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组活动,提升中高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5
/ 3

依托小组活动 ,提升中高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郑俞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第二小学 311256

内容摘要】近年来,学生主体地位的日趋凸显,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数学课堂中,学生却因“性格、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其数学语言表达,阻碍了数学思维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剖析原因,依托小组活动,并通过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努力来提升中高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小组活动 数学 语言表达 提升


近年来,学生主体地位的日趋凸显,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学生在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数学课堂上更需要学生用专业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得他人听得清楚。

一、 分析现状,剖析“小洞”原因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表达时“有口说不出”或者“问而不答”、“词不达意”、“啰嗦”等现象,而且越到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他们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话语也就越来越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堂理念是相违背的。

分析这些现状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形成:

1.不敢“说”——性格问题

性格外向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渐渐地会越“说”越好,而内向的孩子,却因过重的“心理包袱”——“我说错了,别人会会笑我”而选择在课堂上默默无闻,有时即便被老师叫起来回答也是低声细语、支支吾吾的。

2.不会“说”——学习能力问题

班级中有的学生记忆力不佳、模仿力不强、理解力偏弱、抽象逻辑思维力缺乏,思维不够发散……这些不足与他们某方面的学习能力欠缺相关,他们无法将想法转化成数学语言中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符号语言一种来表达。因不会“说”而少“说”,少“说”而更“说”不好,他们被困于数学语言表达的恶性循环中。

3.“说”不好——学习习惯问题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不难发现,班级中有些学生很聪明,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达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与个人的不良习惯(例如静不下心来记忆、模仿、倾听,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等)有间接联系,尤其是在叙述数学概念时语言的表达精准度上、作图规范程度上等更受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因素造成的语言“小洞”(指影响其数学语言表达的因素),在小学阶段还是可以补救的。小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在讨论的活动中,通过互补、互助形式更广泛地使用数学语言,从而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 立足实况,组建“补洞”小组

(一) 依据“洞情”,组建小组

结合平时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学生个人交流中的反应以及其他学生对其的评价,通过观察与总结,初步确定影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小洞”:每个学生存在的语言“小洞”可能有多个,不能简单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单一项而确定“洞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存在学习习惯不佳、没有耐心倾听等方面的 “小洞”,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倾听、模仿等方面也可“补”其他成员这方面的“小洞”。因此,笔者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洞情”重新调整位置,组建一种组内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互补式小组。

(二)服务“补洞”,明确分工

学生的各种“小洞”具体表现在数学语言表达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描述时语言不够数学化、不善于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不敢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无法将数学题目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或图形和符号、小组讨论时不耐心倾听等。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补洞”,笔者对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例如:性格内向但有责任心的同学可安排维持组内讨论时的纪律,数学学习能力突出的同学可安排指导组员规范化的语言表达等。

三、师生合力,实施“补洞”计划

学生要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多“说”,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并具体分配到小组,给小组成员“语言表达”提供锻炼机会;同时学生自身也要利用好小组活动的机会,扎实“补洞”。

(一)教师方面:

1.布置特别任务,有效“补洞”

中高年级学生虽没有低段孩子那么爱表现自我,但希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却是只增不长的,他们也希望展示自我独特的一面。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需求,布置特别任务以有针对性地“补洞”。

1)任务个性化,刺激“补洞”热情

随着知识的增多,中高年级的数学题目很多都可以一题多解,这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独特一面、彰显个性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需求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提供给学生挑战性的任务。鉴于此,笔者在设计一些个性化任务时,允许学生以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如借助示意图分析题意、准备学具展示思考过程。

6077fc899e054_html_6c266d72f45a4eb5.png

6077fc899e054_html_83198c294fb0ddbb.png


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本第90页第8题改编

一个长方形框,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


温馨小提示: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解决,可以画一画,动手做一做

呈现形式:

文字描述

作图展示

制作实物演示

借助可测量道具

以文字语言描述原理。

例如:拉一拉之后变矮了,也就是高变短了,因为面积=底×高,所以面积变小了。而周长永远是这几条边,所以不变。






先作图再讲解。

例如:画一条高。

6077fc899e054_html_a7ed287d6e58b32c.png


结合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然后实物演示。

例如:

6077fc899e054_html_88d88ab81d3b8b91.jpg


6077fc899e054_html_ef128ef35c0768ac.jpg

6077fc899e054_html_c16b2ff63d84e05c.jpg



用自己喜欢的学具将制作图形后放在可测量的道具上。

例如:

6077fc899e054_html_1f8111e5361c0e60.jpg




2)任务梯度化,分层次“补洞”

针对学生不同类型的“小洞”可以呈现梯度式的任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有把握的题目进行讲解,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某方面有“小洞”的学生在倾听过程中也得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新知后,教师设计了如下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里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环节)

要求:小组内学生通过互帮互助一起完成前一项任务后,再完成下一个任务。

任 务 类 型

具 体 任 务

“补 洞”类型

按部就班”型

(难度低)

