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双创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3


菏泽市双创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李赛

菏泽学院,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当前菏泽地区正处于“鲁西崛起”、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是菏泽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菏泽市双创生态系统在制度体系、功能发挥等方面有待优化,应从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双创生态系统模式,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突破发展。

关键词:双创;生态系统;优化模式

当前菏泽地区正处于“鲁西崛起”、突破菏泽和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区域战略的加快推进期,新旧动能加速突破的关键期,菏泽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助推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集聚,对实现经济增长和突破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就当前菏泽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创新仍是今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协同高效的双创生态系统很有必要。

  1. 双创生态体系

双创,即创新创业。自从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创新创业越来越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由此带来的科技进步、就业机遇、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升级等成为衡量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创新创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知识、技术、管理、服务、资本等要素是创新创业驱动发展的必备因素,双创群体、双创实体、双创资本、双创文化、双创服务等要素是双创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创群体是指创新创业的参与者,其中人才是双创群体的核心要素。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创新管理模式、从事科学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又包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技术、服务等创造财富的从业者。

双创实体主要指的是双创群体实现创新创业目标的依托。既包括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等双创群体的活动空间、项目建设、双创产业发展等平台,也包括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

双创资本是指为确保双创群体进行项目运营、科技研发等提供的各项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既包括创新创业者个人或企业资金,争取的各项风险投资,金融信贷、固定资产,也包括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科技研发成果等。

双创文化是指双创群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展现的双创精神、社会为创新创业营造的良好氛围、创新创业理念等,双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宣传引导。

双创服务是指政府及社会为双创实体提供的审批准入、经营管理、项目建设、信贷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助力双创实体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创造社会财富。

以上要素构成了双创生态体系,只有诸要素之间达到统筹协调、自觉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才能更好地提升双创效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1. 菏泽市双创生态体系建设现状

对菏泽来说,要尽快实现“突破发展、后来居上”的目标,就必须紧紧围绕着区域经济发展大局,找准切入点,将知识、技术、管理、服务、资本等要素引入双创领域,优化菏泽市双创生态体系建设,促进双创生态系统各要素良性互动发展,“形成一个多主体联动、多要素集聚、制度体系完备、环境持续优化的创新创业生态”[1],真正将双创培育成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为推动创新创业驱动发展,菏泽市按照国家、省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创新创业相关文件精神,实施“归雁兴菏”行动,积极推动返乡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快推进菏泽市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坚持把返乡创业和“双招双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加快创业平台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了双创环境,为菏泽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为实现菏泽市“十四五”规划的新发展目标,现有的双创生态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双创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虽然菏泽市能够坚持落实国家和山东省的双创政策,也根据菏泽市情出台了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但针对新形势下创新创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对创新创业领域发展的顶层设计不够全面。各项具体政策措施还有待于在创新创业具体实践的推进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国家大政方针,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着眼于双创发展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并紧跟菏泽市双创发展的形势进行动态调整。

(二)双创服务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政府部门虽然简化了审批手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也明确了组织领导和具体措施,但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涉及部门繁多,在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方面缺乏统筹管理,没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与创新创业者进行对接,导致双创群体甚至包括一些有双创意向的人员接收信息,把握政策的渠道较为单一,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创工作的开展。双创群体在双创实践过程中急需的法律咨询、项目指导、资金支持、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等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导致一些创新创业者无法获取系统、全面、规范的指导,对以上情况了解不足,把握不够,认为创新创业困难重重,影响了创新创业的心态和效率。针对各类不同企业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分类指导不够,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和返乡创业者更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服务与支持,现有的双创服务体系不能较好地满足创新创业者发展的需要。

(三)双创工作与地方资源结合力度不够。虽然菏泽市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力度较大,但是在双创工作中往往把重心向那些通过招商引资落地的重点企业倾斜。这些企业本身起点较高,资金、技术和企业资源较为优厚,易于形成发展优势,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对地方优势资源缺乏深入挖掘,尤其是对菏泽本土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优势重视程度不够,如菏泽的区位优势、农林产品发展的优势,本土人力资源优势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掌握不够系统全面,没能充分调动地方优势资源,发挥它们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引进来”较多,“走出去”较少,招商引资企业与菏泽本土相关领域企业的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独立,本土产业研发成本较高,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利于产业集群发展,没有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良性互动效应。

(四)人力资源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高等学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同时也承担着科技研发、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目前菏泽市内几所高校在校企校地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与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仍然不够紧密。校企、校地融合发展进行的大型创新型科研项目较少,高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校企、校地融合发展方面的参与度不高,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菏泽市通过实施“双招双引”,“人才新政30条”等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充实了现有人才队伍,对地方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很多本土产业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人才后缺乏合适的科研平台和条件,高层次人才的学科专业优势在相关领域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现有人才队伍没有完善的能力提升机制,在科研、技术创新、个人能力提升方面培训体系不完备,未能形成人才发展的梯队效应,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人力资源优势作用的发挥。

