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内科患者的预防导管相关感染与护理配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内科患者的预防导管相关感染与护理配合探讨

陈俊李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研究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内科患者的预防导管相关感染与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52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2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血液透析的肾内科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肾内科;深静脉导管;护理干预


连续血液净化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式,通过此种治疗方式来讲体内的毒素及多于的水分代谢出体外,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在进行血液净化之前,必须要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来保障血液净化的正常进行[1]。急重症患者在行血液净化之前,深静脉留置双腔静脉导管是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静脉导管的留置,就增加了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所以,积极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是确保血液净化治疗的关键,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总体效果[2]。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52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深静脉置管患者,针对预防导管感染的护理方式展开分析讨论,主要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52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其中实验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78±4.35)岁;对照组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5.65±4.28)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在每次血液净化治疗之前,导管出口应用碘伏进行消毒,在每次血液净化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及肝素钠对导管进行冲洗封管。并执行无菌操作对导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

1.2.2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健康宣传教育:在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健康教育,主动告知患者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注意保持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的干燥整洁,叮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血液净化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向讲解导管的日常保护,睡觉时注意保护好导管,以免导管脱落。(2)导管的护理:深静脉导管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铺无菌巾,应用碘伏对导管口周围及皮肤进行消毒,由内之外,分别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消毒,消毒结束后应用无菌敷料固定导管,尽量缩短导管在外的暴露时间。每次透析结束后,先用生理盐水对两侧导管进行脉冲式冲洗,在应用肝素进行导管内的封闭,应用无菌纱布固定。(3)个人卫生护理:在整个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穿刺周围皮肤的干燥,以免皮肤潮湿引起细菌的滋生,最终导致感染的发生。在留置深静脉导致治疗期间,应该患者的饮食,多进食一些高蛋白饮食,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保证机体能量的需要。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感染的发生情况,出口感染:患者导管出口的位置出现了明显的疼痛及红肿症状,并且有脓性分泌液流出,分泌物质培养出的结果呈阳性。血液感染:患者出现明显的寒战、发热现象,经临床血培养检验,结果显示存在病原微生物,并且排除其他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将纳入数据,t值检验通过(x±s)表示;x2值检验通过率(%)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1. 结果

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对比(n/%;例)

组别

出口感染

血液感染

总感染率

实验组(n=26)

1(3.85%)

0(0.00%)

1(3.85%)

对照组(n=26)

4(15.38%)

2(7.69%)

6(23.07%)

X2

-

-

4.1270

p

-

-

0.0422

3.讨论

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的就是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就会影响正常的治疗,如未及时控制感染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具有较大的威胁[3]。在临床上,可以引起深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其中穿刺部位存在的污染就是其中一方面因素,同时,护理人员没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及消毒,也会导致导管的连接部位出现污染,除此之外,导管及附近血栓的形成也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为了有效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几率,需要对会引起导管感染的发生因素进行仔细的评估,随之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首先,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穿刺之前对周围的皮肤进行全面的消毒。在每次操作之间,需要洗手、戴口罩,对暴露在外的导管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确保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深静脉导管在每次使用结束后,都应对导管进行消毒、冲洗、封管,以免在导管中形成血栓,如果导管中残留血栓时,应及时的清理干净[5]。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了感染症状,就应立即拔管,并积极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连续血液透析的肾内科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龙贻容,雷红云.综合护理在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效果评价[J].名医,2020(02):178.

[2]刘燕燕.探究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89-90.

[3]吴晓红,姜燕,毛云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净化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8,24(34):21-25.

[4]侯珂君.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连续血液净化所致导管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7,47(08):53-55.

[5]高萌.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