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注射室静脉采血的质量调查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门诊注射室静脉采血的质量调查与管理

贾志华 罗勋 仲卫静 葛金婷 刘思妍 平欣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注射室静脉采血的工作质量与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门诊注射室的护理人员8名,对其打印粘贴标签及静脉采血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向该期间的静脉采血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表,搜集此类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不同护士之间在打印粘贴标签及静脉采血的时间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采血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和注射室环境方面较为认可,其满意度分别为(96.00%)、(95.00%)、(93.50%)和(90.00%)。但患者对等候时间方面并不认可,满意度仅为(72.50%)。结论:根据门诊注射室静脉采血的工作现状,利用灵活弹性的排班制度、完善护理人员培训机制和转变服务理念等措施,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显著增强,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静脉采血;质量调查

引言:静脉采血是门诊注射室的主要工作内容,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利用医用针管抽取患者体内一定量的静脉血。为后续的病症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信息,使诊治工作也变得更加科学规范。本次研究详细探讨了门诊注射室静脉采血的工作质量与管理措施,以此为增强静脉采血工作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开始时间为2019年8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8月,选取我院门诊注射室的护理人员8名和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35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5.6±1.2)岁。最长工龄为14年,最短工龄为1年,平均工龄为(8.2±1.3)年。

1.2 方法

利用秒表对所有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时间和打印粘贴标签时间予以测量,测试频率为每周一次,最后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向200例静脉采血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表,其评价项目包括等候时间、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和注射室环境五个方面[1]。单个项目的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认可度越高。若患者的问卷评分>90分,则将患者划分至非常满意的范围内。若患者的问卷评分在60-80分范围内,则将患者划分至满意的范围内。若患者的问卷评分<60分,则将患者划分至不满意的范围内[2]。调查问卷共计发放200份,最终收回200份,有效收回率为100.00%。

1.3 观察指标

统计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主要以打印粘贴标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和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公式:(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满意度,可以计算出静脉采血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使用SPSS21.0对各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并以(%)和(6095e021edec0_html_e696429f9094e307.gif ±s)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从表1可以发现,4号、2号和7号护士在打印、粘贴标签时所耗费的时间最少,分别为(48.1±8.7)s、(52.4±12.1)s和(53.3±15.4)s。而4号、1号和8号的静脉采血时间最短,分别为(71.8±16.8)s、(80.7±16.6)s和(95.2±20.2)s。

2.2 通过将200例静脉采血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可以发现在等候时间、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和注射室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72.50%)、(96.00%)、(95.00%)、(93.50%)和(90.00%),如表2所示。

1 门诊注射室护士打印粘贴标签及静脉采血的时间对比

护士编号

打印、粘贴标签时间

静脉采血时间

1

58.7±17.2

80.7±16.6

2

52.4±12.1

100.8±31.4

3

62.3±15.8

104.3±23.3

4

48.1±8.7

71.8±16.8

5

61.2±14.5

117.4±25.6

6

75.3±25.4

192.2±60.5

7

53.3±15.4

97.8±22.6

8

54.4±14.4

95.2±20.2

2 静脉采血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

评价项目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等候时间

90

55

55

72.50%

技术水平

180

12

8

96.00%

健康教育

165

25

10

95.00%

服务态度

180

7

13

93.50%

注射室环境

140

40

20

90.00%

  1. 讨论

3.1 合理调配护理人员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静脉采血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等候时间,存在着较大的不认可,其满意度仅为(72.50%)。由于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工作具有患者集中的特点,所以造成患者对等候时间不满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数量无法满足患者高峰期的实际需求所致。进而使门诊注射室静脉采血的工作质量,出现了显著地下降[3]。面对此类情况,管理人员应充分结合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的数量及具体操作水平,参考静脉采血患者的高峰时间段,对排班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与改进,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调配,让患者的等候时间逐渐减少,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以改善。

3.2 完善人员培训机制

尽管静脉采血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和注射室环境方面较为认可,其满意度分别为(96.00%)、(95.00%)、(93.50%)和(90.00%)。但从每个护理人员打印粘贴标签及静脉采血时间来看,个别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相对较低,仍旧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管理人员应根据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结合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系统化的培训机制,使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操作能力和应急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从而为静脉采血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开展护理人员培训的过程中,还应着重加强服务态度方面的培训,使患者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感受到家人朋友般的温暖关怀,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促进静脉采血工作的顺利有序完成。

参考文献

[1]巴珠,次卓玛,小尼玛.检验科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护士静脉采血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90-191.

[2]朱有香;门急诊静脉输注中药注射剂环节存在的风险及其护理质量管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117-119.

[3]李国邦;刘旦锋;林英坚;吴永瑞;调配环境及注射器类型对静脉推注注射液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