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央活力区为导向的CBD提质发展策略研究——以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2

构建中央活力区为导向的 CBD提质发展策略研究——以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为例

秦雅楠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30


1、引言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各大城市已形成了多个空间尺度宏大、摩天大楼集聚、产业生态良好的标准化CBD,如北京朝阳区CBD、深圳福田CBD、上海陆家嘴CBD等。虽然这些CBD物质建设基础优越,但逐渐暴露出现功能单一、缺乏活力、游玩体验差等问题。2015年至今,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均提出CBD整体提升计划,推动社区化改造和体现人本主义关怀已成为国内特大城市CBD的发展共识。


2、国外中央活力区演进研究

相关学者对全球代表性大城市的演进发展研究1】表明,城市的中心城区总体呈现出从中央商务区(CBD)到中央活力区(CAZ)的演变规律。2004年《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首次提出了中央活力区的概念,中央活力区打破了工业经济主导下城市空间严格的功能分区格局,在服务业逐步取代工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主导的客观背景下,城市发展需要集多功能于一体,不仅拥有多样化、现代化的配套设施设备,还拥有便捷的城市交通和物流系统的城市核心2】,在空间上形成复合功能的发展模式,为城市中心地区注入活力,满足新的经济活动和多元生活方式对建成环境的需求。当这种多功能混合的发展趋势体现在CBD中时,传统意义上强调商务核心功能的高强度开发思路,逐渐被重视功能融合、空间复合、影响范围更大的中央活力区所替代。与之类似的,东京也提出了宜人的商务中心概念,强调宜人、商务、生活与环境并重的综合发展策略,这些实践主张开始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通过功能的复合性、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和人性化的空间来打造一个活力持久的地区。


3、国外中央活力区案例及规划启示

以伦敦中央活力区为例,其在金融城中央商务区基础上发展而来,包含以下策略:

3.1新旧地标构建旅游目的地

伦敦CAZ是历史文化旅游最集中的区域,包含2项世界文化遗产、4个皇家花园、4000多栋保护建筑等,拥有伦敦塔桥、威斯敏斯特宫等享誉全球的历史地标。同时,CAZ也在持续规划建设新的旅游地标,如2000年建成的伦敦眼已是伦敦三大最受欢迎景点之一,同期开放的千禧桥也成为热门景点。

3.2量身打造就业环境

传统的楼宇办公模式已不能满足元多化人才的工作方式需求,创新型人才不再拘谨于某种标准的生活方式,富有活力的城市和灵活的就业方式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通过公共空间的品质化营造,提供多样化的交往交流场所,营造自由开放的氛围,提供多样化高效灵活的办公空间,吸引创新人才与企业的入驻。

3.3艺术文化氛围转化创新动力

创意产业是伦敦的核心产业之一,CAZ在建设之初就非常重视对这类新兴产业的培育,并针对这些从业者对环境前卫、艺术的特殊需求,选取多个交通便利的老城区更新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多中心的发展模式,避免占用金融城用地的同时又促进了创意产业渗透到整个中央活动区。而后这些艺术文化区成为发展创新产业的活力点,例如今天科技产业聚集的伦敦东区科技城、国王十字区均是从艺术区升级发展而来。


4、构建中央活力区为导向的广州天河CBD提质发展策略

4.1用步道系统打造城市客厅

梳理交通动线,打造邻里友善且具缤纷活力的特色街区。将兴盛路路中间段改造为车人共行,满足南北小区地下停车库入口的动线需求,但将东西两端封闭成为邻里街头公园,以供市民休憩。另外对街道空间进行整合,在两侧打造特色的社区绿道并考量日光创造遮阴,重新设计外摆位与遮阴树种位置。同时,利用缝隙户外空间成为社区休闲茶座,鼓励居民对改造后的街心花园进行活动,提升居民的认同与支持。

