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输液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门急诊输液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效果评价

杨雪 张淑军 冯倩倩 杨帆

解放军总医院京中医疗区礼士路门诊部 北京市西城区 100045



摘要:目的:探析门急诊输液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效果。方法: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间,将在本院门急诊接受输液的中老年人中抽取98例进行研究,对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采用对话的方式,了解其心理问题,并以是否采取针对性护理将9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9例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心理状态改善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与患者进行对话后,了解到98例患者中,多数出现易怒、急躁、恐惧、紧张、焦虑、消极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经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急诊输液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展开分析,并以其为依据,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门急诊;输液;老年人;心理问题;护理效果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技术也有了相应的进步,而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增加了老年人数量[1]。而中老年人群因机体功能下降,体质较弱,易出现各种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其生命产生一定的威胁[2]。近年来,门急诊收治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在此治疗中,多采用输液治疗,以此来控制病情的进展。但在输液中,因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弱,长时间受疾病的影响,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影响治疗[3]。因此,在门急诊输液老年患者中,通过了解心理问题, 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故本研究探析了门急诊输液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间,将在本院门急诊接受输液的中老年人中抽取98例进行研究,对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采用对话的方式,了解其心理问题,并以是否采取针对性护理将9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60~88岁间,均值(74.58±6.51)岁。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61~89岁间,均值(75.10±6.74)岁。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可比。本文参与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通过对话的形式,对输液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与评估,发现心理问题为易怒、急躁、恐惧、紧张、焦虑、消极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基于此,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9例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方法如下:

1)应用简单、易懂的语方,与患者进行交流,讲解发病原因、药物治疗的特点,在交谈中上,用十足的耐心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规范输液室的秩序,减轻嘈杂感。2)对于情绪较激动的患者,需要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与解释,根据病情,优先输液治疗。在输液的高峰阶段,合理调配输液室护理人员,在团体合作基础上加快操作进度,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改善输液高峰期的混乱现象。3)对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中的困难做充分的了解,尽可能为其解决。如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可由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护士进行操作,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4]。4)如发现患者为单独输液者,可主动与其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其烦恼,给予关心与心理支持,满足患者正常的输液需求,用温和的语言与患者交流,面带微笑,让其感到舒适,提升交流效果,缓解孤独的情绪。5)帮助患者维护自身的尊严,保护好隐私,特别是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残疾等患者,需要主动、耐心的为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

1.3观察指标

对比心理状态改善效果、护理满意度。

应用自制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估,即为优、良、差,其中优为心理状态保持在平稳状态中,良为患者出现轻微的焦虑与烦躁,差为患者出现强烈的不良心理。优、良比例之和,即为改善效果。

采用自制工具,通过患者对以下项目进行评分,评价护理满意度,每项100分,针对服务态度、舒适度、输液巡视、操作技能、疼痛感。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4.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若数据之间存在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1. 结果

2.1心理问题

与患者进行对话后,了解到98例患者中,多数出现易怒、急躁、恐惧、紧张、焦虑、消极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2.2心理状态改善效果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优、良、差分别40例、8例、1例,心理改善效果97.96%;对照组:优、良、差分别30例、11例、8例,心理改善效果83.6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满意度比较(x±s)

组别

n

服务态度(分)

舒适度(分)

输液巡视(分)

操作技能(分)

疼痛感(分)

观察组

49

95.37±1.46

96.77±2.15

96.45±2.11

95.78±1.29

95.45±1.26

常规组

49

84.27 ±4.45

84.67±5.27

85.24±5.31

84.57±5.34

84.34±5.33

t

--

16.591

14.881

13.733

14.234

14.199

P

--

<0.05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门急诊属于目前医院最主要的一个服务窗口之一,其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医疗效果,还会对医院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数医院门急诊接待的患者量较多,再加上有限的人力资源,使得护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增加[5]。为了满足目前的医疗服务需求,需要门急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细致、热情的护理服务。对于老年人来讲,会在门急诊接受输液治疗时,基于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故而影响输液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来提升护理质量。

经分析,发现老年人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即易怒、急躁、恐惧、紧张、焦虑、消极自卑、孤独等。而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老年人机体在衰老的同时心理承受能力也在相应的下降,加之病痛的折磨,故而在输液中出现以上心理问题,同时其还担心护理不到位,对其健康产生危害等。因此,在护理中,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缓解患者不心理的同时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6]

综上所述,在门急诊输液中,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提升疗效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燕.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应用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20):146.

[2]刘雪莉,吴雪梅,严桂丽.门诊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7):268+271.

[3]樊建玲.对比分析急诊输液护理中常规护理和增加护患沟通技巧后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2):130-131.

[4]杨晴珍.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分析以及护理对策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07):89-90.

[5]叶翠荣.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0):150-151.

[6]王继秀.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0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