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麦角新碱辅助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马来酸麦角新碱辅助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祁亚芬

甘肃省 渭源县中医医院 妇产科, 甘肃 渭源 748200

摘要目的观察产后出血治疗辅助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月产后出血病例83例回顾分析,按用药分组,A组(垂体后叶注射液+马来酸麦新碱)42例,B组(垂体后叶注射液)41例,比较止血效率、临床疗效、机体血清指标。结果止血效率比较,A组[(20.19±3.42)min]优于B组[(43.10±3.67)min](P<0.05);疗效比较,A组[100.00%(42/42)]优于B组[80.49%(33/41)](P<0.05);血清指标比较,A组指标较好(P<0.05)。结论治疗产后出血时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用药,可加速止血,改善血清指标,应用疗效较好。

【关键词】产后出血;马来酸麦角新碱;血清;垂体后叶注射液


前言:分娩过程风险较高,极易发生产后并发症,其中产后出血具有高危害性。产后出血损害产妇健康,影响产后恢复,存在致死风险,必须积极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宫缩乏力是诱发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抑制出血,通常为产妇使用垂体后叶注射液,该药药效为增强宫缩,进而抑制出血。马来酸麦角新碱可作为辅助用药[1]。关于其辅助用药影响研究数据较少,本文从妇产科2020年2月~2020年1月产后出血产妇中选取83例,说明马来酸麦角新碱临床用药方法,回顾分析,观察其辅助用药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月83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用药分为A组42例(垂体后叶注射液+马来酸麦新碱),年龄(24~37)岁,平均(30.27±4.65)岁。B组41例(垂体后叶注射液),年龄(23~38)岁,平均(30.25±4.63)岁。两组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足月分娩;(2)产后出血病例;(3)资料完整;(4)年龄20~39岁。

排除标准:(1)血液系统异常;(2)多胎妊娠;(3)重症妊娠期合并症;(4)异位妊娠。

1.2方法

A组:(1)垂体后叶注射液用药:分娩结束后,使用5%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已500mL混合垂体后叶注射液6U,静脉滴注给药,速率为(0.02~0.04)U/min。(2)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肌肉注射给药,0.2mg/次,间隔(2~4)h,观察病情,未达到预期药效再行注射,用药次数≤5次。

B组垂体后叶注射液用药治疗,方法同A(1)。

1.3观察指标

止血效率:记录止血用时,观察用药治疗0.5h、1h、24h出血量。

疗效:(1)显效:宫缩显著增强,出血量显著缩减;(2)有效:宫缩改善,出血量趋于减少;(3)无效:无以上表现。有效率=[(1)+(2)]÷(本组n)×100.00%。

血清指标:用药前后检测NO指标和BNP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产后出血患者数据,计量资料(出血量、止血时间、机体血清指标)以“均数±标准差(608b748528bf9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止血效率

止血时间比较,A组(20.19±3.42)min后止血,B组用时(43.10±3.67)min,A组用时<B组(P<0.05)。出血量比较,A组各阶段<B组(P<0.05)。见表1。

1 出血量[mL,(608b748528bf9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组别

A组(马来酸麦角新碱辅助)

B组(常规)

P

n

42

41

>0.05

治疗0.5h

77.13±11.32

148.26±14.61

<0.05

治疗2h

111.97±14.06

199.49±14.38

<0.05

治疗24h

195.54±17.34

282.67±17.11

<0.05

2.2临床疗效

A组有效率(100.00%)>B组(80.49%),A组显效率(71.43%)>B组(36.59%),P<0.05。见表2。

2 疗效[n%n]

组别

A组(马来酸麦角新碱辅助)

B组(常规)

P

n

42

41

>0.05

显效

30

15


有效

12

17


无效

0

8


有效率

100.00(42/42)

80.49(33/41)

<0.05

显效率

71.43(30/42)

36.59(15/41)

<0.05

2.3血清指标

用药前,两组无可比性(P>0.05);用药后,A组NO指标<B组,A组BNP指标<B组(P<0.05)。见表3。

3 NOBNP指标(608b748528bf9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组别

A组(马来酸麦角新碱辅助)

B组(常规)

P

阶段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n

42

42

41

41

>0.05

NO(μmol/L)

109.97±13.24

84.31±12.03

109.96±12.71

93.26±9.87

<0.05

BNP(pg/mL)

203.25±19.71

48.57±5.11

203.22±18.64

87.12±8.64

<0.05

3讨论

在妇产科临床,常见产后出血病例,产后出血极易造成产妇病死。探讨优质疗法,促进有效止血,与安全分娩密切相关。在产后出血时,可使用垂体后叶素,该药成分可促进宫缩和宫内加压,通过影响平滑肌,促使平滑肌加速收缩,抑制子宫肌层,调节血管状态,通过子宫收缩阻断出血。马来酸麦角新碱的药物作用也为促进宫缩,诱导子宫肌兴奋,进而引起子宫血管与子宫纤维出现强直性收缩,实现出血抑制[2]

BNP与NO是血清中的重要成分。BNP可对肾上腺皮质激素造成干扰,抑制其活性,导致其分泌减速,造成血管扩张,对交感神经递质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相关文献显示[3],BNP指标变化与产后出血存在相关性,可指示产后出血风险,在预测产后出血时,该指标较为重要。BNP指标降低,显示产后出血问题缓解。

NO可促进血管舒张,属于血管舒张因子。NO因子对血小板凝集过程产生抑制影响,还可影响组织器官血氧情况,引起血压变化,可促使子宫平滑肌金加速舒张,对血管收缩和止血有负面影响,该指标降低,显示平滑肌舒张表现减弱,得到良好收缩,即提示止血进展良好[4]

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诱因,受宫缩乏力影响,子宫血窦闭合受限,因此诱发出血。在治疗中核心措施为高效止血,降低出血量,使用促宫缩药物可实现此预期。仅以垂体后叶素用药成效低于预期,促进辅助用药,可加速止血。

本次研究中,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用药后,A组止血效率较高,平均20min左右可止血,B组用时约为43min,观察用药后不同时期出血量,可见联合用药对产后出血产生对症药效,患者症状缓解较快。分析总体疗效,A组70%以上产妇辅助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后迅速停止出血,样本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分析B组数据,该组疗效显著低于预期。产后出血加重血液流失,影响机体健康状态,分析血清指标可知,A组血清在辅助用药后显著改善,BNP指标与NO指标降低幅度较大。

综上,在使用垂体后叶注射液基础上辅助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可促进良好止血,改善血清指标,提升治疗效果。较之常规用药,马来酸麦角新碱可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丹.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1):4894-4897.

[2]冯晓云,韩冰,徐桂冉等.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01):111-113.

[3]谢婷,卓庚秀,朱路芳.马来酸麦角新碱辅助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09):109-112.

[4]叶文芬.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辅助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9,31(07):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