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顾华燕

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 312300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目标,要求学生能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小学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时,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教学方案,重视教学手段与学习、实践方法的选择。本文首先阐述小学德育教学结合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根据分析探究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德育培养活动。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培养德育的最佳阶段是小学时期,这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生活做准备,奠定良好基础。当前阶段,小学教学结合生活化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仍旧存在根本性问题,教师需要依据实践内容进行深入研讨,针对性的提出有效解决策略,制定各项合理制度,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1. 小学德育结合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德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对学生思想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要依据,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1. 提高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效作用

思想品德主要是指人们日常行为习惯和稳定的思维形式,需要通过让学生与他人、教师等进行沟通,处理关系等进行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理论和概念的含义,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感受、体会和思考,使得思想道德内容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并深化道德观念,也可以与小组为单位,亲身感受团队协作带来的乐趣,获得成就感,以此提高教学实效性。

  1. 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能够塑造学生的个人品质,还能培养并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学生形成人文精神的支柱,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言听计从”,导致学生无法产生自我认知和正确的道德思想,融入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帮助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更能使学生形成自我认知结构,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环环相扣,在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融合生活习惯,使学生全面体会和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二、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家长与学校将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小学生年龄较小,无法理解成人思维,但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认知观念,学业成绩只能展现出学生的一部分能力,不能体现学生的全部技能优势,只有通过综合性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国家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1. 重视情感体验的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大多会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也忽略了德育教育。传统教育中,学生的成绩代表全部,体现吃苦耐劳等精神面貌,学生为了取得教师的喜爱和优异的成绩将学业成绩作为奋斗目标,没有培养其他兴趣爱好,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不仅限制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意志,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体会,产生情感体验,将学习看做探索游戏,以此拓展学生未来发展的空间[1]。例如,在学习《课间十分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奥运会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运动员精神,提高团结协作意识,也让学生明确“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基本观念,更能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方便学生理解与吸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对学业内容有更深刻的认知,掌握快乐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 德育生活化环境的塑造

首先,开展德育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生活实际,针对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现状,将真实生活情境融入到课堂当中,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德育内涵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观点,善于与人沟通。除此以外,教师也要开设实践活动课,例如,在学习《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娱乐趣味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叠衣服等,使课程更加贴合实际生活需求,让学生分充分认识到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进一步实现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其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避免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身边发生的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确德育教育的目的[2]。例如,在学习《爱心的传递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新闻热点事件引入课题,让学生根据这一社会现象展开交流与讨论,并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爱心捐款活动,但在捐款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避免学生产生攀比心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生活作为学习的基础,学生在生活中能否展现所学知识也是一种能力体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是当前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教师需要认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优势并不断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教学材料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奠定发展基础,提高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芊.新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团队活动化课堂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4):156-158.

[2]杨惠菊,陈沫姝.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生活化教学调查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0(1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