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作用

王君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急诊科 上海 200940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时的价值。方法2019年4月~2020年12月,挑选在我院就诊的5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27例、B组27例。A组实行个性化护理,B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率及血糖水平。结果 护理后A组护理满意率为96.30%、B组为77.78%,对比有差异性(P<0.05),两组护理前血糖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A组的血糖指标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患者普遍认可,亦可改善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糖尿病;血糖控制


糖尿病为常见慢性疾病,具有迁延难愈的病理特征。引起该病的原因较为复杂,患者通常会出现暴饮暴食、排尿频繁,但日渐消瘦等症状,但最主要的是会引起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重则危及生命[1]。目前在临床中,为了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的康复程度,多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对其生活加以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4月~2020年12月,共计纳入我院5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男、女性人数分别为14例、13例,年龄53~77岁,平均(63.36±3.23)岁,B组男、女性人数分别为15例、12例,年龄54~79岁,平均(63.51±3.35)岁。比较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B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体征监测,定期血糖测量,叮嘱患者按时用药。A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具体为:(1)并发症护理。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便是感染,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首先护理人员自身需要做好消毒保护,在执行每一项操作时,必须严格贯彻无菌流程,日常中加强对患者体温等生命指标检测,出现异常时立即展开细菌培养,防止感染发生或恶化。(2)心理护理。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漫长,导致他们容易滋生负性情绪,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基于专业角度,帮他们正确认清自身处境,对治疗和护理的优势做详细阐述,提高康复信心,改善预后。(3)药物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多种药物同时治疗,而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低血糖等。因此在每日服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体征变化,保证用药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指标分为满意、良好、一般、不满意。

  1. 血糖指标包括:HbA1c(糖化血红蛋白)、FBG(空腹血糖)、2hFBG(饭后2h血糖)[2]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处理,血糖指标以60640da297c8c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表示,t检验,满意率以60640da297c8c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检验、百分数表示。P<0.05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满意率对比

护理后A组护理满意率为96.30%、B组为77.78%,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满意率对比(60640da297c8c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组别

n

非常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率

A组

27

8(29.63)

11(40.74)

7(25.93)

1(3.70)

26(96.30)

B组

27

6(22.22)

10(37.04)

5(7.41)

6(22.22)

21(77.78)

60640da297c8c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

0.386

0.078

0.429

4.103

4.103

P

\

0.535

0.780

0.513

0.043

0.043

2.2血糖水平对比

两组护理前血糖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A组的血糖指标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血糖水平对比(60640da297c8c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组别

n

HbA1c(%)

FBG(mmol/L)

2hFBG(mmol/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A组

27

9.27±1.41

5.33±0.11

8.34±2.32

6.02±0.55

12.38±1.41

7.42±0.51

B组

27

9.83±1.51

7.70±0.62

8.75±1.62

7.37±0.91

12.11±1.39

9.32±0.23

T

\

1.408

19.557

0.753

6.597

0.709

17.647

P

\

0.165

0.000

0.455

0.000

0.482

0.000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原因为患者的代谢系统出现紊乱,影响其内脏,如果治疗采取不及时,很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在临床中,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控制患者体内血糖水平,但同时需要辅助以相应的护理手段,因为很多糖尿病均为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因此给予患者病理知识方面的宣导,提高他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临床症状,进而控制病情加剧。

在此次研究中,护理后A组护理满意率高于乙组;两组护理前血糖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A组的血糖指标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5)。具体分析为:首先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发热后细菌培养,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4]。其次需要对此类患者的心理展开疏导,帮助他们更加科学地认识病情,提高康复信心。最后做好用药做科学指导;同时在用药后动态监测体征变化,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患者普遍认可,亦可改善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冬静,邢凤梅,董春艳,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的长期影响[J].护理研究,2020,v.34;No.649(05):162-164.

  2. 李梅,郭蕊.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干预作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3):335-337.

  3. 徐红艳,王春秀,边志艳.个性化综合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044(004):641-642.

  4. 王颖,白桦,张凤芝,等.基于IMB模型的小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1):2837-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