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生保健艾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4

浅谈养生保健艾灸

王明星 宋宇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摘要: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人们渐渐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渐渐意识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而艾灸作为一种简便易学易操作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故而对艾灸养生的研究也慢慢受到重视。木文收集古代各医家对养生保健灸法的认识,对其源流、操作方法、穴位选取、临床运用等做出综合的概括,进一步总结养生保健灸法行之有效的操作,以期达到古为今用,使养生保健艾灸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手段而被大众广为接受。

关键词:艾灸;养生;保健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ace of life and work is faster and faster,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gradually in a sub-health state, people also begin to gradu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care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d moxibustion as a simple and easy to learn and easy to operate method is also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moxibustion health care has gradually been paid attention to.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ancient physicians' knowledge of health care moxibustion,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its origin, operation method, acupoint sele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tc., so as to further summariz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health care moxibustion, so as to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nd make health care moxibustion wide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a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health care and disease prevention means.

Key words: moxibustion; health preservation; health care

  1. 前言

艾灸所用的主要材料是艾绒,通过艾绒的缓慢燃烧,选择体表特定位置进行熏烤,借助艾绒燃烧产生的温和热力以及艾绒药物作用,借助经络的循经感传,起到疏经活络,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防病的目的[1]。艾灸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与内服汤药相区别,也是我国先辈们采用最早防治疾病方法之一,在中医学非药物疗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养生保健灸法作用于身体部分特定部位上,从而达到调和气血运行、通调经络、调养脏腑、延年益寿之目的。养生保健艾灸对没有疾病困扰的人们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对久病体虚之人的恢复和保健作用。《扁鹊心书》中即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肮,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可以看出古代养生家对艾灸养生开始了实践探索,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才使得养生保健艾灸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接受。。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中医典籍,论述了艾灸疗法养生保健预防防病的思想和方法。首先,它提出了艾灸疗法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思想。《灵枢·经脉》中提到“灸则强食生肉”,艾灸疗法能够通过提高人们的想吃食物的欲望,进而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御邪气能力。其次,它对艾灸的基本适用范围做出阐述“陷下则灸之”,《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为艾灸疗法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适应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它对不宜艾灸疗法的一些情形做了阐明,“是谓平地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此者弗灸”《灵枢·终始》等。最后,它指出预防疾病的时机应该在疾病有所征象但未发作之时,比如一些热症,虽然具体症状还没出现,但面色已经出显红色,“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素问·刺热篇》

[2]。通过对《黄帝内经》所载篇幅的梳理分析,《黄帝内经》为艾灸预防疾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1. 养生保健艾灸的概述

运用艾灸疗法作用于身体部分特定穴位上,从而达到调和气血运行、通调经络、调养脏腑、延年益寿之目的,称为养生保健艾灸。养生保健艾灸疗法不但对普通人强身健体有效果,还对因病程久世间久,身体相对虚弱的人们有调理促其恢复的作用,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方法之一。艾灸疗法一般多用艾作为原材料。艾为温辛之品、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艾灸多采用陈艾为佳。点燃后,所产生的热力温和持久而渗透,温热感可从肌肤表层深入肌肉深层,停止艾灸后,机体仍然有温热感,这样的效果是其他产热物质不能达到的效果。因而,艾被视为灸法理想的原料[3]

  1. 养生保健艾灸的作用

养生保健灸的主要作用是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培补先天、和调阴阳,从而达到增强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延年益寿的目的。

  1. 疏经通络,行气活血 《素问·刺节真邪论》“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气血运行受温度影响,经络受温热刺激会扩张,气血运行速度会加快,受寒凉刺激会收缩,气血运行速度受其影响相应减缓。艾灸疗法是温热刺激,故可以温通,促气血运行。

  2. 培补元气,增补正气 《扁鹊心书》“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阳热之品,加上以火助燃,两种阳性物质相互促进,可大大补充人体阳气,真元得到补充,人体会变得更加强健壮实。正气十足就能够抵御外部邪气侵扰而不容易得病,故艾灸有培补元气,增补正气预防疾病的作用。

  3. 健脾和胃,培补后天 艾灸对脾胃功能有调节作用,《针灸资生经》“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肮”对于平时不想吃饭,胃里经常感到胀满,脸色偏暗黄色,这些都是脾胃功能不好的表现。脾胃功能不好,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调理脾胃首选中肮穴进行艾灸,配合足三里,对消化系统功能恢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都有积极促进作用,脾胃功能得到恢复,消化吸收功能便会得到增强,营养物质得以到达全身脏腑,从而可以达到抵御外邪,预防疾病的效果。

