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分析及其分布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基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分析及其分布特点

查文喜

南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省南涧县 675700

摘要:目的 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危害比较巨大,为了对广大人群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本文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措施,并针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健康从业人员常规体检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疑似食源性疾病的细菌性培养的分析,针对健康从业人员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疑似食源性疾病细菌性检验措施展开分析,并明确其具体的分布特点。结果 通过对患者展开分析,其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头晕,腹泻,呕吐等或无症状感染者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菌群,沙门氏菌以及志贺氏菌等,所以为了更好的避免健康人群隐性携带病原菌而出现腹泻,需针对各类病原菌菌类的防治工作进行加强,以此对健康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进行保证。

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 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 分布特点;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是卫生防病,监督的重要技术支撑,是疾病预防控制性征执法的主要手段与基础。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需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对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说,此事件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着很高的发生率,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在所有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实验中,其中细菌性腹泻最为常见,其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在总体范围微生物食源性疾病的事件占比将近40%左右,在各种类型的事件中具有着很高的发生率,甚至已经超过了30%。对于基层疾控中心来说,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时,在我国属于重要的任务负责单位,疾控中心检验工作中一般主要通过传统的培养法展开,但是此措施检测一般周期比较漫长,人们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并不能有效满足,所以,针对基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式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目标为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在我单位进行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疑似食源性疾病的人员,在所有进行健康体检的肠道杆菌细菌培养中展开研究。

1.2 方法

①首先需按照常规进行检验,对健康从业人员进行肠道致病菌相关检验标准进行培养。针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的人员需对患者的疾病症状、可疑食物、可能病原菌以及可能传播的途径进行充分了解,通过对其展开全面调查,针对患者的重点样品以及可能病原菌展开初步分析判断。②采集样品。针对患者的样品进行采集时,主要对肛拭子、呕吐物以及剩余食品等样本进行采集,如果没有呕吐物或剩余的食物,此时可以在患者用过的餐具、用具以及冰箱内壁对样品进行采集。在此过程中需对无菌操作相关原则和要求严格遵守,避免出现其他杂菌干扰。③检验措施。第一,增菌。在培养基中对患者的呕吐物、剩余食品培养液进行培养,并在平板上涂抹样品。在处理肛拭子时需,可以对稀释液进行适当增菌,然后在平板上直接进行涂抹。第二,观察优势菌。针对一些液体样品进行处理时,可直接对其进行涂片,用生理盐水将固体样品磨匀后再进行涂片,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革兰染色操作。细菌需在镜下进行仔细观察,按照具体数量和染色反应以及形态对优势菌进行判断,同时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第三,分离培养。展开此操作时,受到需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展开细菌分离培养,如果样本的分离效果并不明显,此时可以应用血浆凝固酶平板展开目标菌分离。第四,生化试验。进行细菌检验时应用数码法,主要包含API细菌鉴定系统、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和弧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等。第五,血清学凝集试验。患者的样本需展开常规的血清凝集试验,在此过程中如果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形态与某种细菌相符,但是其血清凝集的结果不符时,此时可以应用不同批号的血清或不同的生物制品进行对照。在完成检验后需对所有患者的致病菌种类进行观察记录,并明确其占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各项数据通过SPSS 21.0处理,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对组间数据对比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对数据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一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3例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检测情况

病原菌

n

占比%

志贺氏菌

1

28.63

沙门氏菌

2

57.87

3 结论

在健康从业人员体检及公共卫生事件中病原微生物检验属于十分严重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多种类型,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细菌性疾病,致病原一般主要为沙门菌和痢疾杆菌等。另外很多患者也可能因为植物性食物而导致腹泻,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为剩菜,野生蜂蜜;污染的水源。虽然细菌性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但是患者的病程一般相对较短,而且身体恢复的速度较快;甚至有无症状感染者。因此,当患者出现症状,对于疾控中心来说需最短时间内将防控措施做好。对于基层的疾控中心来说,因为PCR仪和酶标仪等设备比较缺乏,所以细菌种类一般并不能得到快速、简便的鉴别。但是可以将紧急预案有效的制定出来,将各种检验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检验人员定期培训。样本认真收集,同时还需做到全面观察,通过分离培养、观察优势菌、生化试验和增菌以及血清学凝集试验等对病原菌进行检验。根据此次研究可知,通过对患者展开分析,可以得知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在所有病原菌中都具有着很高的发生率。对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是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的任务与目的,是否有致病性肠道菌,强化检测肠道杆菌,可及时发现问题,以减少肠道杆菌的危害性。

总而言之,在基层疾控中心进行检验时,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肠道菌培养或对疑似患者通过釆样、检测、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检验,加大宣传力度,并尽量提高讲究卫生,预防意识,以此让健康人群隐性携带病原菌造成的影响得以降低。将预防工作做好,注重群众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剑春. 探讨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J]. 西藏医药,2020,41(05):3-5.

[2]闫华伟,左聪,张存良. 多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6):73-74.

[3]赵丹. 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98-299.

[4]张彩云.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与解决策略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5):143-144.

[5]刘欣. 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 心理月刊,2020,15(0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