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语文的高效课堂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初中阶段语文的高效课堂构建

龙在兴

湖北省恩施市小渡船中心学校 445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形式涌现出来,高效教学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间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笔者就立足多年教学实践,对初中阶段语文的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论述,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教学

语文是一个艺术性的教学课程,它能针对教学的内容,提出多元化的教学概念。在现如今,素质教育的推崇下,语文的高效教学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学习能力,并且要转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式探究,更为系统化、特色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并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完成教育目标,提升教学效率。鉴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下初中阶段语文的高效教学策略,希望能与各位教师共同学习与进步。

一、学科情感注入,明确学习意义

语文学科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我们看杂志、看电影、读报纸、读药品的说明说,在网络上查找结果,都是对于语文学科的知识的某种运用。在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不同的版本,适用于不同的地区。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编者与专家经过日日夜夜的钻研、努力工作才最终编撰完成的。其中所选用的文章,不是现代文学中的珍珠,就是流传了数百上千年的经典之作,历朝历代的桂冠诗人的杰出代表作。所以,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巨大情感也是可以想象的,也是需要我们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所以说,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情感的投入决不能少的,这不但要求作为初中语文老师的我们要处理教学中的情感参与,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

二、借助媒体展示,激发阅读兴趣

笔者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和旁听其他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一些故事性不强的、没有太多故事情节的、大篇幅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像《紫藤萝瀑布》《济南的冬天》《苏州园林》等,从课堂学生朗读的声音上就能明显地感到学生对于这一类的文章没有太大的阅读兴趣。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早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给教学带了不少的新的气象。笔者在教学这些写景抒情的文章时,就利用了多媒体,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质量和水平。

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内容时,文中提到了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和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还有云南省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于是笔者就从网络上找来了这些桥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通过这些图片,学生充分领会了赵州桥的古朴苍老;欣赏到了卢沟桥“卢沟晓月”的美景,领会到了长虹大桥的雄伟壮观。展示完之后,笔者向学生说:“这些都是中国的著名的石拱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更多石拱桥的知识。”这样一来,通过这些逼真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对石拱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也激发出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提高了阅读质量和水平。

三、透过诗词歌赋,了解创作背景

古人言:“愤怒出诗人”,这句话表明了情绪是激发诗人创作的源头,而情绪的背后肯定有着各种经历、各种故事。所以诗词歌赋也是诗人情感、思想和情绪的表达。诗词歌赋都是一种极为精炼的文学形式,但短短几句往往能够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寥寥数语可能夹杂了极其浓烈、复杂的情感。但是诗词歌赋里无论是情感,还是思想的表达通常是委婉含蓄的,这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点。所以要想真正读懂诗词歌赋,必须对诗词歌赋的创作背景有着深入的了解。将目光投身到文字以外,投射到作者生活的年代,投身到作者的人生经历中去,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追本溯源,还原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内容时,笔者为了增加学生对诗词歌赋的掌握和了解,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和毛泽东本人的故事进行辅助讲解。1936年2月,为了能够到华北抗日前线与日军作战,毛泽东亲率红军东渡黄河。在行军到陕北清涧县袁家沟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毛泽东面对着这壮丽的雪景,联系正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豪情大发,写下来这首气势磅礴、豪放雄浑的诗篇。除此之外,诗词中提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历史人物,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上的空白,笔者也对这些人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扫清了学生理解诗词的障碍。

四、开展情境教学,产生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模式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思想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模式,它通过有情感的环境活动产生良好的心理气氛,通过寓情于景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看到“南极点”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学生通过相关视频和图片可以感受到南极自然环境的残酷。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第一个到达与第二个到达到底有何区别,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斯科特对于南极点的描写:“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使学生通过这样一个情境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中理解到人物的思想情感。开展情境教学模式应从教材内涵出发,通过多媒体来帮助有效的开展,在开展情境教学的同时,有必要配合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让情感教学能够有效地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

五、引导亲近文本,发掘美感因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发掘美感因素,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初中语文课本有许多名篇佳作,具备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和理性美,语文教师要努力开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因素,引领着学生,把每一堂课都变成一场愉悦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教学“海燕”内容时,这篇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文章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锐利的思想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大家的喜爱,表现出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现代意识。文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字里行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革命者来自心底并付诸行动的倔强和韧性。这种在汹涌的海浪中享受着翱翔,在艰难的奋斗中享受着成功的积极心态,这种富有朝气和战斗力的人生之美,可以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巨大的激励和感染。课堂上,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和引导,会让处于奋斗阶段的学生发出类似的动力和愿望。在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这样美的形象,反映着自然、社会、人生的艺术美感。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亲近文本,感同身受,在开掘文本意蕴的过程中,加深审美体验,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审美教育方式。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采用高效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借助多样化创新的教学作为突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感悟语文、体会语文学科的内涵,使得学生的心智在语文教学的天空飞扬,真正实现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积争.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南方农机,2018,49(10):213.

[2]高培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9):167.

[3]刘学梅.刍议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