  4. 升举阳气,密固肌表 “陷下则灸之”。气不足肌肤表面得不到充盈而下陷,皮毛对外部邪气的抵御能力就会下降,清阳得不到上举,导致卫阳不足,皮毛腠理疏松不能密实,因此,人体容易得病。通过艾灸,阳气得以升举,肌表腠理得以密固,对外邪的抵御能力大大加强,起到健身健体养生防病的作用。

  1. 养生保健艾灸的操作方法

艾灸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按照艾灸形式可分为艾灶灸、艾条灸、温针灸;按照艾灸使用方法又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养生保健艾灸则多使用温和灸和间接灸。

  1. 艾炷灸 将事先准备好的艾炷置于输穴上点燃,等到其艾炷燃烧完或者被操作者者感觉温度过高难以忍受时,立刻将其移除,换上一壮新艾炷。中医把一个单位艾炷,叫做壮,一个穴位通常只需灸3-5壮即可。这种直接艾炷灸,是让局部皮肤烫伤、起疮、化脓、愈合结疤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一般疗程大约需数天左,有时为了加速化脓进程,被操组织可多吃些鸡、鱼、海鲜、葱、蒜等“发物”,以促使其灸疤形成。由于现代人对于疼痛忍受程度以及对疤痕的不可接受,直接艾炷灸应用已经慢慢被其他方式所取代。

  2. 艾条灸 艾灸时取艾条1支,点燃其一端,一手持保持艾条与皮肤之间约2-3厘米左右的距离,皮肤与艾条成45度至60夹角为宜,使灸处皮肤红润,稍有温热感而无痛感,这种灸法为温和灸中的悬灸。单个穴位或部位艾灸的时间一般应掌握10分钟左右为宜,由于手持会比较辛苦,现在也出现了很多艾灸器具,有艾灸盒、艾灸架,艾灸盒根据需要有单孔、双孔、多孔的。用起来也方便实用。另外,还有两种悬灸方法,一种是点燃艾条后,靠近选好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上,像小鸟啄食一样地忽上忽下,忽远忽近的缓慢来回移动,称为雀啄灸。另一种是点燃艾条的一端,靠近选好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上回旋画圈圈,称为回旋灸

  3. 隔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约3-5毫米厚的薄片,直径约1厘米左右,用针或者其他器具在姜片上刺小孔若干,将姜片放置于特定部位或穴位上,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当被操作者因温度过高难以忍受时,将其移除换一新艾炷,如果姜片因使用过久被蒸干,另换一新姜片,局部皮肤灸成红润色为佳。这种灸法,多适用于肠胃虚弱,不能吃凉性食物的的人们。

  4. 隔盐灸操作时被操作者平躺,将干净食盐填平脐眼,然后将艾炷放置上边点燃,被操作者感觉灼热疼痛难忍时,更换另一艾炷。 此灸法,多适用于神闽穴肚脐眼出,多适用于虚弱,怕冷等征象。

  5. 隔蒜灸 将大蒜独头蒜切成约3-5毫米厚的薄片,用针或者其他器具刺小孔若干,放在所灸部位或穴位上,将艾炷放置于其上点燃,当被操作者因温度过高难以忍受时,则另换一新艾炷,倘若蒜片烧干,换一新的,局部皮肤灸成红润色为佳。隔蒜灸有排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根据因人制宜的原则,具体个人体质情况,所要达到的养生目标,制定相应的艾灸方案。在艾灸过程中,艾条或艾灶对准穴位,以感觉温热舒适,热力程度以能够接受为佳。单个穴位或者部位艾灸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总体说来,养生保健艾灸时间可稍微缩短,对于病后需要康复的被操作者施灸时间可些许加长。根据因时制宜的原则,春季夏季施灸时间可以稍短些,秋季冬季节稍长些。[4]

  1. 养生保健艾灸的常用穴位

用于养生保健艾灸的穴位有很多。举例如下:

  1. 足三里 属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手四指并拢为3寸),距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足三里对胃调节作用显著,它又是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艾灸足三里能起到强壮筋肉骨骼。经常灸足三里对肾气稳固,精气的培补,气血的调畅与补充,脾胃功能的修复与强健,以及对衰老的预防都有很好扽功效。研究表明,常灸足三里,能增进人们想吃东西的欲望,强身健体,提高人们的精气神,使得精神处于良好状态。灸足三里还可以抗血液凝聚,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5]。足三里在每年最热的三伏天施灸效果更好,因为伏天天气相对炎热,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内的阳气更容易被调动,多适于身体偏虚弱,阳气不足的群体。

