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问题的生物农药防治方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水稻病虫害问题的生物农药防治方式分析

刘岩

桦南县梨树乡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黑龙江 佳木斯 154400



摘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几乎关联着我国的粮食命脉。在罗山县内,主要的农作物就是水稻,为罗山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因此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为了提高罗山县水稻的品质,已经开始逐步实验并实行现代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就目前来说,罗山县的水稻种植技术,依旧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进行关注。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问题;生物农药防治;方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水稻极易感染各种病虫害,在防治病虫害时存在过量使用及残留农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水稻质量和产量,并损害了生态环境。因此,应推广绿色农业理念,使用安全的水稻农药减量技术,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1水稻病虫害问题分析

1.1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病虫害。该病害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水稻生长期间,一旦在根、茎、叶部位出现伤口,那么细菌将会从伤口处侵入到水稻植株,水稻的维管束导管将会受到影响。为避免此类病害出现,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采取种子处理、化学防治等方式。在水稻种子处理过程中,可以将水稻种子浸泡在80%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中,或者浸泡在低浓度的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2d。通过种子处理,可以保证水稻生长健壮,有效抵抗病害。化学方式防治白叶枯病主要是使用药物喷洒稻苗,可以使用叶枯唑可湿性药剂或者氢氧化铜悬浮剂。

1.2 稻飞虱

在水稻病虫害中,稻飞虱是主要虫害,其中,灰飞虱以及白背飞虱影响最为严重。稻飞虱会吸食水稻茎部汁液,导致组织坏死,对水稻养分的传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水稻枯萎死亡。稻飞虱防治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如毒土杀虫、药剂杀虫以及滴油杀虫等。在撒施毒土杀虫时,要严格按照比例将乐果粉与细土均匀混合,比例为3∶4;也可使用40%乐果粉对水稻进行喷施。

1.3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水稻全生育时期均有可能发生,由于发病部位不同,稻瘟病被分为不同类型,如苗瘟、叶瘟、穗颈瘟以及谷粒瘟等。在对稻瘟病的防治中,可采取药物防治方式,可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3%硫·环唑可湿性粉剂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这3种药剂是稻瘟病防治中经常使用的药剂,主要是通过喷洒的方式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在具体药剂的使用中,要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这就要求种植人员认真阅读药剂使用说明,将药剂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使用量过多或者过少情况,保证防治效果。

1.4烂秧病

在水稻病害中,烂秧病的危害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严重时会导致一整片水稻的枯死。为了防止这种病害,农户需要注意灌溉以及施肥上的管理,让水稻成长得更加茁壮,提高水稻抗病能力。若是已经发生,农户可以采用稀释过的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精喷洒来进行治疗。

2水稻病虫害全程生物农药防治措施

2.1压低虫源基数以及调整品种布局

首先分析压低虫源基数。为了能够使得危及水稻病虫害的数量不至于出现爆发,那么落实到具体操作上,首先也就应当切实的降低病虫源的基础,因为三化螟只能在稻桩里越冬,控制越冬虫源对降低三化螟为害,将会产生极其显著的效果,那么还应当通过翻耕技术,来杀死一部分越冬幼虫,并且通过干旱、冷冻、禽食等达到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的目的,在三化螟预蛹期灌深水灭蛹,通常情况下将会使得水深度维持在6cm的范围,并且在3至4d后排干。其次有关技术人员还应当选择调整品种布局,在品种布局的基础上,早稻应当以中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应当与迟熟品种为辅,并且使得早期的水稻避过2代三化螟为害,晚期的水稻也应当在寒露风来到的以前安全齐穗,并且科学避免第4代三化螟造成的白穗问题。在示范区域内应当统一展开播种,统一化的移动展开栽植,切实的减少病虫的桥梁田,科学化的防止因为相邻稻区水稻生长阶段的不同,这样能够使得害虫迁移危害的问题降到最低。在播种期间的确定之后,还应当考虑到危险性生育期,与雨雪天气发生期的情况得到科学化的控制,注重对超级水稻大力推广栽培技术展开科学化的操作,通过这些方面的操作,能够使得水稻苗的栽植得到科学化的控制,进而使得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得到全面化的防治。由此可见,注重这两个方面的防治工作,也是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因为它从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绿色性能。

2.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则是借助自然界生物圈、食物链内各类动物、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或者利用水稻病虫的天敌等自然地消灭虫害,这种生物防治技术不会对客观自然环境带来太大影响。现阶段,最值得信赖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向稻田内释放稻螟赤眼蜂、稻鸭,利用这两种生物捕捉稻田内害虫,通过减少害虫数量提高水稻产量。稻螟赤眼蜂一般是用来消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控制其数目在合理范围,从而减少对水稻的破坏,也就间接地控制了整个水稻的生长过程。随着稻田的生长,稻纵卷叶螟与二化螟也都走向集中爆发时段,此时不妨先后分3次释放某一数目的稻螟赤眼蜂,具体释放的数量要在15万只每公顷,或者也可以在水稻成长一周以后向稻田内释放稻鸭,通过稻鸭来捕捉害虫,一般来说,单位种植面积内的稻鸭数量要在75~150只,一直释放稻鸭,当水稻成长为成熟的孕穗为止,一般需要50天左右。通过反复捕捉与寻觅稻鸭,能够有效地控制二化螟的数量。同时,稻鸭也能及时吃掉稻田内的杂草,省去了人工除草劳动量,而且稻鸭经常在稻田内游泳,踩踏田内土壤,也能提高稻田土体的通透性,进而控制病虫害的出现。

2.3生态调控技术

所谓的生态调控技术就是借助各种生态化调节、控制措施防范水稻的生长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具体方法为:优先选择优质的抗病害的品种,并以科学的方式种植水稻,或者翻耕灌深水灭蛹等。此外,也要维持稻田地内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通过利用生物物种间食物链科学规律来自然灭虫,通过这些方法能有效提升水稻的抗病虫、防病害能力,进而控制病虫害所形成的威胁,保证水稻健康成长。水稻最常见的病害为稻瘟、稻曲病等,为了有效应对这两种常见的病害,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的生命力特征,最终研究出早稻两优287、晚稻品种丰源优299、岳优712等,而且要切实参照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环境特点,积极推广水稻抗病品种,从而有效地抵抗外部病虫害威胁,为水稻的绿色种植与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生物农药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不含有任何合成的成分,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特点,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易于保护天敌,且与目前常用化学药剂无交互抗性。需要引导社会改正对生物农药的效果评价方式,不能总是基于化学农药的防效高、见效快和易于观察等方式来对照评价生物农药,应更多地考虑生物农药安全性好、作用机制无害、可持续性好和提高农作物品质等方面。在病虫大发生时以化学防治为主,偏重发生时绿色防控和化学防治相配合,中等发生时以绿色防控为主,既保证农作物生产安全,又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薛进,陈秋芳,胡立冬,等.不同生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及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21):106-108.

[2]薛进,陈秋芳,胡立冬,等.不同生物农药对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7(22):89-90,97.

[3]晏海明,王澄.水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应用及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