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基本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3

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基本特征

郭金莉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741000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提出并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这一思想,人民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在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战役部署中,人民一词贯彻始终。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处处闪烁着人民性光辉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特质具有广泛的理论渊源和主要特征。

体现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具有实践性、传承性、时代性特征。

一、 习近平人民性的内涵要义

(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第一,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第二,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习近平赋予人民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提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反复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第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习近平心中,“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同时严格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二)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人民为主体的政治立场。第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谈国家安全着眼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谈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第二,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人民立场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革命战争年代,同人民风雨同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依然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第一,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就要“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要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第二,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发展必须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第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满不满意,“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发展成

果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并把人民是不是共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改革发展成功与否的“最终判断标准。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扬了这一根本宗旨。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习近平在河北阜平考察时就指出:“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再次提出“: 我的执政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第二,党的根本宗旨永远不能变。中国共产党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第三,党的宗旨一刻也不能忘。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有不忘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五)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第一,充分相信群众。这不仅是政治态度问题,还是事关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第二,紧紧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旦脱离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强调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第三,广泛发动群众。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认为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最根本的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二、习近平人民的主要特征

(一) 实践性

以中国梦的实现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具体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出其人民内涵实践的广泛性。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前景紧密相连。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国家的发展制定政策,科研工作者搞科研出成果,公务员清正廉洁为人民服务,教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让世界减少伤痛,建筑工人搬砖运瓦让家人幸福,手艺人传承文化保护传统,清洁工美化城市……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实现的梦想,梦想不分大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的中国梦都值得尊重个人梦是国家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梦实现的前提是个人梦的实现,国家梦与个人梦是相辅相成的国家梦的实现以个人梦为依托,个人梦的实现促成中国梦的实现。

在教育领域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促进全国范围内每个人享有公平的教育。从我国不同地区来看,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教育领域,人民的教育水平较高,待知识分子学成之时,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奉献给国家、奉献给社会,反过来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人民的精力正放在脱贫致富阶段,对于教育的投入比例较少,许多孩子因为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辍学在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价值观扭曲,甚至做出危害社会的极端事件,这无疑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巨

大的打击。 因此,要逐步推进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反过来想,如果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教育水平提高人才的不断涌现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奉献出更多的力量。

在就业方面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使劳动者全面发展。平等权是每个中国人基本的权利,平等权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劳动者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就业环境得到改善,自然就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对于劳动者的辛勤付出,要实现同工同酬,不能让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要抵制好逸恶劳的现象在全社会蔓延根据劳动者的实际付出给予对等的劳动报酬,“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根据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国家税务局从2018101日起,个人所得税每月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起征点3500元提高至5000并实行新税率表。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中低层收入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家庭财富, 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在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保障比喻成社会稳定器。进入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性提上了新日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不断带领人民“啃硬骨头”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作为自己工作的奋斗点针对底层人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突出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他指出“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政策衔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镇合作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老百姓生活在“保险”的国度里,无后顾之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个人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在历史的洪流中唯有迎难而上,面对狂风巨浪每个人都应该齐心协力,奋勇向前,才能共同抵抗外部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将带领每个中国人民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让每一个人掉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帮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中国梦广泛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

  1. 继承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习近平人民观的重要来源, 其充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传统文化对于人民精神塑造、具体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治国理政方面坚持“民为邦本”,提出“以人民为中心” 的工作导向,将人民的需求作为治理国家大政方针的根本依据;在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天人合一”,告诫人们尊重自然规律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大自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强调“和而不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带领中国人民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相处,以“和合”的态度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合作共赢; 在对青少年的期望中, 鼓励青少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倡导树立远大而现实的目标,并为了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奋斗,磨练意志,勇于和前进道路上的坎坷作斗争;在社会保障方面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针对新时期出现的老龄化现象严重、 养老压力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增加了人民的晚年幸福生活指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法律为保障,促进全国范围内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公平, 保障人民在公平的国度里脚踏实地地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系列讲话中引经用典,充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致力于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在继承中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在全国执政以后,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尝试,人民在整个过程中的不断探索证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实践证明,“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坚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对待不同人民群体要采取适合他们的政策方针,对于困难群众给予格外的关心与关注……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与人民群众不断磨合得出来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些“真理”融合到其治国理政全过程,并将人民群众放在全部工作的中心,以人民的需求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措施形式确定下来,使其理论化政策化充分体现出其理论的继承性。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信念,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理论并将其创新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一直倡导的人类生活完美模式在我国共同富裕同样是自古以来人民追求的目标,农家的“井耕而食思想、道家的“小国寡民” 思想、儒家的“大同”思想都与共同富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提出共同富裕相关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 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动摇。”胡锦涛同志也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 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中国历代领导人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在新时代,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使得人民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1. 时代性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内涵作了新的拓展,人民的地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提出,改变了以往人民被迫接受不公正待遇的局面,人民的位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更是充分表达民意,体现出人民的真实意向,而政策的执行更是仅仅依靠人民。新时代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明晰,针对精神文化的强烈需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群众,创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体现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强烈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立法执法水平,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还人民以绿水青山碧海蓝天;针对人民对生活保障的强烈需求,出台包括税收制度改革等的一系列改革,增强人民谋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的初心,在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应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无形中增加了党的力量,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一切事业和工作都将停滞不前。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与挫折,使得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富有时代特色的新事物层出不穷,人民的需求也与时俱进,对衣食住行的追求日趋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际,适时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认识,并根据我国现实的主要矛盾,出台新的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新政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出显著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