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基于新课改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吴思敏

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

摘要:阅读是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基本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可以为学生的成长与知识积累打下一定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当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体现为课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制约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动力,也阻碍了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阅读教学。为了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不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等。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影响与重要性。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不仅不及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忽略了学生的语文情感等,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不足,难以发挥语文阅读的重要价值。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紧跟语文课改的基本步伐,积极做出教学的改变,让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发展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略主体地位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很多语文教师在尝试将新课改的精神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总是在不自觉中将自身作为了课堂的主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教师在阅读中忽略学生的阅读感受,只重视阅读教材的知识本身,带有极强的功利心理。在这样的阅读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降低,甚至对阅读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从这样的教学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充足的兴趣平台,让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2.忽略思想情感

目前,在初中阅读教学活动中,很多语文阅读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有诸多的影响。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可以用心感受作者的内心的想法,也可以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极大的触动。在将学生情感融合进去的阅读教学形式自然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处于对语文课堂时间的紧张心理,对阅读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强调性的讲解,体现为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大意,没有带领学生去深入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在忽略学生情感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教师会给自己进行讲解,而自己即便阅读也是为了配合教师。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会打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忽视阅读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导火线,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阅读教学才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性。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语文教师为了迎合部分学生家长的认知,认为只要学生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吸收了就好,至于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可能几乎为零。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向往和探索心理,如果不给予他们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缺失,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

4.制约阅读能力

应试教育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轻视传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兴趣,这是长久限制我国学生语文整体阅读能力的基本因素所在。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做阅读训练习题就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其实不然,在平时的阅读习题训练中,学生们只能在几种答案中选择出一种正确的答案,这种做法其实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真正的阅读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情思考,让学生不受考试思维的限制,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自我,让他们体会阅读的轻松,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基于新课改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分析语文的深层内涵,并结合学生的语文阅读初衷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刺激下产生阅读的冲动性。在情境的刺激下,学生感到语文阅读的轻松,课堂阅读效果自然较高。

例如,在《黄河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教学PPT课件,在课堂上展示黄河的气势。在声情并茂的场景刺激下,学生睁大眼睛认真观看,在学生观看之后,我询问学生:“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对黄河的印象吗?”“你觉得用哪些词语是最适合黄河气势的呢?”为此,在多媒体图像与问题情境的刺激下,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并为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2.多样教学,提升阅读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和感悟。这样的教学形式也正是语文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应适当减少阅读教学的功利心理,而是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阅读之后的收获,让他们说说对某一环节的理解等。即便学生回答得有所偏离,教师也不要给予学生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

例如,在《背影》阅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了详细的阅读活动,之后让学生进行第二次的阅读,这次的阅读,学生不仅要将文本中的生字生词进行记忆,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悟进行分享。如此,有的学生说,文中的父亲形象让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而父亲的背越来越弯了。有的学生竟然生发出“好好爱家人、父母”的感悟。在学生各种阅读感悟分享中,不仅活跃了语文阅读课堂的气氛,还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情感。

3.个性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不应是教师独断专行的讲解与灌输,是学生主体展现的机会,不应是教师喋喋不休的专场。在新课改中提到,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养。为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独立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也提升阅读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教学中,在让学生阅读之前,我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提出一定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并在文本中找出答案。如此,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自然能有什么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特点是啥样的呢?”“文中是如何体现大自然语言的呢?”在多样的问题之中,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并且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通过这样的个性阅读,不仅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深度。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阅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才会得到提升。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依然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障碍,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积极的教学手段,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认同阅读教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探究[J].农家参谋,2019(17):236.

[2]吴元元.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