利用面积公式,计算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和组员交流你的想法。

6077fc899e054_html_b78ce11f7d54bd9e.jpg

用词不规范,公式不熟练,声音太轻

灵活应用”型

(难度较高)

能用学过的知识求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6077fc899e054_html_f1a67396e670ad2.png

语言不精确、用词不规范,语言组织不符合逻辑

大胆创新”型

(难度高)

设计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4米,高是2米。(尽量画得与别人不一样)

6077fc899e054_html_e456707254b38db.png

缺乏想象力,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任务开放化,提供“补洞”机会

笔者还安排每单元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选择题材进行展示,比如数学故事、数学文化、数学趣味题等,提供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

2. 规范数学语言,适时“补洞”

无论是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还是在回答问题、展示交流时,若学生出现语言表达不当之处,教师应及时规范,引导小组成员帮忙或者自己解说,适时“补洞”。例如:在讨论6077fc899e054_html_c4ee35c8c8287ad0.gif6077fc899e054_html_e2e04cf3a63ce86b.gif 大小时,学生说因为8÷2=4,12÷3=4,所以这两个分数大小相同,这时,教师补充:“有不同想法吗?”,其他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这说得不够规范,我觉得应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6077fc899e054_html_c4ee35c8c8287ad0.gif =6077fc899e054_html_eaad0d6b5a2b1f1a.gif ,6077fc899e054_html_e2e04cf3a63ce86b.gif =6077fc899e054_html_eaad0d6b5a2b1f1a.gif ,所以它们大小相同。”教室里的同学立马自动给他送去了掌声。

3. 注重评价,完善“补洞”

对于学生在“补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合适评价,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评价时,既要重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等,也要重视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在小组合作中是否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方法进行解决,同时还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不仅仅是语言评价,还包括体态语言,比如眼神的肯定、脸部微笑的表情以及行为上的示意等,争取让更多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二)学生方面:

1. 预补——“活动”前“补一补”

为了更好开展“补洞”活动,提高活动效率,学生需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做好准备工作,即针对自己的“小洞”在小组活动前补一补。这个主要适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组员应对一节课或者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对梳理的知识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叙述、思维导图等都可以)。这样,每个组员在小组活动时就可以更有自信地表达见解,同时对于自己“小洞”有疑问之处做好梳理以备在小组活动时向组内其他成员寻求帮助以讨论更好的“补洞”方法;另外,每一单元结束后的“展示课”,小组成员可以将要在展示课上展示的内容(数学故事、数学文化等)在小组内先进行排练,在“展示活动”前“补一补”。

2. 实补——“活动”中“补一补”

小组活动时是学生“补洞”的重要环节,在活动时每位学生应明确自己存在的语言“小洞”并借此机会进行“补洞”。

出示题目:

1、选择下面的玻璃组成一个鱼缸,

6077fc899e054_html_d0394e2f88484ef.png







2、出示题目:根据这个鱼缸,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镜头1:“活动”时,组员1:“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大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是一样的,所以①和② 作为鱼缸的前后面,③ 和④作为鱼缸的左右面,还有一个底面应该根据……”,言语断断续续,不清不楚,此时,组员2直接展示了在“活动”前拼接好的“鱼缸”,并标注好各长度,形象直观地呈现了要求中的“鱼缸”,其他组员见了立马明白。很显然,此题中,直观的图形语言胜于文字语言,刚才言语断断续续的学生也明确了“当用文字语言描述不清时可以借助图形语言来呈现”,在活动中弥补了自己的“洞”。

镜头2:提 “数学问题”这个环节是比较丰富有意义的,笔者将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提出的问题,经过小组活动补洞后,和“汇报”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罗列:

小组“交流”时的数学问题

小组“汇报”时的数学问题

补洞”类型

需要准备多长的钢条?

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钢条?

用词精准度

这个鱼缸在地上有多大?

这个鱼缸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用词规范化

这个鱼缸一共用去了多少玻璃?

这个鱼缸一共用去了多少玻璃?

声音响亮、自信度

是否能装下60L的水?

1、是否能装下60L的水?若能,水的高度是多少?

2、能装72L水吗?

思维发散性

3. 后补——“活动”后“补一补”

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每个人应及时梳理好“自补”和“他补”情况以查漏补缺,反思自己在小组活动前是否认真“预补”,在小组活动时自己的“洞”是否得到“实补”,如果补得不理想,应想想该采取一些工作进行补救,如有叙述数学概念时语言不够规范的应在课后多熟记、讲解题目话语啰嗦的可再精简一些等。


数学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过程需要依靠数学语言来呈现,它表达的好坏直接显示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提升中高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积极示范引导,着眼于学生的长远,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秀坤.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搞笑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2014.

[3]吴美卿.浅谈培养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6.

[4]丁敏英.“小组合作、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