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

苏众祚

青岛市中医医院 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证,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针灸治疗)和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各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中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郁脾虚证;针灸;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以腹泻、腹痛、腹部不适为典型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脑肠调控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胃动力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IBS-D属于“泄泻”范畴,为虚实夹杂之症,病位在肠,中医辨证可将其分为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等,其中肝郁脾虚证最为常见[1]。西药在此类患者治疗中效果并不理想,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可起到渗湿止泻、调节肝脾之效,在该病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6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证(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选患者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症候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已排除药物过敏、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8∶14、19∶13,平均年龄(42.38±2.50)岁、(41.95±2.68)岁,两组上述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国药准字:H20160396,商品名:得舒特)治疗,每次50mg,3次/d,连续服药4周。

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针具选择一次性无菌毫针(0.3mm×40mm),取穴印堂、百会、太冲、三阴交、上巨虚、足三里、天枢,行常规皮肤消毒后,毫针快速刺入皮下,施捻转提插补泻法,针刺深度12~25mm,以患者自觉肢体部穴位向腹部放射或(和)局部酸胀麻为宜,留针30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2]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无效,腹部相关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患者大便性状得到改善,排便间隔有所延长,腹部相关症状有改善;显效,大便性状接近正常,排便间隔明显延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痊愈,大便性状成型,腹部相关症状消失。治疗有效率包括痊愈、显效、有效患者。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择新版SPSS25.0,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明显。

2.结果

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n=32]


观察组

对照组

X2

P

痊愈

10(31.25)

6(18.75)

-

-

显效

11(34.38)

9(28.13)

-

-

有效

8(25.00)

7(21.87)

-

-

无效

3(9.37)

10(31.25)

-

-

总有效率

29(90.63)

22(68.75)

4.7300

0.0296

3.讨论

IBS-D患者常出现持续性、间歇性腹部疼痛或不适,发作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患者大便多不成型,且频次显著增加,部分患者伴随排不尽感或粘液便,排气排便后临床症状可有所缓解。有研究指出[3],不良生活兴趣、精神心理因素均为该病诱因,部分急性肠道急性感染患者治疗不当,也会转化为该病。还有学者提出脑-肠互动理论,认为中枢神经与活动的肠神经、支配内脏感觉的神经相互影响,从而影响胃肠动力。故临床多采用抗精神病药、止泻剂、解痉剂等进行治疗,如匹维溴铵、复方苯乙哌啶等,但疗效并不确切,且容易反复发作。祖国医学将IBS-D分为寒热错杂证、脾胃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及肝郁脾虚证五种证型,其中肝郁脾虚证最为常见,患者主症为易燥易怒、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次症为脉弦细、身倦乏力、纳呆、两胁胀满。临床IBS-D患者针灸治疗取穴各不相同,本文选择印堂、百会、太冲、三阴交、上巨虚、足三里、天枢,天枢是调理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可分清理浊、舒肠调胃;上巨虚具有调理肠胃、通腑化滞、通顺理气,配伍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共奏健脾止泻、舒肝止痛之效

[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说明与口服西药相比,针灸治疗可更明显缓解患者腹泻、腹痛、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

综上所述,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中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春霞. 自拟疏肝健脾中药联合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6):917-919.

[2]王姗姗, 王栩芮, 杨瑞勇,等. 针刺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J]. 中国针灸, 2020,40(06):605-609.

[3]梁晓淋, 冯彤, 李田田,等. "门十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44例[J]. 河南中医, 2020,342(06):119-122.

[4]李聪. 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 2020, v.48;No.251(03):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