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身体状况及提升护理质量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身体状况及提升护理质量影响研究

肖尉岚, 王华平

黔西南州中医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身体状况及提升护理质量影响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患儿分别分为各25例的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n=25)采用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根据研究表明发现,采用精细化护理的研究组的有效人数为12(48%),显效人数为12(48%),无效人数为1(4%),总有效率为96%;采用常规护理的对比组的有效人数为10(40%),显效人数为10(40%),无效人数为5(20%),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中采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良好,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精细化护理;患儿身体状况;护理质量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被称为新生儿黄疸,主要发生在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中,以巩膜,黏膜,皮肤变黄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部分重度黄疸会导致患儿神经元损伤[1],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本文主要围绕着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身体状况及提升护理质量影响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患儿分别分为各25例的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儿行常规护理模式,该组共有男性患儿11人,女性患儿共有14人,平均日龄为(20.36±2.38)天;研究组患儿行精细化护理模式,该组共有男性患儿9人,女性患儿共有16人,平均日龄为(20.76±2.44)天。注:所有患儿在本院检查均确诊为新生儿黄疸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患儿采用普通的药物护理模式就行。

研究组患儿行精细化护理模式:

①宣传教育护理:由责任护士向患儿家属详细进行入院告知和评估宣教,向患儿家属讲述精细化护理模式的目的和方式,同时向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为患儿制定详细的治疗和护理计划[2],完善患儿各项检查。护理人员要进行相关新生儿黄疸知识培训,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早期评估。护理人员需要收集整理所有患儿的资料。

②环境护理:患儿是十分脆弱的,所以患儿的护理环境应当是干净无菌的,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清洁卫生,特别需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室内温度应保持一个适合患儿的标准温度,以防患儿着凉或发热[3],房间颜色基调最好以米色或杏色为主,房间内设施齐全。

③对症护理:患儿出生后30分钟内,应将患儿暴露于母亲体内进行早期吸吮,配以专门的奶粉喂给新生儿,喂奶前先用汤匙喂葡萄糖10ml。 新生儿出生后4天直到出院前,都应进行喂奶一小时后游泳,每日1次,水温控制在38度,游泳时间为15分钟[4],室内温度应在26度至28度之间。整个游泳过程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干预,且护士需要双手涂上特殊润肤油再触摸患儿。

1.3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临床疗效情况比较分析,分为显效(黄疸症状全部消失)、有效(黄疸症状减轻很多)、无效(黄疸症状没有得到改善)三个评定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反应低下、嗜睡、精神萎靡和呼吸困难等[5];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胎便变化时间。

1.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其中使用(60656aa940069_html_37a1330844544cdd.gif ±S)进行计量资料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结果用t检验;用[n(%)]进行计数资料对比,结果用X2检验,如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根据研究表明发现,采用精细化护理的研究组的有效人数为12(48%),显效人数为12(48%),无效人数为1(4%),总有效率为96%;采用常规护理的对比组的有效人数为10(40%),显效人数为10(40%),无效人数为5(20%),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n(%)]

组别

n

有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25

12(48.0)

12(48.0)

1(4.0)

96%

对比组

25

10(40.0)

10(40.0)

5(20.0)

80%

X2

-

-

-

-

12.121

P值

-

-

-

-

0.000


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1~3个

3个以上

总发生率

研究组

25

6(22.0)

14(58.0)

5(20.0)

78%

对比组

25

1(6.0)

11(43.0)

13(51.0)

94%

X2

-

-

-

-

10.6312

P值

-

-

-

-

0.001

2.3两组患儿的胎便变化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表3:两组患儿的胎便变化时间比较(60656aa940069_html_37a1330844544cdd.gif ±S)

组别

n

胎便初排时间(天)

胎便转黄时间(天)

研究组

25

5.57±2.34

41.45±7.75

对比组

25

6.85±3.43

48.45±7.97

3讨论

精细化护理模式已经在多个科室中开展,护理人员每实施每一个护理任务时均需要签名,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督导护理人员工作,避免出现差错和遗漏[6]。同时帮助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疾病护理进展情况,及时开展治疗护理,提升患儿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中采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良好,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小莉.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147.

  2. 杨小莉1.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147-147.

  3. 李永花.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甘肃科技,2017,33(3):88-89.

  4. 万世超.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456-3457.

  5. 杨巧.优质护理干预配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消退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6):183-184.

  6. 周芳.中药药浴联合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8):108,114.

作者简介:肖尉岚(1994.07-),女,汉族,贵州兴义人,大专学历,护理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