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2
/ 2

浅析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世长

中垦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摘 要] 近年来,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服务实体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融资租赁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融资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融资租赁;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融资租赁是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跨领域、跨部门的交叉行业,也是将融资与融物结合起来的一种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的出现解决了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促进商品流通、升级产业结构、更新设备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推动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

我国融资租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成立的之初前二十年,发展一直缓慢,直到 2004 年开始试点内资融资租赁和2007年开始发展金融租赁公司,才逐渐进入行业加速发展期。按照监管的不同,我国融资租赁可分为金融租赁公司、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三类。这三类企业的差别主要集中于审批部门、企业性质、监管力度以及业务范围等方面。在属性上,金融租赁公司属于金融机构,多由银行发起成立,监管较为严格。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属于工商企业,非金融机构,习惯上所说的商业融资租赁公司是指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在融资租赁业中是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监管力度较小的,因而相对其他两类融资租赁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也比较大。

监管政策:

金融租赁公司监管部门是中国银保监会。商业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管部门原属商务部,2018年5月,商务部将融资租赁业相关的业务经营和监管职责划给了中国银保监会。2020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针对商业融资公司制定了《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从监管来看,我国融资租赁业逐渐由多头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在具体的监管指标上,商业租赁公司也逐步向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模式靠拢。未来一定时间内,融资租赁行业的强监管已成趋势。

企业数量:

近日,由中国租赁联盟、联合租赁研发中心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组织编写的《2020年中国租赁业发展报告》。据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约为12156家,较上年底的12130家增加了26家,增长了0.21%,其中:金融租赁公司:共计71家,内资租赁公司:共计414家,外资租赁公司:共计11671家。

从数量上看,金融租赁公司最少,占整个行业的0.58%,外资租赁公司最多,占整个行业数量96.01%,内资租赁公司占整个行业数量为3.41%。在市场上,虽然注册成立的融资租赁公司较多,但“空壳”、“失联”的企业数量较多。2020年6月,银保监会曾称,融资租赁行业“空壳”“失联”企业数量较多,约72%的融资租赁公司处于空壳、停业状态,部分公司经营偏离主业,给行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业务总量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65040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底的66540亿元减少约1500亿元,比上年下降2.3%。从业务量分布来看,2019年末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和外商租赁三类租赁公司租赁合同余额占比分别为37.62%、31.27%和31.11%。

整体来看,融资租赁公司竞争格局呈现出金融租赁公司主体数量少但业务体量较大、外商租赁公司主体数量和业务量占比明显不匹配的特点。另一方面,融资租赁公司发展极不平衡,业务高度集中在金融租赁和居行业头部的商业租赁公司上。一般的商业租赁公司行业地位不高,且业务同质化较严重。

发展空间:

2020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渗透率为12.53%,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但仍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2013年到2020年,融资租赁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4.81%增长到12.53%。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融资租赁行业的市场渗透率大约在15%-30%之间,因此,对照国际发达租赁市场,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融资租赁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1业务模式单一,业务集中度高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务模式以售后回租业务为主(占比超过80%),直接租赁、转租赁等体现租赁业特色的业务占比较低,同时产品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业务同质化问题突出。从业务形式上,融资租赁业务摆脱不了类信贷的影子。

在业务结构方面,融资租赁的客户类别集中于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垄断经营行业等,缺乏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植。行业层面,集中于航空、航运行业、能源城建、大型装备、医疗和教育、公共服务等。一些融资租赁企业拓展业务,偏向于大型企业,并且高度集中于少数特定行业甚至是几个大型项目中,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过度依靠价格手段,同时租赁物也存在重复租赁情况。

发展对策:融资租赁公司应向专业化转型,积极拓展多样化行业、优化客户结构。融资租赁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细分租赁市场,找准市场定位,深入对某一行业或领域的研究,业务在“做精、做专”上下功夫,业务方案设计应体现差异化和精准化。融资租赁公司还应积极发展各种融资租赁业务,促进租赁方式多样化。除售后回租外,融资租赁公司应加强直接租赁、转租赁、杠杆租赁等多种租赁模式,加强经营性租赁,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综合性功能。

2.2风险控制和化解的能力不足

我国融资租赁在风险管理方面借用了银行信贷管理体系,在评判风险过程中,注重的是承租人的综合实力以及担保措施的设计,而对于租赁物价值及其所能产生的收益却疏于分析。风险控制手段多是通过担保措施的设计和保证金、手续费的收取来缓释项目风险。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重前期的投资,轻租后的管理。对于出险项目的化解方式单一,绝大多数是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弱化了租赁物的担保功能。

发展对策:1、注重风险识别能力的建设,加强对具体行业的研究,趋势判断。加强对行业风险的识别能力,不断完善行业各类指标,搭建行业风控标准,从宏观层面降低风险。2、注重内控体制建设,建立完善内部管控流程,完善前中后台相互制约的内控架构和稽查制度。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检测和预警机制,实时掌控租赁物的动态信息。

对于已经出现逾期的项目,应多措并举的化解风险。充分利用租赁物的特性和价值,经营或处置租赁物,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损失。

2.3 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期限错配

资金是融资租赁长期稳定发展根基。融资租赁的项目周期较长,一般在3-5年,资金回笼慢,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需要资金融入。现实情况是,除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和居行业头部商业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相对宽泛外,大多数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较窄,长期的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融资渠道也过度的依赖银行。不仅如此,融资租赁公司即使从银行融到了资,其贷款期限和还款节奏也难以与租赁项目完全匹配,存在“短贷长投”的现象,制约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发展对策: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在具体项目起租前,提前与银行对接,争取银行的长期授信资金。除信贷资金外,拓宽融资渠道,如保理业务,发行ABS等。除直接融资外,融资租赁公司还应大力发展多种业务模式,如杠杆租赁、转租赁、联合租赁等形式,以应对发展中资金的桎梏。

2.4 融资租赁专业人才匮乏

融资租赁集贸易与投资、融资与融物于一体,无论是融资方式还是交易模式都具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其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需要一批既掌握贸易、金融、法律风险管理知识,又掌握企业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就目前来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一方面,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较晚,专业人才较少。另一方面,多数融资租赁公司管理较为粗放,很难吸引或培养有能力的专业人才。

发展对策:加强内部人才培养。融资租赁公司应建立较为完备培训体系,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融资租赁从业人员也应注重在实践中总结思考,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融资租赁公司应完善人力考核机制,既要通过优惠政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又要通过竞争优化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实力。

  1. 结语

当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已进入到了转型调整期,在强监管的周期内,要强调合规经营。在未来发展中,融资租赁公司应突出专业化和差异化,并进一步发挥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优势,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完善与多种融资需求相匹配的租赁模式,找到产融结合最佳突破口与契合点,多措并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稳,融资租赁实务操作指引,中国法制出版社;

  2. 姜雪松,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3. 张大龙,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