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管理的突发事故防范与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地铁运营管理的突发事故防范与解决策略

李志伟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当前阶段,城镇化进程的全面规划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运输压力大幅度提升,促进了城市交通轨道运输产业的发展。地铁作为轨道运输的重要建设项目,对于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优化城镇整体规划布局、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新时期,为确保地铁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地铁运营部门应在完善基础设备检修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常规巡查管理、做好安全教育与引导工作等形式,全面提升地铁运维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质效。

关键词:安全教育;管理规范;设备检修


地铁运行的安全保障是运维管理的核心内容,地铁的运行环境相对复杂,空间布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旦发生突发问题,影响范围较大、危害程度较高且会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在构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机制时,应结合地铁运维环境的特殊性、设备管理的特点、安全风险的具体表现等,采用常规性管理与关键风险排查结合的形式,制定规范的运维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搭建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化的突发事故预控体系,为地铁的安全、稳定、高效运维提供支持。

1.当前地铁运维过程中突发事故的发生原因

1.1安检管理不规范,乘客安全意识不强

常规地铁巡检、安检工作是保证地铁运维安全的重要基础,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设备、人工方面的检测,确保乘客所携带物品满足轨道运输安全要求。如果安检工作不彻底或不按规范执行,导致违禁品进入车厢,不仅可能会对地铁安全运维产生影响,有时甚至会引发严重事故。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一些乘客缺乏安全意识,做出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也会对乘客乘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造成影响。此外,存在一些地铁运维部门忽视管理人员专业化培训的现象,管理队伍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职业责任观,存在工作漏洞,成为影响管理部门突发事件应对水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交通调度不统一,运输设备检修管理不到位

在城镇交通体系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地下轨道运输管理形式与地面交通体系的调度存在差异,在对行车方案进行规划调整时,不仅对地铁设备相关操作人员的判断能力、专业技术与经验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与地上行车系统保持协调性与统一性。如果交通调度出现矛盾,对交通资源的整体筹划形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安全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基础设备的检修工作不到位,也会导致突发事故的发生频率增加,如机电设备故障、地铁失火、继电保护机制启动不灵活、通讯信号不稳定翁,都会提升运行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是地铁运维系统安全防护的重点控制内容。

1.3恐怖袭击导致的公共安全威胁

恐怖主义是当前危害国际安全的重要问题,恐怖组织的袭击通常会发生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图造成广泛的社会恐慌。地铁安全维护作为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恐怖组织突发袭击的重点目标之一,通过安装爆炸物、纵火、挟持乘客等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由于地铁交通体系的建设与运营大部分处于地下,发生大范围公共安全危害事件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乘客处于封闭环境中,难以逃脱,一旦受到恐怖袭击,不仅警力调度难度大,同时,救援工作也十分困难。除此之外,自然灾害问题也属于突发灾害危机,不同地区的气候、降雨、降雪等自然条件不同,地铁运维面临的客观环境条件也存在差异,需要针对地方气候变动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最大限度的控制冻害、山洪、暴雨等灾害对地下轨道、运输设备的运维影响。

2.地铁管理实践工作中突发事故的有效防控与解决对策

2.1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

地铁运营阶段,突发事故的发生具有偶发性、广泛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特点,为此,在安全管理实践工作中,一方面,地铁相关管理部门应注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应对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要求无论是地铁安检人员还是操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进行认真操作,严格对乘客物品进行排查,从源头控制危险物品流入地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地铁相关部门还应加强与各组织、宣传部门的联系,面向城镇居民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鼓励居民文明乘车,在乘坐地铁时,遵守乘坐规定,主动维护轨道运输的公共安全。与此同时,地铁设备操作工作者,应该按照行车规范进行操作,树立起安全行驶的责任意识,夯实地铁运维安全管理基础。当发生突发事故时,管理人员应按照演习、模拟相关经验,组织乘客有序逃生、避难、等待救援,积极承担责任,做好引导工作。

2.2建立健全突发事故防控机制,推进联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在突发事故预警、防控一体化机制的建设进程中,应加强常态化应急管理规范体系的构建,严格落实责任分配机制,让值班、操作、巡视等相关工作者正确认识自身的权责,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渗透安全管理规范。如,地铁运维管理部门可以设置全天候值班管理体系,对地铁运维状态进行实时监管,结合定期巡视工作,保障地铁系统的整体安全。除此之外,在地铁运维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强化事故预警、联动应对制度的建立健全。由于地铁的运营承载量较高,突发事故普遍具有影响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高的特点。因此,在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应注重各管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制定统筹全面、反馈及时、配合高效的事故处理规划,基于联动机制,对事故处理的任务、资源进行科学调配,缩短事故处理的反应时间,增强事故处理与人员救助的质效。

2.3规范地铁设备的检修与养护工作,做好基础防护管理

地铁系统整体运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受相关工作人员、管理规范、设备运行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地铁的基础设备是地铁顺畅通行的基础和保障,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地铁轨道运输设备的安全监测与检修维护工作中,一方面,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结合交通运输量、设备性能与具体的检修要求,制定定期检修与状态监测结合的设备维护体系,重点排查设备异常问题,积极引进现代大数据、物联网、远程通讯等相关技术,对设备的运维状态进行动态监管,建设集成化地铁运输管理系统,缩短突发事故的反馈、行动、调度时间,为全面性、动态化地铁运维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应依照设备运维时间、养护要求与技术革新实践等情况,及时对地铁设备进行检修、养护与升级改造,淘汰性能不符合交通运输需求的运输设备,做好基础防护管理工作。此外,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运维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强化检修人员的调度管理,以便检修人员能够快速处理故障问题,控制事故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

结语:地铁作为城镇轨道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地铁运输承载量高、地下环境复杂、运维管理技术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地铁相关运营部门为确保轨道运输的安全质量与效率,应在深入、全面掌握影响地铁设备运维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对不确定风险影响的控制,基于突发事故的产生原因、影响形式,制定灵活性、科学性的防范与控制对策,通过完善地铁运维管理规范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检修与养护管理、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等方式,建立健全地铁运输体系突发情况的预警与应对机制,为城镇交通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开.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智能城市,2020,v.6(01):147-148;

[2]吴少兵.地铁营运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9(09):261;

[3]贾晓倩,贾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探讨[J].时代农机,2019,46(10):P.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