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做数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关于小学数学“做数学”的思考

贾凤宝 刘金晶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滨河实验学校,安徽 滁州 239400

【摘要】: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基本数学思想的体会必须建立在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做数学”,并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做”和“思考”实现上述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做数学;数学活动;经历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基本数学思想的体会必须建立在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做数学”,并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做”和“思考”实现上述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什么是“做数学”

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的或是伙伴合作的)探索性的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从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儿童的好动、好奇、关注有兴趣的问题、关注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事,永远是他们真正主动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设计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地探究与讨论中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二、“做数学”的意义

1、有利于“四基”目标的实现与积累

传统的讲授的教学方式虽然也能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获得,但对于基本活动经验就收效不大了。而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学生除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还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数数”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既学习了基础知识(认识数,对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有所体会),又学习了基本技能(数数),还发展了基本思想(几个几个地往后数或往前数,是数的排列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更积累了基本活动经验(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为数的比较大小积累了经验,往后数是加法,往前数是减法,几个几个往后数是乘法,几个几个往前数是除法,甚至是数的排列规律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有利于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比如,对于综合与实践,可以在开始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其中的一些有价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接下来的研究对象,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既不是与教学课程无关的教育目标,也不是数学知识的“副产品”,其本身就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它的实现将是对学生终身有益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常是在数学学习中经过亲自体验和感受形成的,这就需要从点滴着手,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机会并加以培养。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观察它们是否有对称轴,若有对称轴,数出或说出有几条对称轴。尝试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大家的发现,并尝试设计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学生为了突出自我,与众不同,设计的轴对称图形五花八门,让人大开眼界。通过“寻找和设计轴对称图形”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应用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做数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做数学”前需明确要求

学生的“做数学”需要思维和情感的参与,所以在活动前教师要明确活动的要求,自主探究要探究什么,小组合作要怎么分工等,只有目标明确,学生的活动才有方向,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2、“做数学”时要加强引导

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并不是没有事做,而应该到下面走走、看看,给学生适当地引导,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只有教师积极地预设,及时地引导才能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真正实现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1. 对学生进行积极地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这让我想起了参加今年滁州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时观看贲友林的一节视频课《认识轴对称图形》。在课中,学生完成画对称轴后,贲老师通过叫学号的方式找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可是没想到抽到的是一位后进生,学生自卑地低着头,不愿意上台。贲老师并没有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重新找别人,而是走到他的身边,热情地邀请他上台,上台后对他进行表扬,“你知道吗?你能走上讲台,就是很大的成功!老师要表扬你,你真棒!”该学生虽然上台了,但是既不动,也不说。作业展示出来后,当然是没做完,然后在别的同学的帮助下得到了答案,当贲老师让他填写简单的答案而写错时,台下的学生发出了不怀好意的笑声,贲老师立刻为他解围,“他不是不会,是笔误,笔误。”并再次亲切地告诉他答案,让他重新填写。当他写对时,台下响起了热烈地掌声。这不由自主的掌声,既是对同学进步的肯定,也是对老师的赞赏。最后,当贲老师让他叫一个学号时,他已能大声地报出学号,并高兴地回到了座位。教师对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是多么重要啊!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共同成长的沃土,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沃土就会变成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教师只有积极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