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镜在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及治疗中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输尿管镜在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及治疗中应用效果

汪 华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成都 610011

摘要:目的思考泌尿系统结核患者行输尿管镜进行疾病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在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46例泌尿系统结核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输尿管镜治疗),23例/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对于泌尿系统结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来说,选择输尿管镜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价值,有利于逐步增强临床疗效,值得在一线广泛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输尿管镜;泌尿系统结核;诊断治疗;应用效果

引言

目前在医学技术迅速发展及优化的背景下,腔镜技术也得到全面地升级与改善,并且在各科疾病中的应用愈发深入与广泛。对于泌尿系统结核疾病的治疗来说,选择输尿管镜技术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突出的作用效果。因为泌尿系统结核病通常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较难彻底治愈,而且还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带来不利影响,这些都是临床治疗期间需要警惕与防范的事项。所以,不仅要在技术层面加强优化与升级,而且在责任意识、操作流程等方面给予规范与强化,方可最大化地保障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更显著,不仅能够让患者第一时间发现疾病隐患,而且还能够及时接受规范、高效地治疗,由此能够避免无关紧要的损耗与麻烦。对此,加强该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管理非常关键,这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价值。本文以46例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输尿管镜在临床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发挥的价值与功效,希望能够为临床工作人员积累丰富经验、明确发展方向提供指导与帮助,为实现患者的尽快康复带来指导。

一、对象及方法

(一)常规资料

筛选出本院在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46例泌尿系统结核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23例/组。其中,在对照组的病患中,男性人数是16例,女性人数是7例;年龄最大值是57岁,最小值是14岁,中间值是(29.2±0.23岁;患病时间是16d-1年,中间值是(5.1±0.3)个月。在实验组的病患中,男性人数是15例,女性人数是8例;年龄最大值是58岁,最小值是13岁,中间值是(30.2±0.55岁;患病时间是19d-16个月,中间值是(5.3±0.6)个月。将以上2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展开统计处理,发现差异 不明显(P>0.05),以下研究存在对比价值。

(二)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选择输尿管镜治疗方案,其内容包括:①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术,指导患者取截石位,利用尿道插入输尿管镜,对膀胱及输尿管等部位进行观察;②如果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患者患上泌尿系统结合的风险比较到,则需要将管镜进一步插入到肾盂中,然后对其收集的尿液进行尿MTB-PCR、尿沉渣等检查,而且还需要实施结核杆菌细菌细胞实验[1]。对照组患者需要在插图输尿管镜之后,在直视环境下进行观察,通过活检钳把病灶组织切离,然后对其实施病理性分析。对于已经发生输尿管梗阻的病患,需要通过输尿管镜狭窄部位实施内切开术,并在输尿管镜的扩张下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双J管道一般要停滞6-12周左右。同时,针对选择输尿管镜进行筛查已经诊断出是泌尿系统结合的病患,需要指导其服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等药物实施统一治疗,6个月/疗程。

  1. 指标分析

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评价等级包括:一次治愈率、狭窄复发率、二次手术率、肾切除率等。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在统计及处理相关数据时,选用了SPSS22.0软件,x±s代表计量资料,检验采用t;%代表计数资料,检验时采用X2。假定在P>0.05的情况下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能够发现,在46例患者中,通过输尿管镜进行检查,且已经确诊是尿管狭窄者是13例,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水肿或黏膜等相关变化。

在2组患者中,实验组的一次治愈率60.87%、狭窄复发率26.09%、二次手术率39.13%、肾切除率4.35%等指标小于对照组43.48%、39.13%、56.52%、30.4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如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

一次治愈率/%

狭窄复发率%

二次手术率%

肾切除率%

对照组

23

10(43.48)

9(39.13)

13(56.52)

7(30.43)

实验组

23

14(60.87)

6(26.09)

9(39.13)

1(4.35)

三、讨论

泌尿系统是机体除了肺部之外极易发生结核的一个重要部位。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由于结核病的疫情不断变化,控制态势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现象,这些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在持续提升。目前,随着医疗技术飞跃发展的背景下,输尿管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飞跃发展与广泛应用,这对于一些泌尿系统梗阻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指明方向。通过输尿管镜的引导,能够对疾病的治疗发挥精准、高效的作用。根据本文的以上研究结果能够看出:对于泌尿系统结核的临床诊断来说,通过输尿管镜进行操作,能够发现存在输尿管狭窄者是13例,存在膀胱黏膜充血或水肿者5例,对此,该技术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实用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输尿管镜检模式而言,其能够直接发现病灶的具体位置,并且还能够对肾盂尿性实施镜检,且进行结核菌培养分析,这是一种能够在摘取活体组织下进行病理分析的一种技术,相对安全且高效。另外,对于输卵管镜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说,在实验组中,一次治愈者是14例、狭窄复发者是6例、二次手术者是9例、肾切除者是1例,而在对照组中,一次治愈率是10例、狭窄复发者是9例、二次手术者是13例、肾切除者是7例。由此来看,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

目前,泌尿系统结核病的发病率在持续提升,大部分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尿频或尿急等问题,其临床表现是轻微的尿频或尿急等,并且通过影像学筛查,也不存在一些相对独特的临床表现。尽管这一类疾病缺乏特色、个性的临床症状,不过并非代表着疾病发展没有恶化,就算是一些临床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对此在具体治疗方面,即便患者的临床症状轻微或者不明显,也不应该过于掉以轻心,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与警惕,在发现疾病之后,务必要第一时间接受和治疗。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一般是能够通过尿检、影像学技术等给予确诊,不过,个别病情恶化严重者,尿检也并非呈阳性,而且因为影像学技术的检查结果没有特异性,所以漏检或误检的风险非常高,必须要在手术后方可给予确诊[2]。对此,传统检查技术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需要运用一些全新技术来弥补其短板。所以,当前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输尿管镜技术的应用地位逐步提升,愈发受到医患的重视。

总之,根据本文的以上研究数据能够看出:输尿管软镜对于泌尿系统结核疾病的治疗,发挥显著疗效,在疾病早期诊断方面,也具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梁阳冰,覃斌,李长赞,等. 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结石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病案, 2019.

[2]郑振,袁清虹,兰淑美. 经尿道逆行性输尿管镜技术诊治远端精道疾病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 2019, 38(30):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