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贾爱萍

身份证件号: 3713271986 **** 514X 山东 沂水 276400

摘要:我国一直十分注重协调统一发展,为了更好地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断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强规划与引领。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高的工作,其中涉及的内容及学科众多,要想保证规划编制的合理性,需要依托于科学的编制思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编制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不断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效果,使得乡村地区的发展与振兴逐渐步入正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1村庄规划定位分析

村庄规划从根本上属于空间区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规划的区域很多,不仅包括农田、山林,还包括山、水、湖等区域的划分。由于需要划分更多的区域,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必须保证科学的制度,如果缺乏科学的制度将使整个空间规划工作显得无序。这个村庄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个村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做好乡村规划,可以促进乡村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整体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在农村规划过程中,要着眼长远,有统筹的规划理念,注重产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确保整个规划工作的合理性。在规划过程中,可以采取整体规划的方法,重点进行旅游规划、乡村建设和乡村生态保护。在推进农村发展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农村的实际发展,保留农村的独特价值,寻求回归自然,着力发掘农村规划的独特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不使农村发展过于机械化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具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

2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整体性谋划

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看,现阶段农村规划理念正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按田居住、靠水居住的规划模式向适度规模的聚落转变,这更有利于生态村建设,能够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尽管规划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但在规划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问题。有的规划方案只考虑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在设计中没有进行统筹规划,使得村庄规划缺乏统筹规划。要想对村庄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就需要站在制高点来考虑问题。如果只做一个单一的发展规划,就很难提高村庄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里公共设施混乱,公共设施利用率低下。

2.2过于重视产业规划

除了在规划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思路外,一些村庄过于重视产业规划,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产业发展蓝图的建设上,在一定程度上会忽视规划建设的其他方面。虽然产业规划对村庄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如果只注重产业规划,会直接导致村庄规划过于有限,并会导致村庄不利于人们的生活和生活。现在在村庄规划中,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营造生态宜居的环境,做到时间、地点、人的有机结合,使村庄发展得更快。

2.3缺乏系统思维

如今,一些村庄在规划过程中目光短浅。他们不考虑村庄未来的发展前景,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这使得村庄规划过程中缺乏统筹考虑,使得村庄的环境治理、农田建设等多项工作脱节。由于在规划和治理过程中缺乏全球治理的理念,一些工作的开展不仅影响全局,而且不切合实际。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3.1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调约束性指标的逐级传导,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出发,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和分解下达。其中县级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由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下发,县域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需要在约束性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

在县(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常住人口规模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两个预期性的指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约束性的指标,在预测常住人口规模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基础上,由常住人口规模乘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得到城镇人口,再乘以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即得到城镇建设用地,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掉城镇建设用地即可得到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

为防止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被过度压缩,可通过预测规划期末县域乡村户籍人口及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指标,估算一个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从而反向校核上述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合理性。

3.2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自下而上的合理分配

在国土空间规划传导管控指标体系下,乡村建设用地指标是有限资源,应该在村庄之间进行合理的统筹协调和分解配置,使得乡村建设用地指标既集约节约又能满足实际建设需求,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调控的关键是如何将乡村建设用地高效配置到不同村庄,这就需要在用地指标分解时制定差别化的配置方案。所谓差别化配置是相对于绝对平等配置而言的,即不能是等量分配或等比例分配,而是在充分承认不同村庄差异化发展基础上的差额分配。要综合考虑村庄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条件、人口变化、发展趋势等,对上位确定的乡村建设用地总规模进行分配、校核,通过多轮反馈,逐步实现总量基本平衡、上下一致,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从而提高村庄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3.3将技术地图进行统一

要使村庄规划更科学合理,就必须统一技术地图。从实际发展现状来看,“三调”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基本可以满足空间规划工作的要求,在规划过程中,需要统一地图和绘制蓝图,结合空间规划技术的指导完善相应的流程。技术图主要以第三次调查数据和最新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然后采用双评价法进行验证和验证。在验证和验证过程中,需要多次修改,以保证地图的科学合理性。三调数据、双评体系基本解决了最基础数据和工作图不统一的问题。目前部分农村第三次调查数据不够准确,将直接导致后期布局规划的偏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好空间规划中的地图绘制工作。以村域内三维数据为基础,技术图比例不应低于1:2000。对于一些更详细的设计点,可以使用1:500的比例。这样,技术图可以保证整个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3.4注重空间价值的增值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必须以空间增值价值为前提。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始终以村庄空间资源资产的增值为基础,从而更好地对村庄空间进行整体优化和调整。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差异。在规划过程中,要以村域发展实际为前提,真正实现耕地集中、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上述规划建设完成后,村庄的空间资源资产价值可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既夯实了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又有效提高了村庄土地和房地产的价值,进一步促进农村快速发展。同时,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村庄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应从多方面入手,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前提基础,准确把握农村规划编制的思路,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方法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质量,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地区更加快速地发展。我国原有的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和思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理念将会严重影响村庄规划的质量,因此,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对方法和理念进行转变,找到最适合村庄规划发展的路径,真正实现精准化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周扬.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4).

[2]张勇,孙泰森,师学义,等.浅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J].福建水土保持,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