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预防靶器官损伤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预防靶器官损伤

徐良庆

天全县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 625500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近年来,在我国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推进的背景下,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高血压无致命性,但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稳定,容易导致肾、脑、心等脏器受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故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对预防靶器官受损具有重要意义。

6095e1cf6e877_html_db09c1be0d752042.png

  1.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影响

  1. 对血管的影响

高血压对血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损伤血管内膜,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以及血小板与受损的内皮细胞相互影响,会导致大量的胆固醇聚集、血小板黏附,形成泡沫细胞,诱发粥样硬化斑块。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小血管的影响,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降低管腔的流动速度,促进血栓形成。

  1. 对心脏的影响

心脏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受损靶器官,长期性血压较高往往会累及心脏,导致心脏功能以及结构改变,增加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另外,长期性血压较高,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肌肥厚,血液供应不足,造成左心功能不全,将近70%的急性左心衰竭是的发病原因是高血压。

  1. 对脑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极易引发脑卒中、腔隙性脑梗塞、脑内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相当于健康人群的6倍。高血压导致脑受损的机制与自身血压调节、脑部小动脉痉挛、动脉压增高等有关。如果血压高于上限,则脑部小动脉不再收缩,反而会出现强制性或者被动性的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导致过度灌注而引发脑水肿。

  1. 对肾脏的影响

高血压与肾脏受损关系复杂、密切,高血压也是导致患者肾脏功能慢性受损的病因之一。严重或者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肾脏的小血管发生病变,累及肾单位,最终导致肾脏出现硬化性改变。故及时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可延缓、控制肾脏受损,降低高血压性肾硬化症发展、形成。

  1. 西医治疗高血压

  1.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达到降压的作用。但ACEI治疗高血压后,患者容易出现持续性干咳等不良反应,对于不能耐受ACEI治疗的患者,建议改为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

  1. ARB

ARB可以及时将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阻断,发挥一定的降压效果,但经过ARB治疗后,患者会出现腹泻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ARB的患者,会出现血钾升高等不良反应。

  1.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减缓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发挥一定的降压作用。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胃肠不适、激动不安、肢体冷感、疲乏等不良反应,还会影响脂肪、糖类物质的代谢。对于糖耐量异常、合并周围血管异常、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员,不适用于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

  1. CCB(钙通道阻滞剂)

CCB可以将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钙离子通道阻断,扩张血管,发挥一定的降压作用。CCB治疗后患者会出现牙龈增生、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D-CCB(二氢吡啶类)药物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对于心力衰竭、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重使用D-CCB。

  1. 利尿剂

利尿剂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袢利尿剂、噻嗪类药物等,噻嗪类药物是主要的降压利尿剂,但患者服用后容易出现血尿酸升高、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对于长期接受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血钾,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及早予以针对性治疗。

三、中医治疗高血压

1.活血化瘀、调理肾脏

以补肾涤痰化痰方为主:可选用甘草、泽泻、茯苓、半夏、陈皮、生山楂、益母草、石决明、菊花、何首乌、桑寄生等。方中桑寄生具有补益肝肾作用,为君药。何首乌具有益精气、补肝肾作用,菊花具有清香宣散作用,可以清肝明目、疏散风热,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生山楂、益母草具有活血行滞功效,牛膝可引血下行,诸药配伍,可发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功效。对于大便不畅的患者,可加用决明子、大黄等。

  1. 平抑肝阳、益气化浊

以益气化浊方为主:可选用石菖蒲、天麻、半夏、茯苓、白术、党参、黄芪等。方中石菖蒲具有醒神益智、开窍豁痰功效,天麻具有行气活血作用,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功效,茯苓具有补益心肺、利水消肿、宁心安神功效,白术具有燥湿利水、补气健脾作用,党参具有补血补气功效,黄芪具有利尿消肿、益气固表作用。

  1. 其他治疗

针灸、中药煎汤浴足等中医治疗手段也可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针灸时穴位可选取三阴交、内关、风池、尺泽、人中、百会等,辩证加减肾俞、肝俞、太溪、太冲、合谷等穴位。患者每晚术前进行中药足浴,足浴方组成:菊花、钩藤、肉桂、天麻、吴茱萸、桑叶、茺蔚子、夏枯草15g、川芎30g、怀牛膝30g。置入4000mL水中煮沸,倒入恒温盆中,温度控制在40-45℃,足浴的同时,按摩涌泉穴,直至出现酸麻胀痛感。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各具优势,西医可在短期内有效降低血压值,而中医遵循治本的原则,重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控制疾病进展,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协同作用,可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与患者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