗震能力。具体来说,在加固钢筋砂浆面期间其水泥砂浆层的整体厚度要在20-40mm间,砂浆强度会在M10左右,钢筋网内部直径最好在6或4mm,其整体的间距通常在300*300mm,各项钢筋网的连接需依赖墙体与锚筋的连接。在完成加固以后,此方式不会让墙体增加额外的重量,其加固形式与方法可有多种变化,在进行加固期间,相关人员可依照抗震鉴定的实际结果,只加固坑震承载力不足的墙段或楼层。在开展底层加固的过程中,无需设计加固基础,为强化底层楼板的耐久性,相关人员可适当加固地面以下部分,其深度尽量保持在500mm以上。

(二)加固钢筋混凝土墙

在开展砖混结构加固期间,施工人员还可改善钢筋混凝土墙的整体质量,该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借助喷射与浇筑被加固的砖墙,以此来改进其抗震承载力。通常来讲,60-100mm为常见的钢筋混凝土墙厚度,其多用在单面墙体的加固。若工作人员需加固双面板墙,砖混墙体则变成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剪力墙,当其采用此类加固方法时墙体结构就会发生极大改变。使用钢筋混凝土墙的过程中,其混凝土整体的等级强度要达到C20左右,其钢筋尽量使用HRB400或HPB300的热轧钢筋,双向单排钢筋网为板墙的主要设置,其钢筋间距要达到150-200mm。当施工人员在连接原砌体墙与锚筋时,其锚固深度要保持在120mm以上,双面板墙的连接要尽量采用原墙体与穿墙筋[1]

(三)加固抗震墙

为加强房屋整体的抗震能力,施工人员还需适当添加抗震墙或砌体墙,在挑选抗震墙材料期间应主动找出与该墙体相适应的材料,通过二者的适宜性来保障墙体抗震性能。在建设砌体抗震墙的过程中,与原墙体的实际强度相比,砌筑砂浆应带有更高强度等级,其整体强度要保持在M2.5以上,抗震墙体的厚度可维持在190mm左右,在此类墙体中会设计钢筋网片。针对墙顶的加固方式,施工人员要选用与其宽度相似的混凝土顶梁,可高效连接墙板、屋盖梁与楼顶,通过原有墙体与抗震墙的连接,增加房屋建筑的可靠性。在计算抗震墙基础期间其深度要与周遭抗震墙相同,其实际宽度要超出计算宽度,与计算宽度相比,实际宽度是其的1.5倍。

(四)加固墙体表面

为保障砖混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施工人员还要及时加固墙体表面,该方式运用的材料多为钢绞线网片,此类砖墙的抗震强度要保持在MU7.5左右。在开展墙体表面的加固时,施工人员使用的聚合物砂浆层的厚度通常为25-40mm,其保护层厚度要在15mm以上,对于钢绞线的选择,可使用6*7+IWS型的金属芯钢绞线,其直径要保持在2.5-4.5mm左右,抗拉强度要达到标准值,若直径超出4mm,标准值为1560MPa;当直径在4mm以内时,其标准值将上升到1650MPa。在钢绞线网的周围可高效连接墙体、柱、大梁与楼板等,聚合物砂浆的等级也要达到一级与二级强度。针对墙体表面的加固范围,施工人员可用此方式进行双侧加固与单侧加固,在正式施工前要将钢绞线网片放置在加固墙体的加固面上,墙体与钢绞线网片要使用金属胀栓来完成固定工作,并在其表层喷射聚合物砂浆。

二、砖混结构抗震加固的主要方法

(一)依照房屋高度

砖混结构抗震加固的方式较多,在进行正式使用前,施工人员应依照该房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挑选适宜的加固方法。当房屋建筑整体的层数与高度超出相关规定时,施工人员应借助合适的抗震加固措施来改进房屋整体承载力。具体来说,若房屋层次与规定限值不符,相关人员应主动降低其层数或改进该房屋整体的结构系统,通过用途的改变来达到相应的抗震要求,使层数与砖混结构的安全等级相符。若施工人员要借助结构体系的变化来加固房屋结构,需使用传统方法中钢筋混凝土墙加固法,通过形式的转换用混凝土剪力墙替代此前的砖混墙体。若房屋高度与规定限值不同,针对超出3m以内的砖混房屋,施工人员借助合适的方法改进墙体承载力,加固方式可选用增加构造柱与圈梁法,在进行正式建设时应注重该方式的持续性,即在不缩减房屋层数与高度的前提下达到国家强度标准。

