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老年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探究

李潇含 何乃云 李晓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其从业能力,这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最终旨趣。实践证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包括思想和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基础、人文、专业能力、身心健康等要求,这些构成了未来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素质要素集合。从层次上看,包括职业特定能力,全行业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专业也决定和影响着未来不同的职业,因此,各个专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又应该有所不同和侧重。就老年专业来看,其培养目标定位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技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务实的精神、高度的“孝爱”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此得出,老年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养老机构运营及管理能力,以及健康评估与管理能力、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以及沟通、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老年服务;管理;校企合作;制度探究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技能人才在各个领域、岗位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发挥出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素质不平衡

一是学校导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大多数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没有进入企业实践过就直接到学校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二是企业的实践教师缺乏一定积极性:一些企业选派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导师并不注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大多数的教师只是直白地向学生讲述一些专业内容,实践操作完全不细致和全面;企业中真正的一些技能型的人才,在企业里面就承担着重要岗位的工作,那么,这部分人员可想而知,根本不可能派遣到高职院校进行实地的教学,因此,就导致了在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度下,学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状态。

(二)校企“双元”育人简单化,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的专业技能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新时代职教改革的要求。从具体实践来看,校企合作存在一些典型问题,表现在合作渠道欠通畅,合作企业偏少,双方合作深度不够,对接不充分;即便是已建立的校企合作,其合作内容也比较低层,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校企合作后学生的实习安排和就业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方面很少到学校课堂感受学生之所需,学生平时上课内容由于诸多原因也很难就近就便与企业、机构的实践结合,等等。作为高职教育重要出路之一在于订单式培养,但订单式培养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单难订”,流于形式,一头热、一头冷,不了了之等状况,没有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的融合和效果。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产业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然而,一些养老机构他们既想要人才,又不愿意或不积极、或无暇深度参与校企“双元”育人,多数着眼于用工人员缺失的眼前利益,甚至养老机构不愿意进行投资,整个教学设计及活动安排完全由学校一方来做,只是象征性地提供实习岗位或就业岗位,到了岗位又抱怨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企业不能在培养过程中前期介入,影响了老年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和服务能力的发展。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建设策略

(一)创设共情环境

环境对人的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共情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步提升共情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共情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学生要学会从老人的心理出发,通过言语、行为缓解老人的极端心理,以提高老年人的护理依从性,从根本上减少与老人之间的矛盾。共情能力的培养需以环境为依托,渲染一种温馨的氛围,使学生对该能力产生新的认识,并将其作为一种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共情环境,可模仿护理环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深入养老机构实习,与老年人沟通,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在人文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共情能力,树立服务意识。

(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精细化设计实践教学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办学方向就要走校企结合之路,实现企业、院校双元主体参与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企业需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单单是学生订单,而是校企共同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等全部环节做起,学生是学校的学生,更是企业行业的准员工,学生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打造是校企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院校要更多地运用自身的优势,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需要从教材开发、学生授课、阶段性学生走进机构学习和锻炼,甚至在保障学生基本权益的前提下主动组织学生一些兴趣活动,提升学生对合作企业的认同感,企业与学校一起策划设计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安排。学校要与企业一起组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一起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主导,采取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实践环境,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学为主导,教为主体”,走项目化教学改革之路。

(三)鼓励教师参加培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个人素质关系到整个专业教学能否正常开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将教师培训工作提上日程,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素养。高职院校应细化培训内容,将其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模块,并在各个模块培训中均渗透共情的相关内容。此外,高职院校要完善评价机制,拓宽评价渠道,鼓励学生参与评教,给予教师更加客观的评价,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还可聘请资质比较高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指导,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为学生分析专业发展现状及行业人才需求,为学生做职业规划,使学生对该课程形成新的认识,积极投身于专业学习,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

(四)遵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原则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教育,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教育。面向养老产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对老年个体或群体进行系统服务和管理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企业、社会组织从事养老服务、营销管理、老年产品开发及智慧养老等工作。

结束语

此外,我们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服务输出。我们生产的产品就是服务,未来我们将在更多的养老机构和社区成立老年服务工作站,树立我们的服务品牌,推动课程建设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娟.老年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探究[J].天工,2019(10):28.

[2]董丽平,陶娟,左陈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211-212.

[3]宋艳苹,郭晓慧,蔡巧英.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与实践——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1):18-19.

[4]李杰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

[5]庄伊洢.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以龙人·伍心家园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