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分析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冉文秀

贵州省 德江县人民医院, 贵州德江 565200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病例,信封法随机纳入干预组与普通组(n=34)。普通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普通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5例,干预组无病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普通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高(x2=5.397,p=0.02)。护理后干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普通组,且干预组NIHSS、Fugl-Meyer分数更优,与普通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预防脑卒中偏瘫病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其肢体与神经功能状态,适合临床使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受限,易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加重病患的疼痛程度,增加其致残率,影响救治与预后效果。合理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中偏瘫病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常规临床护理中,多比较关注病患的病情变化情况、肢体状态等,予以口头指导或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由病患自主学习和锻炼,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的交流相对匮乏。康复护理以病患为中心,基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状态、身心情况等实施综合护理指导。为了探究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文章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病例,根据比较结果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病例,入选病例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项目。信封法随机纳入干预组与普通组(n=34)。干预组男女比值18:16,年龄45-78岁,均值(62.15±4.52)岁。普通组男女比值17:17,年龄45-79岁,均值(62.25±4.39)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分析(p>0.05)。

1.2选择标准

(1)均通过临床诊断,MRI及CT等确诊;(2)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例;(3)无血液疾病或者凝血功能障碍;(4)无神经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5)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检查通过。

1.3护理方式

普通组予以常规护理,监测病患生命体征,实施用药指导,指导病患早期康复训练,注意日常卫生与营养饮食。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3.1心理康复疏导:脑卒中偏瘫病患易于出现恐惧、抑郁的心理,影响其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病患沟通,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必要性,以积极心理学语言开导病患。介绍成功的康复案例,多赞扬及引导患者。同时可以指导病患家属参与其中,表达对病患的支持与信任。

1.3.2体位康复护理:卧床期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病患偏瘫有所减轻,则可以床上翻身训练。病患生命体征稳定下,则可坐位训练。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站位训练,逐步尝试站立、移动脚步训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1.3.3患肢功能训练:为病患按摩患肢,促进血液流动。指导病患行翻身动作训练,病患在患侧予以帮助,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病患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床上主动训练,抬高患肢训练,自主进食、擦脸等日常康复训练。

1.3.4其他康复护理:以中医推拿、肌肉电刺激及使用弹力袜等方式,帮助病患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在病患康复训练期间给与持续和针对性指导,比如可以指导病患科学饮食,多喝水,进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日常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1.4评断标准

记录病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分数),0-42分,分数高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1]。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比较病例运动能力,分数0-100分,分数高则肢体功能较好[2]

1.5统计学方法

SPSS 20.0统计数据,单因素以t或者2计算,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例的下肢血栓发生率对比

普通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5例,形成率是14.71%;干预组无病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是0。普通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高(2=5.397,P=0.02)。

2.2 两组病例护理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区别,护理后干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普通组,指标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护理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60656a9e35c02_html_abcb267ac997b10f.gif ±s)mPa/s]

组别

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n=34)

8.12±0.65

4.97±0.22

1.96±0.45

0.79±0.11

普通组(n=34)

8.09±0.69

7.01±0.33

1.93±0.48

1.78±0.26

t

-

5.94

-

4.93

P

-

0.000

-

0.000

2.3两组病例护理前后的NIHSS、Fugl-Meyer分数比较

护理后两组病例NIHSS、Fugl-Meyer分数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干预组评分更优,与普通组分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护理前后的NIHSS、Fugl-Meyer分数比较[(60656a9e35c02_html_abcb267ac997b10f.gif ±s)分]

组别

NIHSS

Fugl-Meyer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n=34)

27.83±3.29

10.75±3.11

15.71±4.31

44.05±6.57

普通组(n=34)

27.79±3.35

15.32±3.72

15.68±4.34

31.37±5.49

t

-

7.95

-

8.54

P

-

0.000

-

0.000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卒中病患常见的并发症,轻则疼痛、肿胀,重则下肢坏死,甚至是死亡[3]。康复护理可基于病患情况实施心理疏导、康复指导,改善病患的血液循环状态,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

本次结果显示,普通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5例,干预组无病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且护理后干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及Fugl-Meyer分数更优。康复护理能够减轻病患心理压力,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床上康复锻炼[5]。生命体征稳定后逐步坐位训练、站立锻炼,且在科学饮食、适当按摩的辅助下,逐步恢复病患的生活质量。

综上内容,康复护理可预防脑卒中偏瘫病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其肢体与神经功能状态,适合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燕,周慧军,倪缪苗,等.阶段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04):666-669.

[2]胡玉红.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康复护理要点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3):143+145.

[3]侯小红,张悦.前瞻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4):708-709.

[4]孙远贞.康复护理路径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8):48-50.

[5]叶小香,王秀婷,刘碧美.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1):166-168.

作者简介:冉文秀 (1982.06-),女,土家族,贵州德江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