  2. 气海、关元 气海、关元属于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这两个穴位对泌尿、生殖系统不太好的人群,和免疫机能有问题的群体有重要的帮助。艾灸关元气海穴,能提高人体的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艾灸气海穴,对阳气的升提,脾胃功能的修复与强健冲任之气的稳固有显著效果。灸气海、关元穴,用隔物灸,每次约5壮,或艾条灸20分钟左右[6]

  3. 神阙 神阙属于任脉的穴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对脾胃功能的调理,升提阳气,驱逐寒邪外出有很好的效果。神阙穴一般多用隔物灸或艾条灸。宋·窦材说“依法熏蒸神网,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具体方法有用粉末状的药物或者食盐把肚脐填满,放上艾柱施灸或者艾条悬灸,艾灶每次3-5壮,可选用肉桂、附子等做药末。

  4. 膏育 膏育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膏肓穴对呼吸系统不太好的人群,心血管系统有问题的群体有重要作用,它既可以补阴又可以补阳。《千金方》说“膏育俞无不治,主赢瘦虚损”。表明艾灸膏育穴可以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尤其对那些身体素质本身就很虚弱的群体,可以帮助扶持自身正气,促使身体恢复健康状态。具体方法是采用隔物灸,每次三至四壮,用艾条灸15分钟左右,以局部皮肤微微显红为度[7]

  5. 命门 命门属于督脉上的穴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凹陷处,听这命名就可知其重要性,命门穴具有培补真元,稳固根本,增补肾气稳固精气的作用。现今多用隔物灸或艾条灸,例如隔玉灸,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感经玉片吸收,然后释放出来于命门处,与此同时艾烟通过玉片上的小孔,透过丝巾,协同热能作用于穴位上,发挥其温通经络,培补元气,扶持正气驱赶邪气外出的作用。通过发挥艾的温补疏通功效,玉石吸收储蓄能量再释放能量特征,再加上丝绸的引导作用共同实现的。

  6. 肾俞 肾俞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肾俞乃肾之背俞穴,肾为先天之本,多为虚证,肾气不足多会出现睡眠不好,腰酸腿软无力,无精打采,而且还容易感到疲劳。艾灸肾俞对肾脏有很好的补益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腰腿酸软无力的症状会改善,睡眠质量也会提高,平时起夜次数多的情况也会有改善。多用悬灸或者器具灸,灸至透热为佳。

  7. 中肮 中肮穴是任脉上的穴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中脘穴首先可以调解脾胃功能,对平时有胃痛胃胀,吃饭无规律,吃了不消化的情况可以改善,还有就是对一些肠道有问题的人们也有帮助,还有就是它还可以调节三焦,调节六腑,还包括女子的月经问题。用艾条灸灸透热为佳。

  1. 养生保健艾灸注意事项

在艾灸前、中、后有以下注意事项:

首先,艾灸前,选择质量过关的艾灸器具,合适的场所,安全是第一位的,

其次,若用艾炷灸,选择合适体位易于艾炷放平,体位要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以防艾炷跌落烫伤皮肤,或者火星烧坏床单等其他易燃物品。使用艾条灸时,艾条与皮肤之间距离要灵活把握,不能距离过近也不能距离太远,艾条燃烧的一端一定不能碰触皮肤表面,注意力保持集中,尤其对于小儿,局部感觉有障碍,甚至是麻木的被操作者,一是为了控制好艾条燃端与皮肤的距离,二是体会艾灸的温度和感传效果。

再次,艾灸部位出现浅红晕色属于正常反应,不用加以处理,少做片刻便会自行消退;如果艾灸过后皮肤起水泡,较小的水泡可以不用处理,快则三两天慢则一周就可吸收结痂;较大的水泡,我们可以用消毒针头将其刺破,把水液排出来,涂少许龙胆紫即可,做好防护以防感染。

最后,艾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放置在灭火装置内灭火,防止艾条复燃,叮嘱被操作者两个小时内不要接触凉水之类寒凉之品,多喝温开水,避免风寒侵袭。






参考文献

1[?] 夏循礼.艾灸起源考证[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4):41-44.


2[?] 何亚敏,刘密,常小荣,阳晶晶,谢文娟.《黄帝内经》论灸法[J].中华中医药杂

志,2014,(4):1181-1183.


3[?] 牟建蛟, 任驰,胡幼平.略论《黄帝明堂灸经》的灸法特点[J]. 山西中医,2012,28(1):34-35


4[?] 景明夷,蔡定均.基于《内经》的灸法浅探[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61-62.


5[?] 张建斌,王玲玲.《内经》灸法概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75-277.


6[?] 王树栋.《内经》灸法浅识[J].辽宁中医杂志,1990,(6):28-30.


7[?] 张奇文.中国灸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