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乡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乡规划设计

‬王瑞珂 鲍小南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2

摘要: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设计,表示依托生态理念重新进行城市与乡村的规划设计,使其环境可持续性得到提升。当前,水资源、大气及土壤方面存在严重困扰人们生活的问题,健康隐患十分严峻,倘若无法将此类问题妥善解决,必然会影响后续发展。资源利用率问题对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市场供需协调难度颇高,倘若规划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那么相关工作效率必然能得到提升,而这也着重突出了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设计

1 城乡规划设计的概念

城乡规划就是将社会经济得到全方位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作为前提条件,把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作为目的,覆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得到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同时各级政府将其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以及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重要根据,具备公共政策的属性。在城乡经济发展中规划设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很好的保障城乡经济发展有据可依,并且城乡规划设计的效果对城乡发展的具体情况有直接影响,所以要对城乡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这样能够很好的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也能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此必须确保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没有联系实际运用

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的运用,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思维发散,所以结合实际考虑就是,在生态环境运用中能够因地制宜,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但目前的建筑设计与生态的融合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这种观念本质上是因为没有对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在建筑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另一方面是理论运用过于死板,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导致设计结果无法达到预期。

2.2 现代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的科学技术都被应用在建筑设计中,而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也需要增加更多的现代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建筑的节能工作,还可以提高城乡建筑的资源利用率。尽管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成熟到一定阶段,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还较为落后,在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中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化技术,这也就导致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的现代化水平不高。

3 城乡规划设计要点

3.1 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生态建筑设计

在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设计中,只有将生态建筑的设计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才可以更好的推進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牢牢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深入研究生态建筑设计的现状与以往发展经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努力学习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使理论能够具体的指导实践,最终实现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设计科学发展。

3.2 融入多种元素,体现时代感

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理念中,基本是规划、设计城乡的具体发展,多以简单的发展示意图为主。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不但需要将硬件方面的发展考虑在内,同时也需要融入更多的元素,如城乡规划设计中需要对城乡人口发展情况予以密切关注,将足够的土地预留给可能出现的人口增长地区,并且合理疏导人口密集区域,还需对地区经济发展予以考虑,特别是特色经济发展情况。规划设计时,除了需将足够的硬性保障提供给经济发展外,还需合理设计、准确判断城乡之间的道路连接和未来发展趋势,立足于长远目光考虑问题,将规划设计“出台便过时”等情况最大限度规避。

3.3 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对环境的塑造,通过对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人们在该环境中生活时往往会产生更为舒适、愉悦的心情,尤其是在现今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更是需要该种环境的营造,起到舒适人们身心的作用。

4 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乡规划设计

4.1 维护生态平衡

维护生态平衡,是生态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灵活运用,实现对太阳光的高效利用,使太阳光更好地进入室内。如,可以使光线照射在中庭,再根据反射原理,使光线可以进入室内。同时,绿化也是城乡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生态建筑设计中,可以采取建设绿色屋顶、绿色屋面的方法,来增加绿化面积,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提高。

4.2 推广利用新技术和节约资源

目前来说,资源消耗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建筑领域。若想推动生态建筑持续化发展,实现生态建设理念,积极推广新材料以及新技术,促使环保理念的实现,实现对建设经济成本的有效节约。例如,推广利用现代化轻薄建筑材料替代砖石,进而减少建筑的重量,实现对经济成本的节约。现阶段,建筑领域新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比如混凝土和泡沫铝等,实现了建筑材料的循环应用,有效节约了自然资源,并且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基于生态理念,同时融合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生态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缓解当前资源紧缺的困境。生态建筑设计实践中,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比如生物能和地热能以及风能等,以此减少新兴能源技术,实现对投资成本的集约。采用的太阳能技术,借助集热板装置,实现对太阳能的收集,同时使用蓄热设备和风扇以及空气导管等,构建相对完整的能量转换系统,实现对太阳能的收集和转化,使其成为热能,进而减少人力成本。

4.3 健全空间规划体系

在进行城乡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但要正确指引乡村地区开展建设方案,将乡村地区渐渐收归到城乡管理的范畴之中,而且还要不断地增强城市的规划方案设计,特别是对城市周围的零散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中村的生态环境规划,可以采取利用城乡统筹规划的方式,有效将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与生态化的科学建设整合起来。另外,还要不断优化改进我国的整体空间体系,由于不同类型的规划计划都有着不一样的特征,并且彼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矛盾,对此,应当加大力度去配合并结合不同种类的城乡规划设计方案,从而使城市的空间规划体积逐步趋向于统一,使其未来城市的发展可以有序地展开,以便为之后的城市治理和城市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便利条件。

4.4 增强生态建筑的调节能力

居民与周围环境的有点连接是生态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建筑物在不断的使用和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此来增加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加强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不仅要在建筑外部做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在建筑内部也需要保证布局的合理性,注重生态建筑的内部采光问题及其绿色植被的放置,调节室内的空气和空气湿度,充分优化内部环境,使其和外部环境相融合,给人们提供整体舒适的环境,进而提升生态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

5 结语

我国目前面临着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的问题。这令我国公民的健康生活严重受到威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仅有环境污染问题,我国资源的利用率问题也常困扰着社会主义建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但是尚未解决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问题,只有开展生态理念的城乡规划建设,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刚刚.浅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J].民营科技,2018(12):239.

[2]郑杰.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8(10):31-32.

[3]黑玉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