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课“飞”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7
/ 2


让微课“飞”起来

蔡晓伟

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便捷学习”、“让手机成为我们学习的充电器”这些口号耳熟能详。而本文对微信从一种聊天工具到一种学习工具的转变过程展开实践探索,意图挖掘出微课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和微信这种新型的交流工具之间的连接点,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从理论到实际,挖掘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让教师利用微信玩转微课,使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新途径。

关键词:微信、微课

微课,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它创造了“随时学习”的课堂外学习新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学课堂从教室拓展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是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和进步。

微信,交流方式的巨大革新。在中国,已经有超过十亿用户在使用微信。从诞生起,微信经历了文字交流,语音交流到视频交流的改变,还在不断开发出适用于日常应用的新功能。微信已经取代了QQ、短信等聊天工具,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最主要工具。而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班级的微信群,成为和家长联系沟通的主渠道。微信的广泛使用,让微课有了在网络翱翔的能力。

一、微信玩转微课的优势

“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好的学习工具都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和实践检验的。微课的使用和推广要经历重重困难考验,其中易用性、可操作性、稳定性是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而微信的几大特点,恰恰能很好满足这一需求。

1.覆盖面广。

松门小学微信群调查表

调查项目

班级建群率

学科教师参与率

家长参与率

家长进群人数

群日均消息数

调查结果

100%

90%

100%

1.38

96

调查显示,学校内,班级微信群的建设率为10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加入班级群的学科教师率达90%以上,加入的群里面的家长不仅仅只有一个,很多时候学生的父母都同时加入到群里,共同接收孩子的学习实时状况。所以说这样一个拥有广泛基础的应用,能够承担起微课学生的介质平台的作用,让微信群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展开学习。

2.录制方便。微信之所以能迅猛传播是因为它的操作非常简单,可以说是不同年龄层,不同学历,小到刚会说话的婴儿,大到耄耋老者都会使用,为了方便使用还提供的文字交流、语音交流和视频交流三种方式。其中的视频录制功能也是非常简单,简短的视频可以通过微信——添加——拍摄这几步操作,直接录制15秒内短视频,也可以通过微信——添加——相册的操作。把手机录制好的微课视频通过微信发送出去。

3.随传随到。在4G普及,5G加速推进的网络时代,一个20M以内的微课视频,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就可以加载到本地手机上或是计算机上,同样的,上传一个微课也是如此。借助微信,一节微课将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送到学生面前。这在讲究时间与效益的当今社会,也算是极高的课堂效率。

4.学习无限制。微课采用的MP4格式视频可以用市面上几乎所有播放器播放,是一种传播性非常好的格式。微课视频只要通过微信被加载到本地设备,只需要轻轻点击就可以开始学习,不需要安装其他任何广告推广和捆绑程序,保证了学习的安全性和纯粹性,体现科技时代网络学习的便捷性。而每个微课视频都是对应着某个知识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根据学习重点,查漏补缺,弥补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信发送的微课,因其特性,还能提供暂停、重播等功能,更加方便学生将知识点学懂吃透,还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微信中实现微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1、让微信成为课前预习好帮手,发挥微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叶圣陶先生说: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感、比量短长的思索和追求理解的注意力。灵活的借用微信的公众号功能,创建一个专用于学习的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微课学习项目,根据课程安排,在讲授新课之前,发布学习任务,上传精彩的微课视频,向关注公众号的所有学生推送微课,学生需要预习的课前知识都能很好的获得并消化。

2、让微信成为辅助教学的好帮手,发挥微课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设计的微课视频,可以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也可以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样的设计,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让接下来的授课事半功倍;同时,当听到自己的预习理解与老师教授的的结果一致时,那满满的成就感能让学生终生难忘。另外,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激励措施,抛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力求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收获。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后可以发现,微课能更好地把学生拉进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当中,在这样的前提下,重要知识点在微课中会被详尽地解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让微信成为多元评价的好帮手,发挥微课在知识巩固和实践拓展上的创新性。老教师都知道课堂效率好不好,关键看课后巩固是否有效。借助微信里公众号平台中互动评价功能,教师可以设计微课学习后相应的巩固练习,提升微课教学效果。还有,教师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将完成质量较好的练习展示出来,在微信上发起投票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转发,邀请更多的人来进行投票,最好填写投票理由,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有极大吸引力的互动活动。最后,教师收集答题情况,分析教学效果,再对其中的重难点设计新的练习或者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三、微信中建立微课平台的初步探索

第一步、细化微课,实现知识点有效融合。

微课这种教学新模式引发了一股微课教学的新热潮,很多年轻教师热衷于花费原本用来备课做课件的时间和精力在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上,这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微课教学素材,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微课的开发,它只是为了方便学生快速掌握某些知识点而引入的。所以,在微课设计上要明确:微课设计要抓住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易混淆的知识点,灵活应用,前后衔接,让一节微课不仅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有效地回顾已学知识,温故而知新,便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二步、建立微课学习档案,师生共同进步。

微信推出了公众号功能,借助这个平台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网上学习的网站。借助网络技术的进步,学生在微课教学后的学习效果、教师应用后的课后反思及微课制作心得等等,一系列宝贵资源都可以得到有效存留。教师可以在微信中方便的对这些资源进行存档备案,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来重新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课程的重难点能够更好地把握,并制作更符合学情的微课,让微信不仅仅只是做为播放微课的工具,还能成为记录师生共同成长印记的好帮手。

第三步、构建微信资源平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

所有的课程资源开发,都是为了最终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当花样繁多的精致微课在教学中不断展露风采的时候,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微课的制作都是零星而分散的,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整合这些微课资源。微信平台提供的小程序和公众号功能就映入我们眼帘,一线教师可以将其精心制作的微课和所任班级的微课学习档案与本校教师开发的微课资源像结合,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资源。发挥微信平台的几大优势,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库,共享微课资源,独辟蹊径地实现了校本资源的整合和建设。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所以教师要树立“大课程”的理念,不能单纯的教一课或一个知识点做一节微课。

如何让“微”发展到极致?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需要老师们切实应用到教学中,并不断改变及完善。当然,微课并不是万能的,微信学习也有弊端。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让“微”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扬长避短,形成相得益彰的最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