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

宋蒙蒙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贾汪 221011 )

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干预在外伤性昏迷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40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为对象,以护理方法进行分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干预。结果:40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中,高空坠落致伤患者为15例、交通事故致伤患者15例、打架斗殴致伤患者10例。经急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院40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中,采取急诊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效果,还可缩短接诊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外伤性昏迷;急诊护理;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医疗技术得到有效优化,由于外伤性昏迷患者病情危急,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1]。将急诊护理应用到外伤性昏迷患者中,可缩短患者的接诊时间,确保临床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年~2019年2月间收治的外伤性昏迷患者40例,根据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52.5岁,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中20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7.5岁,实施急诊护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诊断,所有患者均为外伤性昏迷疾病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对各项指标详细记录。

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急诊护理干预,首先度患者的皮肤状况仔细观察,避免压疮的发生;其次对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及时疏导,指导患者定时翻身,做好身体护理工作;针对长期卧床昏迷的患者,还应加强口腔清洁管理,避免患者发生呛咳[2]。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定期更换床单,合理调整室内的温度、湿度,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与安静。为了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护理人员需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针对长期昏迷患者可采取肠内营养方式来补给营养。为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护理人员应对健康宣教工作有效组织,确保护理干预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还需加强病房巡视工作,给予不间断心电监测,间隔15分钟便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记录;若出现新症状或病情加重需提高警惕,立即通报医生协助处理。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护理后,呈现出不同干预效果,分别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1.3效果评价(观察)

观察了解两组接诊用时、分诊用时、静脉用药用时、治疗用时和抢救成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6095ec0e868e3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40例外伤性昏迷患者外伤发生原因分析

经了解,我院40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中,高空坠落致伤患者为15例、交通事故致伤患者15例、打架斗殴致伤患者10例。

2.2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5。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满意率为60.00%;观察组满意率为9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4对两组患者抢救指标进行比较

表一:两组患者抢救指标进行比较

分组

接诊用时

分诊用时

静脉用药用时

治疗用时

抢救率

对照组

(25.55±2.51)min

(2.51±0.21)min

(9.15±1.45)min

(72.11±14.25)min

85.7%

观察组

(15.22±4.55)min

(0.21±0.12)min

(5.15±0.57)min

(60.45±0.75)min

97.6%

2.5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与手术时间

两组患者的术中心率、术中血压以及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术中心率、术中血压以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

3讨论

外伤性昏迷是由于患者脑部受到高度抑制发生缺氧导致,针对此类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基本信息严格核实,如若患者病情过于危急应立即抢救,待其指标稳定后再移动患者[3]。在抢救工作结束后,护理人员不可将抢救物品丢在垃圾桶,以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在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加强配合,通过绿色通道对病情危急的患者进行抢救,确保患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医院的救治,以免患者的治疗的最佳时间被耽误。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患者机体水平,减少皮肤被压迫,以免压疮的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4]。值得注意的是,在急诊护理当中,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想法加以考虑,技术解决患者的困惑,因此能够保证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保证患者能够更迅速得以转运,而及时的转运是保证患者急救成功的基础,以此提升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两组护理干预效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抢救指标比较,观察组接诊用时间、分诊用时、静脉用药用时以及治疗用时较对照组更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将急诊护理应用到外伤性昏迷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抢救率、缩短接诊及分诊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霞,葛万霞.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7):7-8.

[2]刘婷,谢妮.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与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1):64+67.

[3]杜玉华.急诊护理在外伤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9):21.

[4]陈育存.外伤性昏迷患者32例急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0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