(五)双创文化氛围不够浓厚。良好的双创文化氛围来自于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整体认同。目前,随着菏泽市一批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加上社会媒体的宣传报道,人们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仍有很多人对于创新创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高校毕业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知识水平较高,更容易在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作用,但经过调查发现,虽然在校期间高校大学生都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求稳怕变的传统的就业观念依然制约着地方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超过75%的菏泽本地高校毕业生仍然把公务员、事业编等作为求职择业的首选,超过82%的毕业生就业观念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毕业生对菏泽市一些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持肯定的态度,但对他们自身来说缺乏创新创业主动性,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创新创业意识不强,部分毕业生在找到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之前,宁愿主动待业也不愿意选择自主创业,由此反映了双创教育不够深入,双创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不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的形成。

三、菏泽市双创生态系统优化提升模式

(一)进一步完善双创制度体系建设。针对菏泽市全行业创新创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详尽掌握发展资料,召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双创群体代表进行座谈,充分了解制约当前发展瓶颈和急需解决的难点、堵点,对现有的政策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在立足实际的情况下完成相关文件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使双创生态制度覆盖范围更广,内容更规范,执行更高效,切实保证创新创业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据可查,为创新创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菏泽市“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双创工作,把创新创业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任务更加有力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凸显创新创业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持续竞争优势,切实把创新创业的实践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进一步提高双创服务水平。建立规范、系统、高效的双创服务标准体系,为双创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是进一步深化落实“放管服”。简化创新创业各项手续办理,为中小企业减税退费,降低双创成本做好保障。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双创服务平台,开发双创APP等,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三是加强对双创群体的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创业者(如高校毕业生群体、返乡创业群体或农民创业群体)和不同规模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双创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四是建立双创服务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业务培训,与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立稳定联系,指定专门工作人员与双创群体进行对接,切实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寻找资源,提供法律法规、申报审批等支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五是加强双创交流,促进资源共享。通过双创论坛等方式组织双创群体进行交流,分享双创理念和成功经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切实形成发展合力。六是拓宽风险投资渠道。双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支持,对于双创发展前景广阔的优质项目,帮助双创实体组建专业团队展示创新创业项目优势和前景,引导风险投资人将投资目光更多地放在长期可持续发展潜力方面,在双创实体和风险投资人中间架起高效沟通桥梁,吸引风险投资,缓解创业资金压力。七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制度,加强对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的运用与保护,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价值转化,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创业中的有力推动作用。

(三)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全面整合人力资源、地域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潜在资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双创实体的核心竞争力。依循区域双创产业特色,吸纳云集各类优质技术、人才、金融与信息资源,丰富双创生态圈,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出让企业等各方资源[2]

一是用好“双招双引”资源,发挥引入资源优势,积极寻找引入资源与当地现有科研、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借助外部创业力量推动大企业与创业孵化体系的有机结合[3],在扬优势、补短板中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双线提升。二是盘活潜在资源。通过多层次合作交流拓宽发展空间,积极构建新型专家智库,吸纳国内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业专家、产业领域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发挥他们在科技研发、企业管理、成果转化、政策咨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发挥校企校地融合发展作用。提高地方高校专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高校专业研究在引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构建联合研究、科研攻坚平台,实现特色产业快速增长。四是加大对本地资源的扶持力度。针对目前菏泽本地创新创业较为集中的农村电商产业进行大力扶持,理清运营管理和发展思路,发挥他们在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振兴物流仓储行业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宽农民持续增收创收渠道,以知名品牌效应提升城市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五是大力发挥引进人才作用。紧紧围绕创新创业进行人才引进,改变“重引进、轻培养”的人才使用现状,为引进人才提供发挥其专业特长的平台和资源,完善引进人才的考核管理机制,明确责权利,重业绩重实干,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益。

(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环境。要想真正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需要提升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整体认知,提高整个社会对创新创业的认同度和参与意识,走出“小富即安”的传统思维定势,转变就业创业观念,构建双创文化体系,形成社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新发展格局。

一是需要广泛利用多种媒介加强对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发挥创新创业带头人作用,弘扬双创精神,用双创群体成功的事迹和先进经验,带动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来。二是加强高校在校生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将创新创业理念植入学生思想深处,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从校内来说,根据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充实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职授课教师的所占比例。从校外来说,结合学科专业设置,从社会各界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或双创实体代表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并积极寻求学生创新创业观摩、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与探索中获得直观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另外发动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对一些创新型强,有发展潜力的项目集合校内专业教师和社会力量进行一对一帮扶培养,鼓励条件成熟者进驻孵化基地或众创空间。三是加强面向社会人员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用好社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设创新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社会人士进行引导,打消他们创新创业顾虑,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增强风险识别意识,提高风险承受能力,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四、结论

“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我国创新创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把握这一发展趋势,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区域经济加速发展是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优化双创生态体系是提高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当前菏泽市双创生态体系在各项基本要素等方面已经具备,今后更应该注重双创生态体系诸要素间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盘活人才资源、地域资源和技术资源,营造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以创新带动创业,用创业促进就业,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发挥创新创业在菏泽实现突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辜胜阻,余贤文,杨嵋.优化“双创”生态与实现“双创”升级的制度政策选择[J].财经科学,2018(05):56-65.

[2]魏茜.如何推进双创生态系统建设[J].人民论坛,2019(03):76-77.

[3]陈晴,陈曦.推进创业孵化链条建设,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J].中国科技产业,2017(02):70-72.



作者简介:李赛(1981-),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大学路菏泽学院商学院 李赛收

手机:13954082622注:本文系2019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菏泽市双创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研究”(自筹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