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无骨折踝关节脱位的效果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急诊科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无骨折踝关节脱位的效果与体会

周楠 1 廖雅彬 2 郑晓慧 3 陈丽霞 4

1. 福建省泉州市 永春县医院 急诊科 362600

2.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 内二科 362600

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 外二科  362600

4.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 护理部  362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科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无骨折踝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急诊收治的无骨折踝关节脱位病例80例,均于我院急诊科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就本组患者复位后即刻的复位效果、复位不同阶段踝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复位后即刻复位效果评定示解剖复位率为91.25%,复位后即刻本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示各方面评分与总评分均高于复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3个月本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示各方面评分与总评分均高于复位后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应用于无骨折踝关节脱位患者中的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等均较为满意。

【关键词】急诊科;手法复位;外固定;踝关节脱位;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脱位是关节脱位中的常见类型,多由突发事件导致,因而患者多于急诊科就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会导致踝关节毗邻韧带、肌腱、神经等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害[1]。目前我院针对无骨折踝关节脱位的治疗以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效果较为满意,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急诊收治的无骨折踝关节脱位病例80例,男女各47例、33例,年龄29~63(42.74±4.39)岁,纳入标准:经由急诊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未合并骨折者;意识清楚、精神正常者;首次发生踝关节病变者;我院为首诊医院。排除标准:合并骨折或须接受手术治疗者;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治疗无法耐受者。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复位前完善相关检查工作,给予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肌注镇痛,给药剂量为1.5mg/kg,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开展牵引复位治疗,施治者与助手进行患侧足踝部与患肢近端的持续对抗牵引,闻及弹响声表明距骨回纳,在此基础上进行踝关节的石膏外固定处理,前脚掌部露出便于进行足部血运情况的观察。石膏固定完毕后,可于骨突处垫棉垫,降低压疮风险。在此基础上复查X线明确复位效果与关节稳定情况,无异常后嘱患者严格制动,外固定6~8周后进行石膏拆除,并开展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复位后即刻进行复位效果的评估,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2]开展评估工作,具体见表1。踝关节功能评估:本组患者复位后均随访跟踪3个月,于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复位后3个月通过踝关节功能量表进行每位患者踝关节功能的评估,主要从稳定性(30分)、疼痛(20分)、后足活动范围(20分)、日常活动的影响(30分)等方面开展评估工作,总分100分,评分与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

表1 复位后即刻进行复位效果评估依据

复位效果

内外踝侧方、成角移动情况

纵向分离与嵌插情况

距骨移位情况

后踝向近侧移位情况

解剖复位

<1mm

<2mm

复位一般

2~5mm

2~5mm

复位差

>5mm

>5mm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6095e08b2e0d3_html_40a4b0ee1f355f0e.gif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组患者复位效果分析:复位后即刻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定显示,解剖复位者73例(91.25%),复位一般者7例(8.75%),复位差者0例(0.00%)。

2.2、本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踝关节功能分析:复位后即刻本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示各方面评分与总评分均高于复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3个月本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示各方面评分与总评分均高于复位后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本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踝关节功能对比(6095e08b2e0d3_html_40a4b0ee1f355f0e.gif

治疗阶段

稳定性

疼痛

后足活动范围

日常活动的影响

总分

复位前

16.44±0.91

11.44±1.29

11.21±0.85

16.17±1.23

55.26±4.28

复位后即刻

18.45±0.84

12.79±1.51

12.65±0.92

18.51±1.16

62.40±4.43

复位3个月后

27.84±1.52

18.93±0.75

17.84±0.81

27.31±2.30

91.92±5.38

t1

14.517

6.080

10.283

12.379

10.368

P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t2

48.361

32.573

37.871

30.555

37.886

P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注:t1、P1为复位前与复位后即可统计值,t2、P2为复位后即可及复位3个月后统计值。

3 讨论

关节脱位是一类由间接或直接暴力导致的骨科疾病,患者以病变关节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为主要特点[3],无骨折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合并骨折者则需要接受手术治疗[4]。踝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类型,多为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较为少见。无骨折踝关节脱位患者因距骨滑出踝穴,相对狭窄的部分会侵入关节腔,继而导致踝穴狭窄,影响关节功能与稳定性。本类患者在确诊后须及早开展针对性治疗,以降低关节挛缩、畸形等风险。手法复位外固定是一种急诊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法复位解除软组织压迫,恢复踝关节正常解剖位置与血液供应。本研究显示,本组患者解剖复位率达91.25%,复位效果较为满意,同时复位后即刻踝关节功能各方面评分均升高,复位3个月后功能评分也较复位后即刻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急诊科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无骨折踝关节脱位的复位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突出,值得开展。



参考文献

[1]轩林,聂靖炜.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6):813-815.

[2]王朝亮,黄素芳,王仲秋,等.基于踝关节水平位CT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特点及手术策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2):1036-1045.

[3]谭凤翠.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0,13(9):86-87.

[4]黄硕,,徐明义,闫栋,等.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