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生态防治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白蚁生态防治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陈敬道

贵港市白蚁防治所 广西 贵港 5371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白蚁生态防治研究的现实意义,其次分析了白蚁的生态防治现状,最后探讨了白蚁生态防治技术的展望,以期能够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长足稳定发展,降低白蚁对农作物的危害。

关键词:白蚁;生态防治;研究进展



前言:白蚁属于节肢动物门,也被称为虫尉,类似于蚂蚁营社会性生物,白蚁的社会阶段共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蚁后、蚁王、兵蚁、工蚁。在蚁类中蚂蚁与白蚁虽然都是蚁,但白蚁的社会体系与蚂蚁完全不同,蚂蚁是较为高级的全变态昆虫,而白蚁则是低级的半变态昆虫。白蚁通常以木纤维作为主要食物,木材所制成的衣服、纸张都会受到白蚁的蛀蚀。所以,本文将针对白蚁生态防治技术展开更深层次的分析。

1白蚁生态防治研究的现实意义

白蚁具备危害隐蔽、生存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在我国分布范围广阔,已经被列为全球五大害虫之一。在白蚁灭治方面,通常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因为此种方法使用时间过长,化学药剂较为单一,白蚁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通过研究白蚁生态防治技术,具有以下作用:第一,减少白蚁对农作物的危害。通常来讲,白蚁对我国的经济作物危害较大,例如,台湾家白蚁与黄翅大白蚁等。通过合理运用生态防治技术,对白蚁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提升经济农作物的产量。第二,减少对房屋的破坏。白蚁对房屋建筑工程影响较大,尤其是砖木结构的工程建筑,因为白蚁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能够直接隐藏于木结构当中,破坏房屋建筑的承重结构,导致房屋出现突然倒塌现象。加强对白蚁的生态防治力度,能够减少经济损失,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白蚁的生态防治现状分析

2.1利用昆虫病原线虫有效防治白蚁

针对林木黑翅土白蚁,运用斯式线虫属与异小杆属品系来控制,能够取得较好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对白蚁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线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防治白蚁生物型杀虫剂。美国农业部门经过林业试验得知,在野外试验的过程当中,新线虫对野外白蚁群体几乎起到任何防治效果,故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加大野外测试研究力度。

2.2利用病原微生物有效防治白蚁

现阶段,利用病原微生物进行白蚁防治,仍然处于试验环节,常用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真菌与细菌。在试验过程当中,研究人员通过将地栖欧美散白蚁与美国散白蚁种群直接暴露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内毒素与芽胞混合物当中,历时6d,白蚁死亡率超过95.0%。但是,在野外环境下,细菌对白蚁种群的控制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证实。在试验当中,真菌黄曲霉与白僵菌等等,对白蚁起到良好防治效果。

2.3利用植物提取物来防治白蚁

通过提取细辛植物当中的细辛粉,对黄胸散白蚁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北细辛醇提取物,对栖北散白蚁具有较好的触杀作用,而细辛挥发油对白蚁具备良好的趋避作用。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提取罗汉松木粉,能够有效毒杀白蚁。提取山苍子叶与樟树叶内部液体,对白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油桐提取物能够抑制东方地下白蚁活性。植物提取物属于天然的生物杀虫剂,因为其对周围生态环境比较友好,容易降解,残留量比较少,将其应用到白蚁防治当中,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生态防治效果,而且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起到良好保护作用。

2.4利用中草药来防治白蚁

我国种植中草药的历史比较悠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得知,大部分的中草药具备较为突出的杀虫作用,大量的杀虫植物活性物质被应用到白蚁生态防治当中。在民间,雷公藤与烟草等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利用蔓陀萝与醉鱼草等野生植物,制作成烟剂,对黑翅土白蚁起到良好的熏杀作用。

2.5利用抗生素来防治白蚁

在我国,利用抗生素来防治白蚁较为常见,通过利用细菌与真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对白蚁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抗生素的有效利用,能够取得较好的白蚁防治效果,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阿维菌素,能够有效触杀白蚁。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得知,浓度为25.0mg/L的毒杀处理液,通过对白蚁进行接触处理,经过24h之后,白蚁死亡率能够达到100.0%。

2.6利用植物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白蚁

研究人员从长春花当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产生的波胺碱与黑麦草碱物质,对白蚁具有较好的杀伤作用,而且对脊椎动物不会产生任何毒性。通过筛选出大戟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内生菌B6具备良好的驱杀青虫作用,将发酵液进行科学处理,菜青虫的死亡率能够达到60.35%。植物内生菌,对害虫具备良好的防治效果,其应用开发价值显著,所以,研究人员可以在植物中筛选出可以防治白蚁的内生菌。

2.7生物制剂自身制约分析

和化学制剂相比较来讲,生物制剂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特别容易发生分解。例如,利用阿维菌素来防治白蚁,如果防治时间不合理,经过3h左右,阿维菌素容易被光解,也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绿僵菌会产生具备良好杀虫活动的毒素,结合研究人员对绿僵菌毒素研究进展得知,绿僵菌低分子量毒素,受外界温度、光照与pH值影响特别大。与低分子速度不同,高分子蛋白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显著,在野外土壤中表现较差。此外,在黑暗条件之下,真菌致病性虽然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是,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之下,绿僵菌产孢量不断下降,使得白蚁的防治效果显著下降。

3白蚁的生态防治技术展望

如果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进行白蚁防治,会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生态防治方法的合理运用,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任何污染,而且保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良好调控。因为无需使用化学农药,能够减轻生态系统压力。虽然白蚁生态防治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成分高、操作难度大等。由于白蚁的生物学特殊性,蚁巢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对真菌物质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影响最终的防治效果。为了保证白蚁生态防治技术得到更好运用,研究人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制定更加完善的试验方案。当前的室内试验只能够单纯反映出生物制剂部分作用,怎样才能够减少实验室与野外试验之间的差异,将会是研究人员面对的核心问题。由于每种生物制剂特性不同,研究人员要根据白蚁习性,包括其生存环境,对原有的试验方案进行优化,进而减少错误试验数据的出现。第二,加大微观研究力度。由于生物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原有的试验技术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研究需求,最近几年以来,关于白蚁分子生物学研究兴起,结合转基因阴沟肠杆菌试验结果得知,此类菌株可以在白蚁的肠道当中生存11周,而且能够建立较为稳定的群落体,而转基因技术,则能够提升菌株存活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针对白蚁生态防治技术现状与展望的研究,可以在防治过程中,采用植物内的代谢产物及内生菌、抗生素、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病原微生物以及昆虫病原线虫等技术对白蚁实施防治,以此来使白蚁的生态防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汪野.浅谈木结构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技术与策略——以徽州古建筑为例[J].建筑,2019(11):79-80.

[2]刘炜,杨晓凤,刘行,尹全,毛建霏,张义蓉,陈敏,陈龙飞.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6种白蚁防治农药的残留量[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9,25(02):184-186.

[3]张亮,曾小虎,徐鹏,陈尚海.10%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土壤和木材处理防治白蚁田间药效评价[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9,25(01):77-80.

[4]熊强,李为众,童严严,朱彬彬,高勇勇,李大波.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24(03):288-291.

[5]刘灏.再论文物建筑防虫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南阳武侯祠古建筑白蚁防治工作为例[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8,10(03):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