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教育下的生活语文随班就读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2

关于特殊教育下的生活语文随班就读模式探讨

王梅凤   刘红卫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辅读学校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辅读学校 261041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模式的不断多元化,在对特殊儿童的针对性特殊教育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人士所重视。而如何保证特殊儿童学习质量则一直以来都是随班就读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够保障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普通学生中,综合培养特殊儿童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都是我们进行特殊教育实践工作中老师们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特殊教育;生活语文;随班就读

前言:

教育对于每一位学生和儿童来说都是平等的,在现如今的社会中,“随班就读”模式已经是一项保证我国特殊儿童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重要保障。这些具有一些身体或者智力障碍的儿童也可以通过随班就读这一特殊模式,和普通学生一同和谐的生活。特殊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不足,学生与教学的节奏严重不合等问题,导致特殊儿童未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教师未能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从而导致特殊学生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使生活语文中的生活化的要求沦为空谈,因此,下面笔者就将从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时,如何保障生活语文的实用性,对特殊儿童进行生活语文教学进行探究。

  1. 创设教学条件,帮助特殊儿童融入教学

特殊儿童,尤其是在智力功能具有障碍的同学往往在进行生活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与其他学生较为明显的学习能力上的差距,这些儿童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往往无法融入到班级团体之中,甚至由于教师的不作为而导致被其他学生歧视,而不能起到教育帮助其健全人格的功能,因此,在生活语文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充分地结合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在学习生活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学生共同结合为班集体,帮助其在收获实用性的生活语文的同时,建立正确的自尊和健全的人格和三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这一具有权威性的身份,引导学生对特殊儿童有着正确并且健康的认识,做到正常交往不歧视的交往态度。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生活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特殊儿童,带领学生一同观看帮助残疾人等相关的电影,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对残疾儿童的对待和认识,在电影看完之后,帮助每一位学生对此进行文章写作,帮助每一位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特殊儿童。保障特殊儿童能够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

  1. 情景化教学,帮助特殊儿童融入教学情境

特殊少年孩子的生活常识以及其生活体验都比较匮乏,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要以其理论为基础和依据,通过系统的学习方式来丰富和完善特殊少年孩子较为敏锐而又具有感性的日常生活内容,为其学生的成长打下基础。将教学的知识与生活情境的想象和课堂创设巧妙地融入到了一起,把课本上所讲述的各类课文内容直接转变成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很清楚地看得见、摸不着的虚构真实生活情境和场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语文知识,贴近社会生活,适应时代的节奏。如果语文课堂气氛很活跃,那么学生自己参与到动手的积极性也将高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情境化仿真,教师们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让每个学生在各位老师的配合和努力下,积极地学习掌握相应的语文课程,共同成长。教师通过合理的设置课文背景,不仅可以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运用语文知识去探究问题、提出疑惑、知道存在的问题解决、获取语文深厚的知识和书写技术。在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教育情景式的教学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启发了学生,激励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使特殊类型的学生借助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与特殊学生的真正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手段去创设意象。比如讲述教学《秋天的图画》这篇数学课文的同时,教师可以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灯”这个名字,可以考虑让每位学生给这个名字做出组词、造句,学生所讲的每一个字词和句子都必须是我们在其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例如,灯光、彩色照明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把作文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方法去创设意境。

  1. 游戏化环节,激发特殊儿童学习热情

特殊类型儿童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普遍很差,对他们而言,游戏也就是自我学习,游戏也就是课堂教学,游戏也就是生活,游戏也就是社会。为了有效地帮助这些年级的学生掌握所需要的知识,理解所需要的知识、巩固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在下一段时间里就应该通过结合自己在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大家进行一些新颖、有趣和多样化的游戏,这样才能够大大提升中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质量。特殊类型的学生在识字时比较困难,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这些文章。

我们中国小学生的天性也就是喜欢爱玩,特殊儿童也无一例外,很多时候,传统的教育方法都是远远超过了游戏式教学。老师们在充分立足特殊儿童学生的整体身心素质特点之后,在识字教学中更加有心地将游戏教学与识字课堂的教学嘉融会地结合在一起,在游戏中引领学生逐步地记忆和理解相关英文汉字的书写方式以及意思。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帮汉字找朋友”的小谜题游戏,教师把近期在课文中学过的几个汉字中经常会出现的偏旁进行随机地拆分,分别把它们写在不同纸片之上,然后打乱让每位学生随机抽取,并且把自己抽到的两张汉字偏旁的部首都进行了组合辨认识别而形成的一张汉字。除了要进行一次个人的考察外,还要做到分组参加竞争。像“木”和“支”共同组成“枝”等。给予汉字游戏知识识别次数多的学生以表扬。像这样的运用汉字识别游戏去记忆一些汉字中经常会出现的偏旁或者部首,能够在汉字识别过程中对每一个汉字所组成的规律以及其相通性等因素进行准确的记忆。

  1. 丰富的实践,帮助学生学用结合

丰富多彩的生命和精神素材为特殊类型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料和源泉,教师需要充分地捕捉那些真实生命和精神的剪影,把这些生命和精神成为我们学生自主掌握语文的推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和实践中,从思维到行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都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实践,贴近生活,面对社会。比如我们带领一些学生打包饺子、种植树、绘画、学唱歌等,都是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贴近生活,使他们获得锻炼,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增强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和适应。

老师还建议可以适时组织全班幼儿一起进行适合家庭学生主题的阅读活动--《家中一角》,让特殊的家庭学生可以尝试对他说一说述讲家中的各种情境,然后再在家庭课堂上对他进行自我介绍。其中曾经听过有这样一位大四的大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向我讲述时他就是这么简单地向我介绍的:“电视柜上的电视和经常播放的电视节目是我和爸爸的最爱,我们都有各自喜欢的电视节目,电视旁边还设置了一个小猪储蓄钱罐,是去年家里最喜欢我的妈妈送给我的。而且小猪下面还附着一个美丽的垫子,它是由奶奶亲自缝制。”在这名学生同学对此进行详细介绍了并解说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从这些书本中挑选出其中的几个尚未完全掌握或者没有真正学习过的经典单词“电视、存钱罐、垫子”等,通过与现实事物内容进行类比对照看起来可以加强学生记忆并且可以结合事物联系一下现实的生活情境,学生更加的希望自己以后能够进一步理解加深对这些经典单词的整体感受和深刻印象。

总结:

教师只有不断地发现和挖掘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点和闪光灯,不断地融入人类日常生活的因素,采用丰富多变、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与特殊儿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实际密切地结合,才能够真正促进使特殊儿童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

参考文献:

[1]冯瑾1.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 (012):P.247-247.

[2]陈香.随班就读让智弱儿童感受精彩语文课堂[J].考试周刊,2019,(69):30.

[3]张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生活化教学[J].神州,20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