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分析

龙树林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治疗结果,根据治疗方式设置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对应生化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治疗组(31.11%)低于对照组(53.33%),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治疗期间,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和对妊娠结局影响。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中、晚期并发症,该病以胆汁酸升高和皮肤瘙痒为特征,发病后会影响胎儿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且会对孕妇本身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应及早采用适合方式进行治疗。有关研究表明,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效果确切[1]。而本次研究将我院选择的70例ICP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重点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方式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从我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ICP患者中,根据治疗方式选择90例作为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式设置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患者资料回顾,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1±1.3)岁,孕周时间:29-39周,中位孕周时间(33.7±2.5)周,血清TBA水平:(51.45±5.46)μmol/L;治疗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9±1.6)岁,孕周时间:28-39周,中位孕周时间(33.5±2.4)周,血清TBA水平:(51.33±5.60)μmol/L。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组间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腺苷蛋氨酸(生产企业:Hospira S.P.A;批准文号:H20090408;规格0.5g)+熊去氧胆酸(生产厂家: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715;规格:50mg*30s)治疗,腺苷蛋氨酸用法用量:取1000mg与9%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500ml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熊去氧胆酸片用法用量:8-l0mg/kg/d,早、晚进餐时口服,10d为1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生产企业:Aventis Pharma S.A;国药准字:J20040112;规格:5ml:232.5mg)治疗,用法用量:取15ml与9%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500ml混合后静脉滴注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汁酸(TBA)三项生化指标水平。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胎儿窘迫、剖宫产、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几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发生率越低治疗方式使用效果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生化指标水平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治疗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更优P<0.05),详见表1。

1 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6066b2a13d70c_html_23d014e77c4c007b.gif±s

组别

时间

ALT(U/L)

AST(U/L)

TBA(μmol/L)

治疗组(n=45)

治疗前

233.65±10.78

165.97±10.22

52.97±5.22

治疗后

97.15±10.41*#

52.31±8.58*#

13.05±3.56*#

对照组(n=45)

治疗前

228.47±11.02

164.56±10.77

52.84±5.15

治疗后

116.30±12.15*

83.29±8.50*

21.35±3.47*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1.11%,对照组为53.33%,两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胎儿窘迫

剖宫产

早产

新生儿窒息

发生率

治疗组

45

2(4.44)

6(13.33)

3(6.67)

3(6.67)

14(31.11)*

对照组

45

4(8.89)

10(22.22)

6(13.33)

4(8.89)

24(53.3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ICP作为妊娠期对产妇和胎儿影响较大的疾病,不仅会增加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会增加胎儿状态预测难度,使得难以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而临床中针对该病治疗中主要使用药物治疗方式。以往治疗中主要使用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联合使用后可提供改善胆汁流动,增强善肝脏解毒能力,加快恢复受损肝细胞膜,使用效果较为理想。有关研究表明。在联合使用熊去氧胆酸与腺苷蛋氨酸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利用该药物在修复细胞膜、改善细胞膜流动性与肝脏功能等方面作用,可提升对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利于改善妊娠结果,为母婴进一步提供生命安全保障[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ALT、AST和TBA三项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前组间对应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组间对比,治疗组更优(P<0.05),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1.11%)明显低于对照组(53.33%),两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研究显示ICP患者治疗中多烯磷脂酰胆碱使用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将多烯磷脂酰胆碱用于ICP患者治疗中,能够提升对患者生活指标改善效果,降低疾病对患者影响,利于改善妊娠不良结局。

【参考文献】

[1]曾霞.腺苷蛋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7-8+14.

[2]马景卉,于汐,唐欧,杨眉.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中的应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0(0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