(二)依据房屋承载力

为改善房屋整体承载力,施工人员要挑选出科学的加固方式,其一,若原墙体的遭破坏程度重、强度过低,如空斗墙,需使用拆除重砌法,在进行重砌期间要选出抗震性能较佳的砌块或砖等,也可利用普通混凝土来改善其下部结构,在开展拆除工作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宜的防护措施。其二,针对墙体开裂而言,其主要的加固方式为局部灌浆,当墙体砌筑砂浆的等级度较低或砂浆饱满状态较差时,与局部灌浆相比,工作人员要使用满墙灌浆法。其三,当砖墙的承载力不足时,施工人员应开展预应力加固,通过对墙体两侧设计间距的布置来加强其整体承载力,还可在钢筋网、水泥与钢绞线网片等砂浆面涂抹混凝土板墙,借助多个层面承载力的改进,房屋整体质量获得了保证[2]

(三)根据房屋性能

从房屋建筑整体性能的角度上看,若墙体平面中的闭合程度较弱,为加速墙体闭合,相关人员可在平面开口处设立钢筋混凝土框或增加墙段,为改进纵横墙的连接效果,其主要的加固方式为使用外加圈梁、外加柱、长锚杆与钢拉杆等。施工人员还要定期检查房屋的整体构造,当其内部构件,如屋盖构件与楼盖构件的支撑长度存在问题时,要通过整体性改造来增加屋盖与楼盖的整体性。在检查芯柱或构造柱设置的过程中,若其与鉴定要求不符要设立额外的外加柱,只有当屋盖与预制楼达到真正的抗震要求时才能完成抗震加固工作。

三、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应用实例

(一)项目概况

为有效掌握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人员以某建设监理公司为例,探究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抗震加固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具体来说,该工程项目的整体建筑面积为4108.4m2,共有7层楼,分别为地上6层与地下1层,其整体高度在18m左右,该楼的结构体系为砖混结构,整个墙体由混合砂浆与普通粘土砖组成,内墙厚度与外墙厚度分别为240、370mm,地基基础使用条形状,楼面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板,单片厚度在100mm左右,为掌握该房屋的整体性能,项目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检测,通过对抗震性能、结构安全性测试,发现房屋承载力存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借助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研究讨论,其找寻出了全新的加固方法来保障其性能。

(二)抗震加固过程

第一,针对其安全性不足问题,设计人员运用了预应力加固技术,即向墙体两侧布置相同形态的预应力筋,借助竖向预应力的提升来改善其抗震能力。使用预应力技术的主要原因为预应力筋可放置在墙体内部,在完成墙体加固后,不会对其整体造成结构性破坏,房屋使用面积也可得到一定的保障。

第二,针对建筑房屋的纵向墙体而言,要依照抗震鉴定的实际结果进行内外墙的加固,在进行正式加固前要及时检测内外墙的抗震指数,若其抗震水平不足需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在加固内外墙的过程中使用双面或单面混凝土墙板,此方式可有效改进墙体的抗侧刚度与抗震承载力,为加强抗震性能,技术人员还可挑选适宜的碳纤维类材料,增强该墙体的整体质量[3]

第三,在改进预制楼板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可运用混凝土叠层技术,该方式不仅能优化楼盖整体性,还能改变楼层内部地震的传导机制,将地震力均匀分配到各类墙体中,切实提升其抗侧刚度,有效保障了纵向墙体整体的加固效果。

(三)抗震加固效果

在进行砖混结构建筑房屋墙体的加固时,针对不同的方向,技术人员挑选了对应的加固技术,无论是预应力还是混凝土叠层技术都有效解决了墙体的变形问题与承载力问题,在初始阶段虽然不会改进抗侧强度,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水平的进步,该房屋建筑的抗侧强度将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对抗震性能的优化,真正保障了房屋建筑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碳纤维材料还具有极强的环保功能,利用此类材料开展抗震加固设计,可切实增强墙体各部分性能,强化房屋质量。

总结:综上所述,砖混结构类建筑在应用抗震加固技术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不断改进使用方法,了解房屋建筑内部的各项性能,通过结构性或材料改变来加强墙体抗震设计,从而真正改善建筑房屋质量,保证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汪力.某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楼抗震加固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69.

[2]汪盛.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设计方法研究[J].智能城市,2018,4(20):43-44.

[3]黎洪光.加固后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科技通报,2018,34(08):19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