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普通高校历史课程设置调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建国以来普通高校历史课程设置调研

邓乐嘉

郑州大学 450001

摘要:历史学科教育是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学科有着传播优秀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对于历史课程教育十分重视。建国以前,我国的历史学教育主要着重于对于民国时期的部分高校,建国初期,我国对于历史课程教育进行了相关改革,历史课程的教育主体变为了中小学,在普通高校中,极少看到设置历史课程教育,因此,建国初期,我国普通高校的历史教育出现了短暂的空白期,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国根据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国家政策的改变,对于不同时段的历史课程也进行了相关变化,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历史学课程其内容与教育形式都在不断趋于完善,课程也逐渐成熟,朝着更加系统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历史科学角度出发,对建国初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的历史课程设置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实现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的科学化与多样化,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启示及帮助。

关键词:建国以来;普通高校;历史;课程设置

历史学科在我国教育课程中,历来使最受重视的一门课程,民国时期,历史课程主要存在于当时的重点高校之中,建国以后,历史课程成为中小学的主要课程,相反普通高校之中出现了短暂的建设空白期,国家为了改善这一局面,重新将历史课程设置纳入普通高校的教育建设工作之中。而后,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以及教育工作中心的不断转移,我国有队又对历史课程进行了几次相关调整,朱仲玉[1]和陈辉[2]对此有所研究。以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为节点,我国的历史课程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文化大革命前的历史课程

第一个阶段时间为1952-1965年,我国这一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沿袭了苏联的教学体系。1952年,我国采用苏联教学模式对历史课程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并将苏联高校教材进行翻译改编用于我国普通高校,当时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被称为“八大块”,即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与外国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1954年,我国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融入了历史课程之中,并且跟随苏联教育模式,设置了历史教研室,实行集体备课制,改变了我国历史课程教学系统散漫的格局,我国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课程教育模式。当时我国普通高校尚未使用统一的规范教材,基本上属于各高校自主编撰相关教材,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开始联合组织编写规范的普通高校历史教材,这是我国收本正式出版的规范历史学教材,随后,各地纷纷效仿,开始组织编写相关教材,为我国后来编制教学大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八大块”教学模式在当时具有极强的限制性,首先,其教学内容仅限于中外国家的通史,导致学生仅仅学习到中外国的政治经济内容,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其次,理论性知识偏多,且知识缺乏深入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增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八大块”教学模式对教师进行了限制,教师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3]。《白寿彝史学论集》、《文献与记忆中的清华历史系》和《那时我们正年轻——北京大学历史系系友回忆录》可以作为北师大、清华、北大的历史课程设置的史料。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课程

此阶段的时间为1966-1976年,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使我国的高校教育秩序受到了严重打击,其教材多以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著作以及革命批判类文章为主,1966-1970年,我国各高校全面停课,停止招生,直至1970年6月,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复课,当时的历史教育以文学、工学、农学、军学为主,并配合批判资产阶级教育、三个革命运动时间等知识,将毛主席著作融入相关教材之中,当时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以教学、科研、生产为主的业务课以及以备战为主的军事体育课[4]

(三)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课程

此阶段实践为1977及1978两年,1977年,早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我国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当时教育部门决定对高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教育改革方针,加上当时政治环境比较宽松,历史教育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历史课程教育格局大致以60年代初期的格局为主,1978年,以白寿彝为首,开始对于传统历史课程设置进行批判,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对于高校历史课程进行了优化,多种专门历史课程陆续开设,我国的历史课程体系逐渐得到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3]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课程

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我国的历史课程设置发生了剧烈的变动,1985年,中共中央发表了《教学与研究》大纲,各高校纷纷提供了自主编写的教育材料及教学内容纲领,由于当时的教育部门没有制定规范的教材,因此当时历史课程的教材主要以南方16校的南方本教材以及北方13校的北方本教材为主,1992年,我国教育部对于历史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中共中央发出了18号文件相关要求,我国普通高校将学分制融入到历史课程之中,我国的历史学教材走向了规范性,教材、教学手段以及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课程内容也逐渐趋于准确性及严谨性,我国历史课程的结构逻辑性得到了显著加强,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历史课程设置的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间,在现代化社会的引领下,我国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教学理念,对我国历史课程中的问题进行相应改善,才可以实现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的科学化与多样化,真正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1参考文献:

] 朱仲玉.漫话各级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J].史学史研究,1982(01):15-21.

2] 陈辉.史学的社会功能与历史课程的设置[J].历史教学问题,1992(03):47-48.

[3]张国强.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6):142-144.

[4]吴方基,冯君.大数据时代高校历史教学理念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0,(1):51-53.

[5]张国强.数字化时代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8):147-149.

[6]唐黎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2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