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何护理?

/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何护理?

何娟

通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巴中 63570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该病的典型症状是鼓膜穿孔、反复流脓、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的创伤,稍不注意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开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工作尤其必要。因此以下主要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概述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而引起的结果,一般情况下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8周以上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转变为慢性。另外,咽鼓管功能异常、邻近器官病变、患者抵抗力下降等也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会表现长期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其原则是控制感染、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避免听力受损,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采取保守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炎症,但为了避免反复流脓,提高患者的听力,还是需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耳显微外科、内镜中耳手术及微创耳外科普及,能够彻底清除中耳病灶,能保留或改善听力功能,因此也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中逐渐推开。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预后良好,若能及时治疗,且护理得当,可以完全治愈。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

为了保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理工作必不可少,以下从术后护理和日常护理两个方面,具体列举出该病的护理方法。

2.1 术后护理

对于采取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必须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术后护理服务。具体包括这几点:

  1. 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且温湿度适宜;医护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在符合病情需要的基础上应选择舒适的体位;叮嘱患者避免受凉,不宜用力打喷嚏或咳嗽,若患者有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及时服用抗组胺药和滴鼻,保证鼻腔的通畅;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眩晕的症状,应有家属陪护,且有眩晕症状时要注意休息,待症状消失后在家属陪伴下再下床活动。

  2. 疼痛护理:术后创伤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因此在术后也要做好疼痛护理,应向患者讲解缓解疼痛的方法,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需要按照医嘱用药治疗。

  3. 心理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常常会因为疾病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同时在手术治疗后,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且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必须要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若发现有不良的心理,要及时疏导,并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患者家属也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慰藉,帮助患者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或情绪。

  4. 预防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术后和出院后可能会出现感染的情况,所以也要重视预防感染。应在换药期间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患者在术后要禁止用手对外耳道口及伤口抚摸碰触;患者之间也要尽量避免接触,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5. 并发症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术后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也要重视并发症护理。眩晕是术后常会出现的并发症,若患者有眩晕的症状,要闭目休息,避免由眩晕引起跌倒或其他外伤,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患者非那根、胃复安及眩晕停等进行治疗。面瘫也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的并发症,这与患者的面神经在手术中受到损伤有关系,若发现患者有面瘫的症状,可采用抗生素联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另外,如果患者耳道有清水样分泌物,这是发生脑脊液耳漏的可能,此时应保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颅内压升高,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2.2 日常护理

(1)饮食调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日常饮食因以清淡、易咀嚼、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并保持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禁食腥荤发物,如鸡、鱼、韭菜等,这些食物容易生热化火,进一步扩展炎症。也要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蒜等,这些食物温热辛辣,会加重中耳炎的病情。坚硬难咬的食物也不要食用,难以咀嚼的食物会加重中耳炎的疼痛。

(2)定期复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出院后2周到一个月复诊,之后应3个月、6个月、2年复诊。胆脂瘤型患者在术后则需要定期复诊至5年以上,避免复发。

(3)注意事项:了解各种抗生素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谨遵医嘱用药;合理运动,适当锻炼可提高免疫力,但在运动后洗澡时,要避免污水进入到耳内,避免造成二次感染;日常要注意避免挖耳、耳部进水,要保持耳朵清洁干燥;掌握正确擤鼻涕的方法,尽量不同时擤两侧的鼻涕;患者术后3个月内不能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也不要站在风口处、噪音环境下,避免耳内气压变化而出现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