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道:夏季养生,贵在“养心”

/ 1

中医养生之道 :夏季养生 ,贵在“养心”

谭宇

富顺县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200

从中医角度看,讲究“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说的就是在注重养生的同时,需要“应天顺时”,从而促使天人合一的效果。下面就简单介绍下中医夏季养生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夏季养生原则

(一)清心养心

在五行上划分,夏季对应的是火,而按照五脏位置,则与心对应,所以,在夏季时,人体心脏最容易劳累。这与天气有着直接关系,天气炎热容易导致人体血液流动加快,便使得心脏负荷增加,而此种天气也会造成人心亢奋。因此,夏季养生需要清泻心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到人少、凉快的地方避暑。其次,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同时,需要保证子时(23时)之前入眠。此外,还可以吃一些清凉的食物,比如绿豆汤、莲子粥、赤豆汤等。

(二)养阴扶阳

  夏季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夏季养生需要“养阴扶阳”。虽然暑、湿都属于“邪气”,但在性质上却不同。其中暑为“阳邪”,会消耗人体津液,容易导致人出现“热变”,为有效应对这一情况,需要避暑、养阴、生津。相反,湿为“阴邪”,属于重、浊。人们常说,如果身体湿气重,则会严重影响脾的健康,如果脾脏不顺,则会导致人体出现肠胃不服,容易肚子胀、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手脚冰凉等情况。因此,需要“扶阳”,比如,可以服用一些温阳化湿的五苓散一类的药物。

(三)健脾和胃

  在夏天的时候,由于天气炎热,身体水分流失,人们需要大量喝水,补充水分,这便增加了脾胃的工作量,因此,需要调理好脾胃。这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刺激性大的调味料,比如辣椒、醋、葱、姜、香菜、大蒜等,冰镇冷饮要适度,以免伤到脾胃。也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足三里等穴位方式,健脾和胃。

二、夏季养生饮食之道

到了夏至,气温将会逐渐升高,湿度增加,容易导致人心烦易怒,心神不定。但此时人体代谢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也就加快,这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存在一定危险,当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时,如果情绪不稳、身体水分不足,很容易增加心肌缺血,增加冠心病发作机率。所以,夏季,在饮食方面需要调理好。

(一)冬瓜

冬瓜富含较多水分、钾元素,含钾130mg/100g,夏季可以多吃一些冬瓜, 这样不仅可以补水,还可以有效补充钾元素,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对心脏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095e22d0141e_html_297d1aeed5b420a0.png

(二)苦瓜

苦瓜可以去暑热,有助于提高食欲的功效。在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为56mg/100g,远远高于丝瓜、南瓜,属于高钾蔬菜,在夏季时,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

6095e22d0141e_html_47efbecbaa049a9b.png

(三)多喝“养心汤”

夏季炎热,人体容易大量排汗,这便导致身体中的钾元素、其他微量元素流失,对此,建议夏季要多喝茶,这样不仅可以消暑,同时还可以有效补充钾元素。

1、菊麦养生茶

菊麦养生茶非常适合调理夏天心火旺的情况。菊麦养生茶药性平和,可以起到舒缓心脏的作用,可以用开水冲沏饮用。

6095e22d0141e_html_e9737063980800bc.png

2、三叶茶

三叶茶味道微苦,对清心火、养心、消暑效果良好,非常适合夏天养心清暑。3、藕粉羹

藕粉其本身具有清热凉血、健脾开胃的效果,在夏季时可以喝点藕粉羹,达到消暑、去心火的功效,对于夏季水眠不好的人具有一定作用。在藕粉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后,搅拌成糊粥状后用沸水进行冲泡,也可以适量的加入白糖调味饮用。

三、夏季养生起居之道

(一)良好作息时间

由于夏季,白天长,晚上短,所以可以晚睡早起,与自然变化相适应。但不要超果晚上11点,保证子时觉要睡好,而早上,建议5点到6点起床作为合适。条件允许的情况,可以适当的睡午觉,控制好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小时,午休后也不要马上起来工作,最好静坐10分钟左右。

  1. 早起锻炼身体

在中医养生,有“冬藏夏放”之说,说的就是在夏天,应当加强身体锻炼,促进代谢能力。建议大家最好在早晨时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但需要注意运动量,如果出汗过多,反而会损耗身体。所以,最好运动时,准备一些绿豆汤、绿茶,起到降温补水的作用。

(三)合理控制情绪

立夏后,温度升高,人们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得烦躁,容易出现波动。经常生气易怒,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损伤,所以,在夏季时,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出现较大幅度的情绪波动,让心态保持平和。中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千万不要出现情绪过大波动,容易引发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日常闲暇时, 可以练字、养花、下棋、钓鱼等,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四)常按“养心穴”

内关穴:将双臂伸开,在前臂位置,大约3横指宽的位置,两条索状筋之间就是内关穴。可以用手指进行按压、拿捏,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的效果。建议每天2到3次,一次坚持按揉10到15分钟,采用右手相互按压的方式,反复按揉即可。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中点。膻中穴被认为是人体气脉的总机关。按摩膻中穴,可以治疗胸闷、咳喘、心悸等情况,具有一定的效果。在按摩时,可以使用大拇指的指腹位置,轻微的用力揉压膻中穴,每次揉压5秒左右,停歇3秒。如果情绪发生波动,可以自己按压,往下捋100下左右,能够初步达到顺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