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创作》选修课与信息技术课程互利共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3

《微电影创作》选修课与 信息技术课程互利共生

钟丽楠

杭州市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 浙江省 杭州市 311200

摘要:本论文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培养为主线,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调实践与探究。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所向的《微电影创作》选修课与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共同展开探索,从理论源头到现实根源,再到二者知识模块间相关性剖析展开研究。

关键词:选修课 必修课 微电影创作 信息技术


一年来的社会实践选修课的开设竟然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访谈发现参加过《微电影创作》选修课的学生对信息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成效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有几位同学最初对信息课程不感兴趣,但却因为喜欢上了《微电影创作》而决心爱屋及乌,结果学考信息考到了A。因而,笔者决定就此课题展开研究,希望更大程度的将选修课程的开设与信息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形成互利共赢的效果。

新课改中课程设计的共同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培养为主线,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以及与社会经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实践与探究,教学生学。

一、理论源头

1.兴趣导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而选修课的学生恰恰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向而选择的课程,课程教学中再加一强化,会保持这种兴趣。

选择《微电影创作》课程的学生基本都是对微电影创作抱有很大的期望和兴趣的,而在学习微电影创作过程中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信息获取、筛选与处理能力,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正是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成效。

2.共生效应

共生效应[3]:属于心理学范畴,源于人们把植物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共生就是同时有利于双方发展的现象,这种情况应不仅限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也会有,恰当的应用到教学中也会有利学生的发展。

一是学生间的学习共生,二是选修课《微电影创作》与《信息》课程的知识体系共生

3.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3]: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学生期望通过各种实践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更容易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二、现实根源

基于“兴趣导向”、“共生效应”与“成就动机”的影响作用,结合《微电影创作选修课》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展开实践研究,辅助调查问卷、访谈法来探究《微电影创作选修课》如何在开设的过程中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成效。理论结合实际去验证前期的猜想以及获得真实的影响因素。

学生对微电影创作的兴趣源头调研:

了解了兴趣的源头,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微电影创作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课程中相关知识的喜爱。

学期开课前——前期调查选择一题如下:

1.考虑了哪些因素后你选择了《微电影创作》选修课?

A.想看电影,这样的课堂比较轻松

B.想了解电影的制作奥秘

C.以前有点了解,想做自己的视频

D.随便选择的选修课

学期后——后期调查如下:

1.你是否喜欢《微电影创作》选修课?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

部分教师回答:

A.这门课程扩展了我的视野

B.这门选修课还挺有意思,可以把我喜欢的图片做成视频,不过,图片处理我还是要认真学习下P图。

C.喜欢信息课,觉的做视频也和信息软件有关

D.我以后也可以拍照片,修照片,做视频啦,多酷。

E.学了才知道微电影有这么多知识,本来就是想了解了解,现在挺喜欢了,以后想学好它,还得多学学怎么修图.

F.喜欢图片视频,这个我以前就想做,用PPT做,现在可以用专业的做了。

G.以后会看电影啦,电影结束的字幕也得看。

……

通过一年选修课的效果的察觉,笔者决定对新参与选课的高一学生展开调研,对课前课、后做了问卷以及访谈调查,期中部分问卷题目如上,通过前后对比分析,一学期的选修课学生对微电影创作课程的改观很大,从前期的多数学生选课基于(A.想看电影,这样的课堂比较轻松D.随便选择的选修课)两个选项,到学期末喜欢上这门课程,从喜欢原因中可以剖析出学生对图片处理、声音处理、视频制作、动画制作等等有很大的兴趣,这正是与以后信息课堂中的重要的核心部分,涉及到photoshop、goldwave、会声会影、flash等等。

三、《微电影创作》选修课知识模块与信息课程知识模块间相关性剖析

基于调查研究,在确定两门课程之间的确会碰撞出友谊的火花,笔者对《微电影选修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模块的相关性做了如下研究:

(一)微电影创作知识模块分化,为探寻学科相关点做铺垫

表1: 微电影创作选修课——课程提纲

上篇:基础

下篇:创作

1.微电影概说

9.个性微电影实拍

2.说说微电影的故事

10. 化静为动

3.微电影创作流程

11.后期制作简介

4.蒙太奇的应用理论

12.常用制作软件学习

5.微拍的镜头分析

13.个性微电影创作(一)

6.剧本编写

14. 个性微电影创作(二)

7.拍摄技巧

14. 微电影发布会

8.摄影图片后期处理

15.学业评价与考核

(二)信息课程知识模块分化,为探寻学科相关点做铺垫

表2:信息技术多媒体模块——课程提纲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概述

1.1走进多媒体世界

1.2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3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第二章 多媒体作品设计

2.1作品的需求分析

2.2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2.3脚本编写

第三章 媒体的采集与制作

3.1多媒体数据文件

3.3图片素材

3.4声音素材

3.5动画素材

3.6视频素材

第四章 作品的合成与递交

4.1多媒体作品创作工具

4.2多媒体作品的合成

4.3作品的调试与递交

(三)微电影创作》选修课与信息学科知识模块相关性剖析

表3:微电影选修课与信息课程知识模块相关点

1.微电影概说

2.说说微电影的故事

4.蒙太奇的应用理论

14. 微电影发布会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概述

1.1走进多媒体世界

1.2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3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3.微电影创作流程

6.剧本编写

9.个性微电影实拍

第二章 多媒体作品设计

2.1作品的需求分析

2.2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2.3脚本编写

5.微拍的镜头分析

7.拍摄技巧

8.摄影图片后期处理

10. 化静为动

11.后期制作简介

12.常用制作软件学习

第三章 媒体的采集与制作

3.1多媒体数据文件

3.3图片素材

3.4声音素材

3.5动画素材

3.6视频素材

12.常用制作软件学习

13.个性微电影创作(一)

14. 个性微电影创作(二)

14. 微电影发布会

第四章 作品的合成与递交

4.1多媒体作品创作工具

4.2多媒体作品的合成

4.3作品的调试与递交

笔者初次研究仅针对寻找相关性,例如:信息课程中多媒体flash的脚本设计与微电影创作中的脚本设计作对比分析,学生通过类比,更利于融会贯通的掌握脚本的创作,有利于信息课堂成效的提升。

四、后续研究展望

既然《微电影选修课程》和《信息课程》可以碰撞出火花,那笔者打算后续研究两门课程能否共同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课程研究的最终成效是提升课堂的成效,更深层次的探讨就是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改善与提高,因而,笔者打算后续做深入研究,主要针对知识迁移能力与创新能力两方面,探究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程度。


参考文献:

[1] 谭淑.精益求精求精品——与高中学生谈微电影剧本创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师》, 2015(15):107-108

[2] 黄赟杰.高中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43-44

[3]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李胜强.高中信息技术微电影课程群建设实践[J].《浙江教育技术》, 2015(4)

[5] 谢云,谢琪,魏雄鹰.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现状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