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麻醉治疗的策略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麻醉治疗的策略及效果分析

范微微

讷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讷河 161300

摘要: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麻醉治疗的策略及效果。方法:腹膜后肿瘤患者取样43例,给予其复合麻醉治疗,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疼痛度、满意度情况。结果:手术麻醉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分值明显升高,VAS评分由(6.61±1.42)分降至(3.05±1.31)分,疼痛度减轻,P<0.05。结论:复合麻醉治疗不仅可切实提升腹膜后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还可减轻其疼痛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效果分析;麻醉治疗;腹膜后肿瘤患者;策略

腹膜后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起源于腹膜后腔肌肉、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及隙内筋膜部位,肿瘤体积随着病情发展不断增加的同时,周围组织受压,可引起慢性肠梗阻、呕吐、恶心等压迫性症状,手术则属于治疗腹膜后肿瘤的有效渠道,需配合完善的麻醉方案来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有效性[1]。故此,本文结合43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资料,主要回顾分析了复合麻醉治疗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腹膜后肿瘤患者取样43例,给予其复合麻醉治疗(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有44.19%(19/43)为女患,55.81%(24/43)为男患,年龄21至69岁,平均(46.72±7.36)岁,病程0.6至3年,平均(1.73±0.66)年,皆有不同程度消瘦、发热、呕吐、恶心症状,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治疗,手术前,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指标,注射50毫升平衡液,行硬膜外穿刺术,使用0.3%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进行麻醉,麻醉平面T4~10 后,即可给予患者0.1mg/kg (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267)维库溴铵,2~3μg/kg(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 芬太尼,1.5mg/kg(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 异丙酚进行全麻,手术期间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直至结束手术。

1.3观察指标

以SF-36量表从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评价患者生存质量,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满意度情况,分值与患者生存质量、满意度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借助VA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度,痛感与分值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资料分析用SPSS21.0,计量(60641e7968233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计数(%)资料以t、X2检验,P<0.05。

2.结果

2.1生存质量

见表1,治疗后,患者物质生活(61.25±4.84)分,心理功能(62.63±4.62)分,生理功能(61.14±4.05)分,社会功能(61.03±4.93)分,皆比治疗前分值高,生存质量显著改善,P<0.05。

表1 生存质量 (60641e7968233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分,n=43)

组别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治疗前

45.19±4.36

47.01±4.37

49.03±2.36

46.53±4.63

治疗后

61.25±4.84

62.63±4.62

61.14±4.05

61.03±4.93

t

16.167

16.107

16.941

14.05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疼痛度、满意度变化

见表2,治疗后,患者VAS评分由(6.61±1.42)分降至(3.05±1.31)分,满意度由(83.56±6.41)分升至(92.16±5.92)分,疼痛度、满意度皆有改善,P<0.05。

表2 疼痛度、满意度变化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满意度

治疗前

43

6.61±1.42

83.56±6.41

治疗后

43

3.05±1.31

92.16±5.92

X2

-

12.083

6.463

P

-

0.000

0.000

3.讨论

腹膜后肿瘤分为恶性、良性两种,恶性肿瘤与肉瘤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与浸润能力,且复发率较高,可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腹膜后肿瘤早期症状并不显著,肿瘤部位较深,故此,诊断难度相对较大,随着病情发展,周边组织及脏器必然会被肿瘤所压迫,继而增加患者病痛,导致诸多不良反应[2]

本次研究显示:经手术麻醉治疗,患者物质生活(61.25±4.84)分,心理功能(62.63±4.62)分,生理功能(61.14±4.05)分,社会功能(61.03±4.93)分,皆比治疗前分值高,同时,患者VAS评分由(6.61±1.42)分降至(3.05±1.31)分,满意度由(83.56±6.41)分升至(92.16±5.92)分,生存质量、疼痛度、满意度皆有改善,P<0.05。究其缘由:手术切除是现阶段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方法,在合理选取麻醉方案的情况下,大部分病例可在手术后达到治愈效果,完全将病灶切除,科学的麻醉方案可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安全保障,稳定内环境,平衡呼吸循环功能。硬膜外麻醉在治疗全身状况较好者时更加适用,但在低血容量患者治疗中并不适用,可能会导致呼吸肌麻醉,影响血液补偿机制,增加手术风险[3]。而全身麻醉在治疗病情危急者时更加适用,此类患者手术区域通常分布大量血管和神经,且肿瘤体积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难度,给予麻醉药物后,易对血压循环产生阻碍作用,故此,需联合使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来合理阻断手术中神经冲动,提升麻醉有效性,还可通过小剂量麻醉诱导方式来降低手术风险。同时,为避免对患者血管产生不利影响,加剧患者应激反应,需要严格调控麻醉剂量,对于芬太尼的使用,可以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实际麻醉效果逐次追加,继而在提升手术安全性的同时,切实减轻患者疼痛度,改善其生存质量,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复合麻醉治疗不仅可切实提升腹膜后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还可减轻其疼痛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雪迎,李玉梅,白玉.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麻醉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0):27-28.

[2]柴福全.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162.

[3]蔡星三.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与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