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唐文彬 王国刚

叙永县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400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小儿糖尿病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中可获得有很好的疗效,能有效稳定并改善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小儿糖尿病;血糖指标;效果


糖尿病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还有其他类型糖尿病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小儿糖尿病多消瘦,为1型糖尿病。儿童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的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起病多比较急。其典型的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儿童的增多,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为进一步控制儿童血糖指标,缓解其临床症状,本研究主要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小儿糖尿病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4-12岁,平均年龄为(8.1±0.3)岁;平均病程在(2.2±1.4)年。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4-11岁,平均年龄为(7.5±0.4)岁;平均病程在(2.0±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儿予以常规检查,并进行常规抗凝、低血脂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单纯甘精胰岛素治疗,选择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40052,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3ml/次,皮下注射。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起始剂量为0.5克,每日二次,可每周增加0.5克,或每2周增加0.85克,逐渐加至每日2克,分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记录两组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低血糖判定标准为:空腹血糖≤3.5mmol·L-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对本研究中所得的计量资料(t)以及计数资料(X2)分别进行对比,用606569294898f_html_609163e8142e63e8.gif、%分别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11.42±2.51)、餐后2h血糖(13.15±2.63);对照组空腹血糖(11.29±2.68)、餐后2h血糖(13.30±2.61)。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22±1.96)、餐后2h血糖(7.82±2.35);对照组空腹血糖(7.91±2.66)、餐后2h血糖(9.36±2.61)。

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2.402;P=0.006、0.020<0.05)

2.2两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低血糖2例(6.67%),对照组发生低血糖6例(20.0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8;P=0.006<0.05)

  1. 讨论

儿童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2]

小儿糖尿病98%是Ⅰ型糖尿病,而Ⅰ型糖尿病是某些原因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造成,必须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双胍类降糖药,它能直接作用于糖的代谢过程,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保护已受损的胰岛细胞功能免受进一步损害,有利于糖尿病的长期控制。但随着儿童糖尿病的不断发展,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效果越来越不理想。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当药物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产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本研究通过将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发现患者血糖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尤其是针对儿童糖尿病患者,其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显示,经联合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糖指标更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糖尿病较单纯用药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糖尿病,可有效稳定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炜炜.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初始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028(002):133-134.

  2. 李诗雅.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中的应用[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 23(0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