配置丰富多元的业态,通过品牌升级和比例控制来达到商居共融。首先,对兴盛路街道两侧业态进行定向优化:根据三大分区,在重要的街角布置符合业态的主力店,禁止布置餐饮或酒吧;分段设计,结合周边物业特征明确功能主题定位,每段均通过主力店节点串联,带动人流互动;控制餐饮酒吧比重并对品牌进行升级,引主力商家进驻。其次,针对功能需求进行定向招商,形成集现代活力,健康生活,艺术交流于一体,强调体验化、个性化、生活化的消费业态。最后,进行管理机制创新:政府建立兴盛路综合管理公约;成立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让周边居民、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到日常管理;举办各类活动来提升商业街知名度和影响力。

4.2释放共享交流空间

整合零散空间,塑造口袋公园以带动街区活力。以6个商办组团以及文化特区为分割,整合各地块内的户外空间,即用地红线内的“边角料空间”,依照空间形态配合植栽、公共艺术、街道家具等手段提升场所品质,打造环境优质的公共空间,鼓励定期举办活动、展览,新增交流休憩场所,带动街区活力。

引园入室,打造室内外一体功能复合的POPS空间。针对花城广场区域内的地标性东西南北四塔(即越秀金融中心、珠江城、国金中心,以及周大福中心)、四大公建、商业综合体等具有影响力的建筑,整并楼宇的底层空间、半户外过度空间,以及户外广场,打造室内外一体的综合POPS,结合周边环境引入咖啡馆、艺廊等商业功能,配置相应景观、街道家具,以每日7am-11pm的原则对外开放。

4.3打造世界级CBD文化水岸

创造连续可达的水岸空间,丰富趣味性与艺术性。使水岸空间与周边绿地景观共融,加强人行交通联通及视线可达性。并增设公益设施和城市家具配套,丰富滨水绿化风貌与艺术观赏性。主要策略包括:1. 展示城市景观风貌和容纳市民休闲活动并重,兼顾景观性与实用性2. 考虑各个年龄段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提升活动的体验3. 增加沿线绿地的可进入性,避免植物绿化成为活动的障碍4. 与沿线绿地、滨水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串联绿地及利用建筑退界形成的街边广场,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

借力、强化文化设施资源至水岸与海心沙,营造更具活力的场所感。整合海心沙、大剧院、省博馆、少年宫等标志性设施,成为营造社区认同感的核心。将建筑前广场与中轴整合考虑,形成可以承担多种活动类型的文化特区门户广场。提升公建室内外的联系性,为公共建筑首层注入消费休闲与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功能,打造综合性的场所地标,成为市民活动场。

4.4增强五感环境体验

营造多层次多样空间,创造多元五感环境体验。目标是创造清晰鲜明的主题分区:在北区营造城市野趣感的蝴蝶湿地,在中区营造都会休闲感的阳光草坪,在南区营造都会时尚感的城市森林,在文化特区营造节日庆典感的星光广场。在北区,由于规划限高较高,结合植载与水体的布局优化,烘托对比强烈的天际线,创造震撼的视觉体验。另外以湿地为前景,搭配彩色树种,烘托广州塔和中轴线富有层次感的丰富面貌。中区为中高层办公楼群,配合开阔草坪的设计,创造从中间到两侧逐渐升高的天际线变化。并以草坪为前景,强化广州塔的地标形象感。对于南区,由于塔、西塔是该区域内最高的地标建筑,故配合森林的植载搭配,强化竖向的空间感受。同时以密林为前景,强化广州塔的地标形象感。在文化特区则打造光艺术文化广场和珠江门户,以水景及光艺术广场为前景,呼应广场塔晚间的璀璨灯光变化,形成缤纷、动感的视觉体验。


5、结语

本次研究工作综合利用了国际一流CBD案例材料,以国外经验的借鉴为主要思路,重构我国CBD人性化提升的逻辑,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社区基层治理组织、管理机制等国情的提升路径,并应用于广州天河CBD人性化品质提升,针对兴盛绿街、中轴线改造、珠江水岸和花城广场等重要空间提出了营造友善步行环境、释放共享交流空间、打造世界级文化水岸和增强五感环境体验等措施,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