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学分析

孙林志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 湖北武汉 430400

【摘要】 目的: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5月就诊的60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胸部CT影像学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重症15例,非重症45例,其中轻型29例、进展7例、转归9例。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有7例(11.67%)首次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多累及双侧肺及多个肺叶,表现出网状磨玻璃影(GGO)、血管增粗征、血管增粗征等肺内征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结论:COVID-19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具有显著性特征,胸部CT可用于临床发现及诊断COVID-19。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影像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侵犯肺部引发感染的急性传染疾病,自从2019年12月以来,由局部爆发转为全球爆发态势,严重威胁到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更对全球经济及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及时准确检测COVID-19患者对于疫情防控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确诊主要依靠病毒核酸检测,具有较高可靠性及准确性,但是仍存在医疗资源短缺无法大规模推广使用,单次检测诊断精确度不够理想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寻找其他精确度较高,更适用于临床推广措施[2]。胸部CT检查对于COVID-19发现、诊断及疗效评估等诊疗全过程有着较为显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对COVID-19的胸部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5月就诊的60例COVID-19患者。患者具体资料如下:男37例,女23例,年龄及平均年龄8岁-79岁(48.34±3.21)岁。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辅助诊断指南》[3]中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2)经核酸检测显示为阳性。

    1.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部CT检查,仪器选择:16排螺旋 CT 扫描仪、64 排螺旋CT扫描仪具体操作如下:引导患者取仰卧位,于呼气末期由肺尖至肺底的全肺扫描,再采用高分辨算法重建肺窗(层厚1mm),并进行胸部影像学阅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COVID-19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由两位经历丰富医师共同阅片,对病灶分布、病变形态及密度、胸水、纵隔淋巴结、累及肺叶部位等征象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将COVID-19患者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胸部影像学特征)采用以率(%)表示构成比。

2 结果

本研究中,60例COVID-19患者中,重症患者15例,非重症患者45例,其中轻型29例、进展7例、转归9例。所有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有7例(11.67%)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灶分布特征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具体见下表1:

1 COVID-19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n,(%)]

CT征象

例数

占比

病灶分布

左肺上叶

41

68.33

左肺下叶

43

71.67

右肺上叶

34

56.67

右肺中叶

19

31.67

右肺下叶

38

63.33

累及肺叶数目

0

17

28.33

1-2

21

35.00

3及以上

22

36.67

病变密度

单纯磨玻璃

7

11.67

单纯实变灶

1

1.67

磨玻璃+实变

34

56.67

磨玻璃+条索

18

30.00

病变内部结构

磨玻璃伴网格或铺路石

28

46.67

血管增粗征

31

51.67

支气管充气征

14

23.33

胸腔积液

2

3.33

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

0

0.00

    1. 讨论

    为了控制疫情进展,我国处理疫情危机措施主要加强检测管理,隔断传染源,因此做好监测及控制确诊患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5-6]。目前核酸监测属于诊断金标准,但是由于暴发态势较为迅猛、波及人群人数较多,核酸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核酸试剂盒优先考虑供应疫情形势严峻地区及个人,导致试剂盒数量较为紧缺,且受限于采样方式,单次核酸检测敏感度不高。本研究显示,胸部CT可以用于临床发现及诊断COVID-19临床效果显著,结合胸部影像学特征,可以尽早及时诊断患者,控制病情进展。

    胸部影像学技术能够尽早发现肺部异常,且特征性CT表现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后病情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具有及时、便捷、高效等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多累及双侧肺及多个肺叶,表现出网状磨玻璃影、血管增粗征、血管增粗征等肺内征象。此外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诊疗及预后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发现,早期患者发病为1周内,多为双肺单发或多发病灶,表现为斑片状或类圆形,多为较浅淡GGO,可能存在网格状影。随着疾病进展会表现出GGO密度增高,范围扩大,且内部出现支气管血管增粗征,存在软组织密度影,若患者无基础性疾病则不会表现出胸腔积液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若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肥胖症,病情将会迅速发展,成为重症患者,多表现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患者表现出白肺、实变影、合并GGO充气支气管征、多发条索影,病灶范围扩大,可能伴随着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转归患者会表现出病变范围缩小、密度降低、渗出物及肺实变病灶吸收等征象。

    综上所述,COVID-19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具有显著性特征,胸部CT可以用于临床发现及诊断COVID-19,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昶权.不同临床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肺部CT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5):548-553

    [2]王云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学征象特点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4):488-490

    [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辅助诊断指南[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3):321-331

    [4]张楠.胸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39(2):127-133

    [5]钟飞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3):34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