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0
/ 2

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刘红

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 榆林市 719000

摘要:自从进行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地以完成国家统筹安排为前提,又产生了各种独有的特色。依照国家更深入的进行改革工作的需要,对现阶段审批步骤当中存在的多项不足之处,分别给出了与之对应的改革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最近一段时间里,改革进入了更深的层面,为了合理高效的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繁复冗杂、办理事务困难重重、需要很长的周期等诸多不足之处,2018年国家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挥带头作用,担负起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工程建设审批项目制度方面的改进和完善。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意见,其中详细的指出试点地区要加大力度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致力于创新,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底形成全国一致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机制。本文对改革前期的工作情况进行思索和归纳,总结出接下来需要采取的相关措施。

一、完善分类、精准把控时限

在国办发〔2018〕33号和国办发〔2019〕11号中当中可以看出,有效的减少审批方面的耗时属于改革工作的关键。所以为了尽可能在受理之后缩短审批时间,各地的试点机构依照资金、类别、规模等针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类别划分,并且依照划分的类别规定了审批步骤和与之对应审批时长。

从现阶段全部试点地区的项目类别划分状况来看,在类别划分方面依旧比较笼统,不管是类别划分的横向还是纵向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横向拓展当中,不仅要涉及到资金、类别和规模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关系到用地划拨或者出让,这样在原来的类别划分当中可以增添入装修工程和绿化工程两个类别。纵向深化当中可以对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等类别进一步细化成更小的类别。伴随着多个项目类型被不断的细分,与之对应的审批步骤也能够更为精准的相伴而行,所以审批时间的控制能够越来越精准。工程建设项目类别划分逐步朝着更深的层次展开,形式上体现出来的是试点地区已经拥有了分类创新的思想,本质上来看表现出来的是试点地区行政审批部门进行精细化管理所具备的水平。只有不断地增强创新分类的思想,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审批时限。

二、简化步骤、重视法治优位

在国办发〔2018〕33号和国办发〔2019〕11号的相关文件当中尤其重视改革工作当中的精简审批步骤。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类别划分之后,按照不一样的项目类型审批方面的需要,要整理并且明确审批需要的要素、重新设置的审批时间和顺序、对那些不符合法律规范、不够科学、可有可无的审批事项、审批环节进行简化,审批工作因此从本质上提升了速度。所以各试点地区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实施改革工作,从而做到受理之后的审批步骤更为精简,审批过程得到最大的完善。

不过各试点地区在改革当中需要面对的是改革措施和原来的当地规章制度之间的矛盾,导致很多创新决策无法更好的贯彻。可以在促使改革措施产生实际效用的同时,需要形成与之对应的法律作为依据就显得特别关键。在日后的改革工作当中要先形成相关制度,然后再确定改革的内容以及改革的体系,一切依照相关法律,确保改革和法治密切地融合起来,确保政府机构能够更好的履行管理职能。精简步骤并不是盲目的开展的,不能只是简单的减少了审批时间而让审批机构工作量更大。只有形成对应的法制法规才能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精简步骤的创新,并且促使其在长时间内能够产生实际效应。

三、健全系统、增强数据治理

从2018年到现在,各试点地区都将五个一作为依据逐步提升加大了审批管理机制方面的建设,这当中的一个系统属于改革工作当中的重点。一个系统的构建和利用是为了促使智能取代原来的体能,做到申报材料不需要再反复不断的提交,相关证照不需要面对面的领取,审批进展情况不需要到具体的机构去查询。部分地区实施的相关举措确实方便了申报人。

不过在系统的构建和应用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文件转化成数据这种方式在采集、传输和编辑方面都是十分方便快捷的,不过对怎样通过数据进行积累方面所涵盖的另外的价值的挖掘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所以在系统构建当中不只是要对整个流程进行覆盖,促使信息系统纵向和横向贯穿,还需要提升所有的审批机构当中的数据治理意识。利用对数据的更深层次的整合产生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的知识图谱,让数据向纵深方向聚拢和关联,能够给审批工作带来数据依据,最后产生的数据进入智能化、自主化处理阶段。系统构建和数据治理水平逐步提升从形式上来看能够更多的节约时间和减少工作量,从本质上来分析是审批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只有构建起健全的信息机制,才能够确保行政审批工作更顺畅更高效的进行。

四、加强监督、促进政府转型

在国办发〔2018〕33号和国办发〔2019〕11号中详细指出,强调监督管理形式的一致性、加强监督属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机制改革能够顺畅和按照一定步骤开展的关键。这说明在改革当中,不仅要注重节约时间和减少工作量,尤其要重视不能简单的追求快捷而忽略了本身的责任。

现阶段,虽然监督管理工作已经全方位的展开,不过政府职能不能只是被约束在监督管理方面。所以构建服务型政府要引起足够的关注,整体治理理论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机构从管理职能转化为服务职能,要坚持为公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利用整体治理促使公共部门纵横都达到整体运作,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对政府管理方面的各项问题妥善高效的处理,依照公民的需要为公民带来更切合实际的公共服务。加大力度进行监督管理和监督管理朝着纵深发展,表面上看是管的范围扩大了,本质上来看体现出来的是政府相关机构是不是在设身处地的为人民和社会着想。只有政府具备了服务理念,改革工作才能够更具实效。

五、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的过程当中,各个试点地区已经在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拥有了显著的成绩。本文从对时间进行精准控制、强调法制法规的制定、加大力度进行数据治理和迅速进行政府转型等多个方面着手,希望能够对改革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另外,日后改革过程当中还需要对更多的制度和体系进行创新和不断的健全,力争在改革的过程当中能够摸索到更多的可以为改革提供更多保障、提供更多动力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姜敏,赵培林.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9(02):156-161.

[2]赵智慧.如何促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05):41-42.

[3]彭鸿博秦川.我国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程序改革研究[J].卷宗,2014(04):423-423.


作者简介:刘红(1975-10-01),男,汉族,籍贯:陕西省榆林市,职称:中级工程师准备评高级工程师,学历:本科,主要从事方向研究:建设工程行政审批、工程安全质量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