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个体化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个体化护理探讨

黄芬艳

邵东市人民医院 湖南 邵阳 422800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个体化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0年10月300例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患儿,数字表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输液护理,实验组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面部痛苦表情评分、家长满意度、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患儿实施个体化护理可减轻儿童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和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个体化护理效果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给药方式,具有见效快、症状控制快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静脉输液穿刺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接受穿刺时,患儿会有抵触、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且患儿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静脉较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穿刺难度。此外,孩子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静脉较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穿刺难度。另外,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如何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是儿科静脉给药护理的重点[1-2]。本研究探析了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个体化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5月-2020年10月300例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患儿,随机分组,每组例数150。实验组年龄2-12岁,平均(5.22±2.12)岁,男:女=82:68。对照组年龄2-12岁,平均(5.21±2.45)岁,男:女=80:70。两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即护士按常规静脉穿刺护理流程进行静脉穿刺,在穿刺期间得到患儿家属的配合,安抚患儿情绪,确保患儿顺利完成穿刺。

实验组进行个体化护理。(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静脉输液过程及注意事项。详细告知孩子家长更换输液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家长对输液过程的认知,有助于家长提前做好准备。(2)环境护理。由于环境护理儿童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医院不熟悉的环境,儿童极易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情绪,护士应合理安排温馨输液病房,墙上可以贴上卡通图案,病房里可以安装电视,最近流行的动画片可以循环播放,让孩子尽快适应医院环境。(3)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期对输液室进行清洁,保持输液室干净、整洁、无异味,每天按时消毒,减少输液室人员流动,为儿童提供安静的输液环境。同时,输液室内免费提供座椅、热水和儿童玩具,引导家长与孩子交流,分散孩子对输液的注意力。护理人员可以和家长一起给孩子们讲故事、讲笑话,让孩子们保持轻松的姿势,同时通过抚摸来稳定孩子的情绪。(4)穿刺护理。护士在进行穿刺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穿刺操作要快速准确,确保一次性完成,最大限度减少穿刺操作对儿童造成的创伤和痛苦。同时,护士要详细记录孩子的一般信息,及时反馈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前做好对孩子家长的思想工作,确保小儿输液穿刺顺利完成。(5)穿刺后静脉输液完成后,护士常规拔出针头,按压针眼止血,护士加强对患儿反应的监测,观察患儿是否有红肿过敏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专业医生处理,并指导孩子家长在输液期间有饮食禁忌等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比较面部痛苦表情评分、家长满意度、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进行x2统计,计量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面部痛苦表情评分

护理后实验组面部痛苦表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护理前后面部痛苦表情评分比较(`x±s)

组别(n)

面部痛苦表情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150)

4.31±1.21

2.41±1.01

实验组(150)

4.32±1.14

1.01±0.12

t

0.156

14.621

P

>0.05

<0.05

2.2家长满意度

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是94.56±3.01分,而对照组的家长满意度是80.13±2.77分(P<0.05)。

2.3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是1.33%,而对照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是13.33%。


3讨论

静脉穿刺护理一直是儿科临床护理的重点。儿童自控能力较弱,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配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倡导以人为本,引导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患者在全护理过程中的身心舒适度。本研究中,实验组儿童接受个体化护理,首先通过为孩子们提供温馨干净的诊疗环境,在输液室布置可爱温馨的装饰品,为孩子们提供玩具,显著提高了孩子们的亲近感

[3]。再者,提前与孩子及其家长沟通,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家长的认知和家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护士可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孩子的情绪,保证穿刺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给予穿刺术护理和穿刺后护理,使护士们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稳定地完成穿刺术,降低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4]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患儿实施个体化护理可减轻儿童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和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罗烈访.血管成像导航仪在儿科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6):76-77.

[2]邹永芹,杨偲艺.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个体化护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1):179+181.

[3]王欢欢.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个体化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08):1707.

[4]韩静,史德利,王洪侠.护理安全路径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实施[J].护理研究,2014,28(17):2139-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