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问题化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小学高年级语文问题化教学策略研究

鄢丽

贵州省普定县第七小学 5621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和实施,为了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的形式,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语文学习体验,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借助问题化教学方式,明确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在具有目的性学习之中进行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效果。本文分析研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之下,如何通过创设问题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教学;实施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与文化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小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之下对自身未来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尽可能帮助学生在高年级语文学习之下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以此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提升学习效率,便需要语文教师应开展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体性。而借助问题化教学策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语文课程学习之中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借助问题化教学,不单单能够为学生带来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指引,还使得学生在问题分析和解决之下发散性思维得到良好培养,从而锻炼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问题教学实施的意义

1.营造趣味学习氛围。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化教学环境,能够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发展特点,从而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在语文课程之中问题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视野得到拓展,并且帮助学生储备大量的语文知识,为需要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当然学好语文课程不单单能够使得小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发展,还能够在其他课程学习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问题化教学能够在设计和实施之中通过营造趣味性和生动性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热情得到充分调动,积极配合教师在课堂开展的相关问题任务,在师生互动之中得以将问题解决,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2.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改革之中,问题化教学的设计与引入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借助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和主动性学习,并且使得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和分析,合理化理解语文知识中包含的基本原理。本身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广泛,在不同主题教学之中思想表达内容也不相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究和分析教师布置任务问题之时,应尽可能根据个性化特点实施针对性分析,充分发挥每一个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得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加强。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问题化教学方法

1.营造合作氛围

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理论传授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主动权重新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之中有效彰显主体性地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问题化教学模式之中,便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分析之下引入合理的合作交流与合作沟通方式,营造合作学习氛围,适当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之下开展对问题的多元化探讨,使得思想在合作学习之下得到有效碰撞,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基础。

比如,在讲授《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对整首诗的朗读,然后设置相应的合作探究任务,如诗人写作的背景、古诗的含义等,要求学生基于小组合作进行对这些任务的解决。在组员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后,小组长可以进行总结,形成最终答案。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长汇报本小组的任务讨论成果。这样一来,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氛围便可以得到极大的活跃,同时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2.创设问题化情境

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下,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和功能,严重限制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挖掘。所以为了极大化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充分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之上,鼓励学生提出自身存在的学习疑问,发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看法,以此在教师创设的问题化情境之中提升小学生语文问题分析和理解能力。当然语文教师也需要在日常问题教学情境之中积极主动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进行语文知识的深层次挖掘,强化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水平。

例如,在《白杨》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直”字提出问题,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问题可以是这样的“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用‘直字呢,如果我们把它换成其他的字行吗?”然后学生便带着问题开始了阅读,在阅读结束后,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大家得出了答案:不可以将“直”换成其他的字,因为通过“直”字可以更好地突出白杨树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进行提问:爸爸只是简单地向孩子們介绍白杨树吗?学生:不是,爸爸是在表达自己的心……通过与文本语言的结合,从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3.予以鼓励评价,借问带学

在小学生日常学习阶段中,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这是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不敢在课堂中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出现了害羞、恐惧的心理。所以语文教师为了积极开展问题化教学策略,便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之中进行问题的提问与回答,在一问一答之中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能够在日常课堂学习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升对语文内容的个性化理解水平。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问题化教学形式之中,为了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重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能力的发展价值,需要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差异化特点,使得问题化情境能够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好的氛围。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从而开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刘萍.基于问题学习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2018:7.

2.刘红.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2017:4.

3.陈月琴.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