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元)炎的诊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前庭神经(元)炎的诊疗进展

尹雪摘

邢台市第九医院 河北省邢台市 055250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estibular neuron (cell) inflammation

yinxuezhai

Xingtai Ninth Hospital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055250



前庭神经炎(VN)属于一种外周性眩晕症,这种疾病在所有眩晕类型中所占比例较高。对于VN的诊疗,长期以来都是依靠于医生经验来进行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针对此病的诊疗进展。近年来,医学界开始积极重视对于VN的诊治措施。一些新型诊疗方法的出现及其应用使得对于VN的整体诊疗水平得到了突出的提升。

Vestibular neuritis (VN) is a type of peripheral vertigo, which accounts for a high proportion of all types of vertig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N has long relied on the experience of doctors, which limits the 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recent years, the medical profession has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N. The emergence of some new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have greatly improved the overal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of VN.



  1. 流行病学检查与分型

在主诉眩晕的病人中,最终确诊为VN的病人约占7%。VN亚型有3个,分别以前庭下、上、完全性神经炎为Ⅰ、Ⅱ、Ⅲ型。各亚型在发病率方面有明显差异。前庭上神经比起其他位置神经的管道更长,更易于产生绞窄与缺血时间,加之前庭上神经与面神经存在着吻合,所以更易于被面神经区域的病毒所感染。

  1. 病因与症状

VN常因致病原感染、过敏以及自身免疫而致,以病毒感染最常见,其存在着聚集性与季节性特征,且以病毒感染呼吸道最为多见,发作前出现感染上呼吸道病史的病人有近一半,病毒类型涉及到流感病毒A与B、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有关人颞骨的病理分析指出,VN损害的主要位置为前庭神经节。病人可突发长时间旋转性的明显眩晕,变化体位或头动时会导致眩晕加重,病人会伴发易于偏斜于患侧的平衡障碍,同时还可伴发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以及自发性眼震等表现,但既不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也不会因此而出现听力与耳蜗症状。

  1. 诊断方法

3.1 传统诊断标准

①有旋转性眩晕;②存在明显的眼震表现;③可以由冷热试验发现前庭功能受损;④脑脊液所患的蛋白增加。

3.2 新的诊断方法

由于前庭神经的解剖区域均有其特殊性,常常必须借助一些检查措施展开协助诊断。对于以往的检查项目而言,其主要为采取冷热试验,而这种方法只能单纯地呈现前庭上神经受累程度,对于前庭下区域的神经病变则难以实现精确定位,若病人冷热试验未出现异常,则常常可能误诊为中枢性眩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未开展新技术,诊断过程中医师只能依赖于自身经验,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神经科室中年轻医师对VN的认识,同时也阻碍对于此病诊疗技术的进展。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从而为医师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诊断定位方法,在这种方式中最引人瞩目的便属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检查。

3.2.1 VEMP

VEMP指的是骨骼肌在强短声诱发下出现紧张性收缩而呈现出的潜伏期较短的肌电反应,对于引出刺激方式而言,短声引出率约98%,占据着最高的地位,其振幅越大,即可见其潜伏期越短,当前经常采取此种刺激方式[1]。总的来看,短纯音所表现出来的振幅较小,其引出率(88%)次之。再者,引出刺激方式也可以选择骨导刺激,其是敲击方式下通过骨导刺激引出电位反应,这种情况下的引出率为91%。引出方式除过可以采取声震动外也可以选择电刺激,有学者指出对乳突持续采取直流电刺激也能于胸锁乳突肌获取到电位信号,其对于病变位置的定位发挥着明显的价值。

依据记录的诱发电位的位置差异,可划分为颈性、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分别称之为cVEMP、oVEMP)。oVEMP、cVEMP依次对应于前庭上、下神经,如oVEMP异常便属于上神经炎,反之属于下神经炎。

3.2.2 3-D磁性搜索线圈

这种诊断手段一般而言仅仅能够观察到前庭的部分病变,即只能检出前庭上神经发生的病变,且只能检出累及支配水平半规管与上半规管部分。

3.2.3 头脉冲试验

借助此法能够观察到VN可累及前庭上、下神经。

3.3 鉴别诊断

和下列病变进行鉴别:①其他外周型眩晕:梅尼埃病以及阵发性偏头痛型眩晕等;②中枢性病变:脑桥梗死以及小脑绒球小结梗死等;③内听道肿瘤:听神经瘤等。

  1. 疗法

常规疗法为:①绝对卧床休息,禁止光、声刺激;②给予抗眩晕药,但严格限制用药期限,也可给予短期类固醇药。当前的优化疗法如下。

4.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在神经炎急性期的抗炎作用能够缓解神经组织肿胀以促进外周前庭功能。有学者提出了优化方案:为病人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前3d为120mg/d,行静脉点滴,递减40mg/3d,9d后更换为强的松龙口服制剂,首次20mg/d,减半/3d至完成治疗。

4.2 抗眩晕

像达哌啶醇、苯海拉明氯茶碱等在抗眩晕方面具备非常可观的疗效,急性期通过采取静脉给药或肌注在疗效上均好于口服方式;对于轻度眩晕的防控而言,可以选择东莨菪碱与氯苯甲嗪。但从事操作精密仪器、体育工作以及驾驶者必须注意这些镇静药的负面影响[2]。抗眩晕药的剂量应逐次减少,这是由于急性眩晕期应用含前庭中枢抑制剂的抗眩晕要虽然能够抵制眩晕,但过了急性期后持续使用该药则会对前庭中枢的代偿建立过程产生抑制,故而必须规范用药。

4.3 前庭康复治疗

疗效主要见于VN慢性期。前庭神经虽然存在部分自我修复功能,但对于传统用药后有慢性眩晕遗留的病人而言由于其尚未彻底地建立完善前庭神经中枢代偿功能而使得其作用有限。康复训练能够强化前庭代偿与平衡功能,从而可增加对VN病人眩晕的疗效。所以,对于前庭中枢代偿功能还没有彻底恢复的病人,可采取个体化康复疗法至病情康复。苗梦双等[3]除过康复基础疗法与药物还联合了前庭电刺激,即以双极直流电刺激两侧乳突,此法可确保眩晕病人的平衡功能以及其对眩晕的耐受力。康复疗法是除药物外纠正前庭功能减退的关键措施,且其不存在不良反应。

4.4 抗病毒

虽然有学者指出抗病毒疗法并非必须项,但其对于病毒感染源确切的发病初期仍有意义,故而针对部分病例可作保留方案。

4.5 扩血管

前庭上神经非常容易在伴行小动脉的影响下形成绞窄与缺血,所以通过借助扩血管药物来改善供血。

  1. 展望

诊断VN时不仅要确保准确定位,还需将中枢性病变充分排除掉,因为中枢性病变必须立即接受治疗。从治疗方面来看,许多医生依然在凭借经验来沿用被动的单纯药物疗法,然而药物功效有限,加之未开展康复等物理疗法,从而限制了疗效。一些复发性以及慢性VN病人接受系统治疗后其疗效仍然不突出,是治疗难点。故而,必须强化对诊疗的认知并做到规范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亮. 前庭神经炎的诊疗研究新进展[J]. 微创医学, 2019, 11(003):375-377.

[2] 张耕, 周婧, 倪长宝,等. 前庭神经元炎诊治的研究进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 27(06):103-107.

[3] 苗梦双, 耿曼英, 王蕾,等. 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15):1657-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