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讨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李金涛 柏林 黄炯昭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也随之在飞速的发展和壮大,人们也已然进入到网络信息的时代和计算机的时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早已被广泛的运用和推广,可以说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网络了。同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计算机网络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人们在享受计算机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黑客的侵扰和计算机网络病毒给人们的网络安全帶来很大的影响,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正常应用有着严重的威胁。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安全管理

  1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妥善保护数据库内数据信息

  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内,存储着海量数据信息,而这些数据信息对不少计算机用户十分重要,若出现信息数据泄露、遗失等问题,会导致难以预估的严重后果。为切实维护用户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必须完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将防护工作落实到位[1]。

  1.2 有助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当前操作系统防护机制尚不健全,黑客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内的漏洞,入侵到整个系统内,或通过篡改指令,获得访问服务器的权限,增加计算机服务器的安全隐患。为此,有效维护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对保障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2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 关于数据库网络上的安全隐患

  若数据库所处网络出现安全问题,会危及数据库本身安全,故而数据库网络和数据库本身均十分关键。当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遭受黑客、木马、病毒等恶意入侵及攻击时,会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2.2 关于数据库管理上的安全隐患

  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环节的安全问题,可知人为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影响要素。若相关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管理方式不适宜,会危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属性,使得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大打折扣。

  2.3 关于物理硬件的安全隐患

  物理硬件作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基础构成环节,关系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运行质量。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运行过程中,若电源、网线、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存在不足,则会危及数据库安全性能,出现信息数据丢失、遗漏等多種问题,引发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瘫痪等严重后果。若计算机系统存在不足,会降低黑客入侵计算机系统的难度,出现数据信息被窃取等多种问题,让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遭受巨大威胁[2]。

  3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3.1 科学运用病毒查杀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运行过程中,黑客可能利用计算机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让数据库内的信息数据被窃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升级,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一经感染,计算机病毒会迅速蔓延开来,且计算机病毒隐蔽性的特点增强,具有交叉感染和复制能力强的特征。受计算机病毒特点的影响,在及时查杀和有效清除上存在难度,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由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病毒相对较多,技术人员全方位查杀病毒具有一定困难,安装杀毒软件有利于提高查杀病毒的质量及效益。在利用杀毒软件开展病毒查杀工作后,还需对病毒查杀结果进行全面检测,分析病毒查杀是否全面、干净,及时找出被遗漏的病毒,采取行之有效的病毒查杀技术。当计算机系统感染木马病毒,木马病毒会出现多种变种形式,若单纯采取传统木马查杀方式,往往难以有效消灭木马病毒。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专业安全技术公司研发的木马查杀技术,再构建健全完善的木马分析处理系统,依据用户提交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件,迅速分析是否存在木马病毒,致力于营造安全、适宜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3.2 合理运用安全管理模式

  在实施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时,安全管理模式属于极为重要的环节。为切实增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必须将安全管理模式科学运用其中,让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得以优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涉及内外网络,具有相对较广的运行范围,使得威胁数据库安全的因素增多。为此,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要全面分析各个要素。通过合理运用安全网络管理模式,能够对维护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及对策,让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得以增强。通过分析当前安全管理模式可知,主要存在3种模式:静态层次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分布式管理模式,第二种运用范围相对广阔。基于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对计算机数据信息开展分类储存及管理工作,并在数据等级的指导下,实施存在差异性的安全管理机制,让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

  3.3 将加密技术科学运用其中

  为维护计算机信息安全,需要科学运用数据加密技术,通过运用这种网络安全技术,能够起到有效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作用。在数据加密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将相应语言程序运用到计算机内,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开展加密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信息加密技术被研发出来,保密通信、计算机密钥等属于十分常见的加密技术手段。通过加密技术,能够增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防止出现信息泄露等多种问题,切实维护信息数据传输安全。相关技术人员要明确数据库加密的必要性,科学运用多层次划分、筛选等形式开展加密处理和作业,让安全管理质量得以提升,维护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   3.4 將存取管理技术合理运用其中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主要功能为存储和管理相应数据信息,符合相应权限的使用者方可查询数据库。在没有外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此种登录方式具有安全系数高的特点,有助于维护数据库安全。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黑客入侵技术、计算机病毒等也随之提升,入侵方式趋于多元化,数据库安全性能遭受明显威胁。若入侵者在未获取访问权限的情况下,获取数据库内的数据信息,则会加大数据泄露、丢失等风险。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通过科学运用存取管理技术,能够对数据库用户账号开展全方位检测工作,有效应对不法入侵者,并依据账号状态及访问数据权限,分析该账号是否为系统设定用户。

  3.5 有效运用认证身份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环节,将身份认证技术科学运用其中,能够对用户访问数据库实施有效管理,让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用户身份认知属于一项基础性安全管理技术,通过运用密码保护、设置密钥等方式,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开展认证工作。在自主访问控制模式下,计算机用户拥有访问权限规定内信息的权限,并可将访问权授予他人。在强制访问控制模式下,计算机用户所享用的访问权限相对较弱,系统会依据设定内容,对用户访问实施有效控制,对于未获得访问权限的用户,予以禁止。为此,强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效果,可以适当运用强制访问控制。

  3.6 科学运用常规及异地备份

  在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时,可以科学运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在该技术的辅助下,让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的效果得以提升。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运行环节,通过将数据备份和回复技术运用其中,能够对相关数据信息实施备份处理,有效防止数据资源遗失、人为损坏等问题的发生,有助于切实增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在完成备份工作后,即使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遭受恶意攻击,也可迅速恢复,该技术还具备漏洞修复功能,有助于提高信息恢复效率。在实施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时,可以对数据库开展备份工作,一方面,可以采取数据库自备的常规备份形式,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异地备份的方式。通过开展异地备份工作,能够依据数据制作相应副本,在不实施数据恢复的情况下,可以让副本得到有效运用。为确保数据库的运行安全,对于关键文件及数据信息,需要开展对应备份工作,以优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