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

赵红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 浙江省 杭州市 311261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治疗的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术后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251例),收集入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机以及合并感染患者菌株类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感染组,体质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合并糖尿病、Ⅱ类及Ⅲ类切口、急诊手术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40.74%(11/27)比8.37%(21/251),37.04%(10/27)比42.63%(107/251),59.26%(16/27)比15.94%(40/251),48.15%(13/27)比15.94%(40/25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Ⅱ类及Ⅲ类切口、行急诊手术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26.32%)、表皮葡萄球菌(21.05%)和粪肠球菌(15.79%);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有大肠埃希菌(7.90%)、阴沟肠杆菌(7.90%)和鲍曼不动杆菌(5.26%)。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者、Ⅱ类及Ⅲ类切口、急诊手术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在切口感染中的检出率均较高。

关键词: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特点

引言

骨科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术式,存在机体暴露面积大、手术时间长等特点。大部分手术需要植入材料,术后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另外患者对疾病、手术等知识了解不深,易出现负面情绪,进而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会对手术治疗效果、患者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防止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调整患者情绪对于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本文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详细内容见正文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治疗的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8例、女120例,年龄19~75岁,平均(48±21)岁。根据是否存在术后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251例)。纳入标准:①行骨科手术治疗者;②病历资料完整;③意识清楚,与本研究相关病史情况、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表达清晰,并有完整记录。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或严重脏器器质性病变或损伤;②术前即合并局部或全身感染;③Ⅳ类手术切口;④切口处有脂肪液化;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住院期间死亡。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软件搜索纳入病例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骨科手术史、手术部位、吸烟(每天吸烟支数≥1支,持续时间≥1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合并基础性疾病、切口类型等。感染严重程度进行自拟赋值,轻度感染记为1分,中度感染记为2分,重度感染记为3分。

1.2.2实验室检测(1)术后3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血糖仪(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检测血糖水平,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欧姆龙有限公司)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使用AU6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对血常规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试剂盒(广东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创面LC3、Beclin-1、P62表达水平检测:术后3d,创面换药时用创面肉芽组织并固定于10%中性甲醛溶液中,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脱蜡、水化、修复抗原、加入抗体(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显色、复染、封片,显微镜观察,磷酸缓冲液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免疫组化评分为每张片子在高倍镜下随机选取5个不重叠视野对目标蛋白表达水平的染色结果以及染色细胞数目进行评定,取其均值作为该片的目标蛋白表达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0640d361f508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性别、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感染组,体质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合并糖尿病、Ⅱ类及Ⅲ类切口、急诊手术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见表1。

60640d361f508_html_b958bd02772069a.png

2.2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60岁=1,<60岁=0)、体质指数(≥24kg/m2=1,<24kg/m2=0)、合并糖尿病(是=1,否=0)、切口类型(Ⅱ类及Ⅲ类切口=1,非Ⅱ类及Ⅲ类切口=0)、手术时机(急诊手术=1,择期手术=0)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Ⅱ类及Ⅲ类切口以及行急诊手术是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

60640d361f508_html_126d5fc90f320248.png

2.3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见表3。

60640d361f508_html_fd80f1bdb4fd7baa.png

3讨论

临床显示,细菌、真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均可能会引发感染,但多数感染是由细菌所导致。针对上述研究,注意事项:(1)重视手术室及器物的消毒处理,注意医务人员的手消毒。(2)术前应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并在围手术期及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血糖、血压变化,维持其在正常水平。(3)尽早对患者进行彻底清创,清除异物及坏死组织,闭合死腔,减少病原菌侵入风险,尤其是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而言,更应注重对损伤部位及程度进行仔细评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4)保持引流管通畅,可依照病情程度尽早拔除引流管。(5)若发现感染征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分泌物及时送检,根据结果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此血清IL-1β、NLR水平较高是骨折急诊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其变化趋势对骨折急诊术后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进行预测,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冯兴兵,洪正华,陈忠义,周晓波,伍海昭.老年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04):282-284.

[2]罗斌,高志洋,李炜,沈鹏,吴猛,应锦河.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水平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013-2015+2066.

[3]姜红芬.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探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2):1362-1363.

[4]蒋晓霞.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8.

[5]刘艳明.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IL-6与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7(20):4732-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