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包丽筠

陕西省安康中学

摘要: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追求精神生活,更加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在当今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中,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具有正确的劳动观,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这种高素质人才,我们就必须要进行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学。

关键词:思政课;渗透;劳动教育;高中

引言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存在,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起着直接决定作用。近年来,有些青少年不爱惜劳动成果,不愿劳动,不会劳动,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正处于被淡化、弱化的尴尬境地。这不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不利于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思想政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新时代劳动教育,成了摆在我们高中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政治教育对劳动教育的促进作用

1.1思想政治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精神

我们在具体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更加侧重学生的具体实践,可能没有很多的机会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但是在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后,学生们就会有相关的思想支撑,他们就更容易在具体劳动中自觉发现问题,运用相关理论去进行问题的解决。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价值观念,能够辨别善恶美丑。因此,在具体的劳动教育过程中,他们就能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能够在具体的劳动中体会自己的价值,有利于他们更快地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更快地形成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

1.2能够促进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劳作的辛苦,能够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者的伟大,能够做到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在具体劳动中,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快地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养成,有利于他们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促进劳动教育和政治教学融合的策略

2.1在生活实践中可以挖掘大量的劳动教育资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亲历生活劳动实践,方能深刻感悟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珍贵、劳动者的光荣和崇高,长大后才会辛勤劳动、合法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思政课教师要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配合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德育活动,如清明节扫墓、劳模采访、校园卫生打扫、文明城市创建、农耕活动参与、职业生涯体验,等等。在学科教学中,借助于学生鲜活的生活劳动实践体验,让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和劳动素养有效对接,同频共振,互动双赢。

例如,某校高中思政课教师,参与策划了校园“光盘行动”。在学校德育处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生中开展了针对餐饮浪费行为的餐厅实地调查、“光盘行动”校园倡议宣传签名、“我光盘,我光荣”主题演讲和板报比赛等系列生活实践活动。有了这些真实的生活实践体验,课堂教学效果反馈显示,学生再进行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这些课程内容,体会就更加深刻,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劳动创造价值”等知识的理解就更加到位,同时也起到了“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

2.2立足教材和实际,丰富劳动教育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的实践性等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内容囊括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立足教材挖掘劳动教育内容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经济生活》中有关劳动、生产和民生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利用专题讨论课与学生探讨劳动之于生活和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确劳动是满足生产生活、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依托教材内容呼唤学生成为一任合格的“新时代的劳动者”;在对《文化生活》的学习中,弘扬传统劳动文化,传承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通过探究世界的本质、劳动在人类社会产生、实践内涵与特征、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等哲学思想,使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劳动和实践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武器,引导学生重视劳动和实践的重要作用,热爱劳动、认同劳动者。任课教师要把教材研究好、研究透,在教师的自主思考和碰撞交流的过程中寻找新的结合点,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立足点,使劳动教育贴近学生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

2.3利用高考试题加强思政课劳动教育学科渗透

高考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是课改和教学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在新时代强化劳动教育的背景下,科学规范的高考试题命制,定会带有鲜明的劳动育人导向。近几年,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试题中,有大量折射劳动教育之光的优秀试题。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有效利用好这些或直接或间接,或显性或隐性考察学生劳动素养的高考试题,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例如,2020年全国高考二卷第40题,在材料中,呈现了四位青年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青春演绎的精彩故事。让学生用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他们为什么能在脱贫攻坚中作出贡献;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四位青年的扶贫故事给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启示;还要就“青年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两条思路。该题彰显着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重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理想指引人生,奋斗成就事业”道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2.4立足时代需要,健全劳动教育教学评价

首先,在对劳动的情感态度等非知识性内容进行考评时,可以运用思想汇报、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科核心素养与劳动素质上,注重纸面知识性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在评价主体上,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要看到学生的巨大的进步潜能,特别要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让学生打心底认识到劳动对自身的积极作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行为意识;最后,健全评价反馈机制。投放反馈信箱、建立信息反馈平台、开展校级和班级内部的劳模评选活动,定期评选先进的集体和个人等,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使他们的劳动意识内化于心、劳动技能外化于行。

结束语

加强劳动教育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征程已经开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高中思政课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让思政课在助推新时代劳动教育上大显身手,为补齐当下劳动教育的短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0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第25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