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旭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抗生素在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将本院接诊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共86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8月~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予以不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n=43)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n=43)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差异。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临床死亡率(6.98%)较对照组(90.70%,9.3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脓毒症及肝性脑病总发生率(11.63)较对照组(13.9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予以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比阿培南、头孢曲松治疗均可实现临床有效治疗,且可在治疗期间积极控制患者相关并发症风险,保障患者临床预后安全。

【关键词慢性肝病;自发性腹膜炎;比阿培南;头孢曲松;临床疗效


自发性腹膜炎是临床常见慢性肝病患者并发疾病,在肝硬化患者中相对高发,细菌性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可在经肠道、血液或淋巴组织侵入患者腹腔后引发感染,导致疾病发生,发病机制复杂,多认为与慢性肝病后患者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屏障作用削弱密切相关,且症状进展期间存在较高严重不良预后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中,针对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多采用经验性治疗方案,即抗感染治疗,但不同抗感染治疗方案,或存在疗效差异性影响,增加患者病危风险性[1]。故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比阿培南、头孢曲松两类抗感染药物为研究变量,分析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治疗及影响,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接诊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共86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8月~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予以不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n=43)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n=43)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男/女,25/18例,年龄37~69岁,平均(53.08±4.95)岁,原发病诊断中肝硬化33例、乙肝6例、丙肝4例;观察组,男/女,24/19例,年龄36~70岁,平均(53.11±5.02)岁,原发病诊断中肝硬化34例、乙肝5例、丙肝4例。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均符合IAC协会SBP诊断标准;患者、家属经确认治疗方案后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研究用药过敏、禁忌症者;入院时已合并严重并发症者。

1.2方法

比阿培南:取注射用比阿培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65,0.3g/支),取0.6~1.2g经100ml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均分为2份静脉滴注,即2次/日,30~60min/次。

头孢曲松:取注射用头孢曲松(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954,1.0g/瓶),静脉滴注治疗,1~2g/次,1次/日,单日最大剂量为4g。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临床死亡率(6.98%)较对照组(90.70%,9.3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对比(n,%)

组别

n

治疗有效率

死亡率

对照组

43

90.70(39/43)

9.30(4/43)

观察组

43

93.02(40/43)

6.98(3/43)

60641e765d452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


0.1555

P


0.6933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脓毒症及肝性脑病总发生率(11.63)较对照组(13.95%)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上消化道出血

脓毒症

肝性脑病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3

3(6.97)

1(2.33)

2(4.65)

13.95(6/43)

观察组

43

3(6.97)

1(2.33)

1(2.33)

11.63(5/43)

60641e765d452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





0.1042

P





0.7468


3讨论

慢性肝病患者在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时,发病初期仅表现为腹痛、发热、腹水等常规症状,但病情进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展,诱发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临床有效治疗对于患者病情进展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临床死亡率(6.98%)较对照组(90.70%,9.3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脓毒症及肝性脑病总发生率(11.63)较对照组(13.95%)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原因:临床研究指出,自发性腹膜炎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多为单一性感染者,复杂性感染及厌氧菌感染较为少见,故需针对致病菌特点合理选择抗感染治疗药物。三代头孢及比阿培南均是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主要抗感染治疗药物类型,二者均具有显著肠道菌群杀灭效果,故可在用药一段时间后经有效抑菌后,实现对患者腹膜感染进展的有效控制,但在实际治疗中发现头孢曲松抗菌活性具有优势性,且致病菌耐药性风险相对较低,故临床适用性更为广泛,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展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2-3]

综上所述,予以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比阿培南、头孢曲松治疗均可实现临床有效治疗,且可在治疗期间积极控制患者相关并发症风险,保障患者临床预后安全。


参考文献:

[1]黄玫婷,岑晓红,黄亮, 等.诱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0):12-14.

[2]柴艳云,李建国.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积液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2):3792-3794.

[3]杨晓冬,喻明丽,贾婷, 等.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J].肝脏,2020,25(11):1188-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